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事实能证明MOH是弱碱的有(
)
①MOH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②常温下,MOH溶液中
③相同温度下,MOH溶液的导电能力比NaOH溶液的弱
④等体积的MOH溶液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水的电离过程为,在不同温度下其离子积常数为,。则下列关于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B.在
35
℃
时,
C.25℃时水的电离程度大于35
℃时水的电离程度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
B.含有大量的溶液:
C.pH
=11
的溶液中:
D.水电离产生的的溶液中:
4.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也存在微弱的电离:。据此判断,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液氨中含有等粒子
B.一