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会认12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文,知道动物具有的超越人类的本领,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2、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学习动物惊人的耐性,毅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言揭题。
动物们有很高超的本领,就是飞到一万里以外的地方也能飞回来。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吗?
二、学生自读课文。
1、给汉字注音。
2、画出生字新词。
3、查字典理解不懂的字词。
4、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生字词。
2、点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4、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研,合作学习。
1、默读2~6自然段,边读边画,看看课文给我们介绍哪几种动物远游的本领
2、蜜蜂远游的本领是怎样的 谁来读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蜜蜂远游的特点是什么
指名回答。
3、课件播放蜜蜂认路的画面。
4、教师对蜜蜂远游的本领进行小结。其他动物的本领又是怎样呢
合作学习3~6自然段。
5、学生汇报。
(1)一个小组以一种动物为例介绍,其他补充。
要求:抓住关键词语,把最能体现动物远游特点的句子说一说。
(2)抓住重点句引导朗读。
(3)课件播放动物远游的短片。
6、小结。
二、角色体验,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远游的本领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小结本课学法,布置课外作业。
查阅有关动物的知识,办动物小报。
板书设计
17 动物的远游
蜜蜂 回家从不迷路
鲈鱼 有一定季节性和归路性
鸽子,燕子 认路本领惊人
三文鱼 耐性和毅力
夜莺 认路本领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的文章,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动物具有一种超越人类的本领——分辨方向,认路回家。
教学目标:
1 学会12个生字,认识12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阐述动物远游的本领。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动物远游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读顺文章,认识生字,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板书课题:动物的远游
知道“远游”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那些动物要远游,它们为什要远游?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读顺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1 汇报自学预习的情况。
认读生词:
分辨规律逆流欧洲伦敦附近障碍佩服痕迹例如
同类曾经较强程度陌生饲养训练伦敦迁徙案例
2 指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体内容。
A 读课文,疏通语句。
B 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动物的远游?
填空:课文主要介绍了昆虫类、()和()三类,()()()()()和()六种动物远游的本领。
C 读了文章之后,你有哪些困惑?
3 识记生字。完成小字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回顾课文。
说说课文记叙了哪些动物的远游?
二、细读课文,读懂文章内容。
1 语句体会。
*很多鱼远游的能力比蜜蜂还强。
*鸟类远游的本领更加惊人。
思考:
A 从这两句话,我们能推算出很多鱼、蜜蜂、鸟类本领的大小,它们一次是:()>()>( )。
B 这两句话分别是第三、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它们的作用是()。课文种还有这样的句子,如()。
2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给大家听。
三、完成课堂作业。
1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语段阅读。
2 学生独立完成基础练习。
四、小结。
说说你还知道的有关动物远游的知识。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动物远游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读顺文章,认识生字,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板书课题:动物的远游
知道“远游”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那些动物要远游,它们为什要远游?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读顺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1 汇报自学预习的情况。
认读生词:
分辨规律逆流欧洲伦敦附近障碍佩服痕迹例如
同类曾经较强程度陌生饲养训练伦敦迁徙案例
2 指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体内容。
A 读课文,疏通语句。
B 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动物的远游?
填空:课文主要介绍了昆虫类、()和()三类,()()()()()和()六种动物远游的本领。
C 读了文章之后,你有哪些困惑?
3 识记生字。完成小字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回顾课文。
说说课文记叙了哪些动物的远游?
二、细读课文,读懂文章内容。
1 语句体会。
*很多鱼远游的能力比蜜蜂还强。
*鸟类远游的本领更加惊人。
思考:
A 从这两句话,我们能推算出很多鱼、蜜蜂、鸟类本领的大小,它们一次是:()>()>( )。
B 这两句话分别是第三、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它们的作用是()。课文种还有这样的句子,如()。
2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给大家听。
三、完成课堂作业。
1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语段阅读。
2 学生独立完成基础练习。
四、小结。
说说你还知道的有关动物远游的知识。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的文章,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动物具有一种超越人类的本领——分辨方向,认路回家。
教学目标:
1 学会12个生字,认识12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阐述动物远游的本领。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一、设计理念:
根据本单元教材及本篇课文特点,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我紧紧抓住开篇“这真是令人惊讶!”这句话为主线,一唱三叹,精读感悟2、3、4自然段。采用播放纪录片片段等辅助手段,确定情感基调,营造阅读期待,以读导学、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涵情;充分引导学生了解动物令人惊讶的远游本领,并相机渗透写法指导。第5自然段,创设情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从中感受三文鱼远游迁徙过程中的艰辛。再联系前文,更深刻地领悟到“这真是令人惊讶!”一句中还饱含了对动物表现出的耐性和毅力的惊叹,最终让学生积累语言,获得启迪。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而且对自然科学很是好奇,尤其是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候鸟一到冬天就要往南飞。至于这些现象背后的秘密,一定是他们努力要探寻的。
本节课是《动物的远游》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辨、惊讶、竟然、障碍、拼命”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蜜蜂、鲈鱼、鸽子和燕子辨别方向、认路回家的本领。。此外,本课还需要突破一个难点:领悟作者写作方法。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初读课文,了解到全文讲的是动物远游的本领,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这种本领就是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分辨方向,认路回家。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指导教学,学生从“这真是令人惊讶!”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饱含的赞叹之情。
三、教学内容分析:
《动物的远游》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十七课。这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动物具有的一种超越人类的本领——分辨方向,认路回家。
课文先总的介绍许多动物能够分辨方向,认路回家,接着分别讲述几种动物的远游本领,然后以三文鱼为例,介绍了动物在远游迁徙的旅程中表现的惊人的耐性和毅力。最后以夜莺为例,介绍了令人诧异的动物认路的奇怪现象。最后以“大自然的奥秘,真叫人想不透呢!”结尾,与文章开头相呼应。本文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四、教学目标阐明(三维):
知识目标:学会12个字,认识12个字。理解“分辨、惊讶、竟然、障碍、拼命”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蜜蜂、鲈鱼、鸽子和燕子辨别方向、认路回家的本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领悟作者写作方法,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五、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动物远游方面的资料,包括哪些动物有远游的习惯、远游到何处、远游的距离等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前就了解有关动物迁徙方面的知识,积累丰富的表象。教学中以集合了图片、音乐、动画、视频的网络课件辅助教学,课件以教师播放为主。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片段,思考老师提问、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想象、感悟、多种方式的读,领会动物令人惊讶的远游本领。
六、教学资源及媒体:
教学媒体一览表
媒体类型 使用顺序 媒体内容 使用时间 媒体作用
音乐 课前 《秋韵》 1分12秒 吸引学生注意力
学生默读2、3、4自然段进行自学的时候 《无止境的真》 3分 创设宁静思考的氛围
画面 课前 秋天的景色 1分12秒 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想象
学生自读完2、3、4自然段时 对于同桌相互朗读交流的相关要求。 2分 引导学生对照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学习完2、3、4自然段后进行写法指导时 蜜蜂、鲈鱼、燕子、鸽子的图片 1分21秒 对2、3、4自然段所举例子进行梳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顺序及原因
学习第7自然段时 句子“看来,大自然的奥秘,真叫人----想不透呢! 8秒 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外拓展 《十万个为什么》《不可思议的旅程》图书封面 8秒 向学生介绍动物迁徙方面的书籍,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动画 学习第4自然段中讲鸽子远游本领 地图上由法国到越南的方向、距离 15秒 引导学生从空间上感受鸽子飞行距离远
学习第4自然段中讲感受燕子远游本领 地图上由英国伦敦到德国不来梅的方向、距离 12秒 引导学生从空间上感受燕子飞行距离远
视频 学习第5自然段讲三文鱼远游本领 三文鱼在 水中逆流而上,拼命跳跃以致弄得全身伤痕累累的情景 35秒 让学生从画面上感受三文鱼为了到上游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媒体应 用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音乐画 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7课《动物的远游》的第一自然段,谁能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咱们一起来读读吧。师评价:读的不错,充满了赞叹。过渡:是呀,动物能够分辨方向,认路回家。这真是令人惊讶!(板书:令人惊讶)相信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会对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 回答教师提问。齐读第一自然段 回顾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初读课文2、3、4自然段 音乐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动物的这种令人惊讶的本领?找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学生默读2—4自然段,思考老师的提问,并将相关句子画上波浪线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
同桌交流阅读感受 画面 2、同桌相互交流,要求:1、把自己划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争取让他通过你的读,也感受到动物令人惊讶的远游本领。2、给同桌说说,你从哪些重点词语感受到动物远游本领令人惊讶。 学生按照要求相互朗读、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学子的习惯
全班交流2、3、4自然段阅读感受 画面 指名学生交流阅读感受: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动物那令人惊讶的园有本领?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你能读读吗? 读出自己找到的语句,并进行简要说明,从那些重点词语体会到的,再进行朗读 让学生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又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对文字理解得更加透彻、读得更有感悟。
动画 学生谈到鸽子远游的句子 让学生由表象对距离远的感受转向内在的惊讶
动画 学生谈到燕子远游的句子
了解写法 画面 小结:课文2、3、4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蜜蜂、鲈鱼、燕子、鸽子那令人惊讶的远游本领。如果说蜜蜂是昆虫的代表的话,那鲈鱼则是什么的代表呢?(课件出示)燕子、鸽子呢?(课件出示)作者从蜜蜂到鱼类,再到鸟类,层层递进,让我们真切地了解到动物那令人惊讶的本领。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作者这样,找一个类别的典型代表,举个例子细细描绘。那同学们再仔细找找课文的2、3自然段是通过那个句子怎么连起来的呢?(板书:很多鱼远游的能力比蜜蜂还强。)对啊,这句话连接了上文,又启示了下文。3、4自然段中有这样的句子吗?(板书:鸟类远游的本领更加惊人)对,承接了上文,又启示了下文。这样的句子,让我们能够总结上文内容,也可以了解下文的内容,让读者思路清晰,我们在习作的时候,试着用承上启下的句子,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在教师的提示下思考并回答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文章写法特点 在教师引导下梳理2、3、4自然段内容,了解文章写法特点
学习第5、6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看看文中的三文鱼是怎样克服障碍的?把句子画下来。 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问题,并作相关笔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视频 三文鱼是怎样克服障碍的呢? 学生谈,在教师的引导下再读 学生从文本的感受转向亲眼所见,感受更加透彻。
师导:它不畏惧水面上视它为美餐的熊,更不在意那水中暗藏的乱石群,哪怕是因此弄得----伤痕累累,甚至连鱼鳞-----也脱落下来,但是,它们仍然---坚忍不拔地继续前进,直至到达----目的地。师:这是一群怎样的三文鱼啊?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齐读)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引读 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体悟
拓展 在动物远游迁徙的旅程中,只有三文鱼会遇到种种障碍吗?想想前面介绍的蜜蜂、鲈鱼、燕子、鸽子,他们在远游的过程中又会遇到怎样的障碍呢? 学生联系前文,思考教师提问 让学生对前面学到的蜜蜂、鲈鱼、燕子、鸽子的远游本领强的感受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不仅是本领强,更是因为有毅力、坚忍不拔
学习第6自然段 除了惊人的耐性和毅力之外,动物认路的本领也确实令人诧异!(板书:认路本领)谁为我们把第6自然段读一读。 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其他学生听。 了解夜莺不可思议的辨认方向的本领
学习第7自然段 画面 看来,大自然的奥秘,真叫人----(生)想不透呢!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读 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总结 这些奥秘,我们想不透,那我们能用什么方法去了解呢? 学生回答教师问题 培养学生动脑想办法的习惯
画面 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书,如果你想知道自然界还有哪些动物有远游的习惯或本领,可以去看看《不可思议的迁徙》;对于动物远游的种种奇怪现象,你们若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可以去看看《十万个为什么》。 学生倾听 将课堂所学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17、动物的远游
蜜蜂从不迷路
很多鱼远游的能力比蜜蜂还强
令人惊讶 鸟类远游的本领更加惊人
耐性和毅力
认路本领
八、教学评价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涉及的知识相当广泛,尤其是其中燕子、鸽子远游距离跨越了洲际、国家时,谈到自然界中这种现象,因而在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显得非常重要。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初步感受动物远游本领令人惊讶后,再进行同桌合作学习,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时,涉及到学生感受、理解的难点时,在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感受时,适时地出示课件(相关的画面、音乐、动画、视频)让学生对文本的感受、理解由初步的、表象的转化为深层的、内化的,即对动物远游本领由文本里的赞叹到自己内心眼里赞叹。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多媒体课件的适时穿插,使学生学习兴趣由课前一直保持到教学结束,课后见许多学生在抄教师介绍的书籍名称;也有不少学生围着教师,畅谈他们对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的种种猜测。
可见,这节课因为适时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不仅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九、教学反思
《动物的远游》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的文章,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动物具有一种超越人类的本领----分辨方向,认路回家。如何把这样一篇科普文上出“语文味”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这真是令人惊讶!”这句话反复诵读,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寻找“令人惊讶”之处,充分朗读,感受,领悟,最终让学生对这四个字的感受逐步加深,对这四个字的理解逐步透彻。
一读,初步感受“令人惊讶”包含的赞叹。
教学以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课时已学的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这真是令人惊讶!”是动物们能够分辨方向、认路回家的本领超越了人类,是作者的一种惊讶,更是一种由衷的赞叹。
二读,品读“令人惊讶”饱含的内涵。
第2、3、4自然段作者举了蜜蜂、鲈鱼、鸽子、燕子的例子加以说明动物的这种本领。我让学生默读这三段,找出令人惊讶的语句。让学生与文本、与同伴展开平等的对话,交流时,结合具体的动物,抓住重点句子,结合语句中重点的词语,采取各种不同方式的读,“一唱三叹”,层层推进,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到蜜蜂从不迷路,鲈鱼远游的时间长,而鸟类不仅会辨认方向,而且路程更远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对“令人惊讶”四个字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读,探究“令人惊讶”蕴含的人文性。
第5自然段介绍了三文鱼在远游迁徙过程中克服障碍的耐性和毅力。文中还具体描绘了三文鱼克服障碍的场面,这也是最容易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一句话。我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拼命”,从字面上认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结合文中描绘的三文鱼去理解,在读中去感悟三文鱼在河中拼命的跳跃,是多么的坚韧、顽强、无畏。再回过头去看前文中的蜜蜂、鲈鱼、鸽子、燕子,它们何尝不是同三文鱼一样,在远游迁徙过程中,会遇到重重阻碍,重重困难,在这“令人惊讶”背后是动物们克服困难的耐性和毅力,是动物们坚忍不拔、勇敢无畏的美好品质啊。至此,学生对“令人惊讶”的理解才真正立体起来。
整个教学环节我紧扣“这真是令人惊讶!”这个句子,逐层深入,层层剥笋,一唱三叹,使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语言实践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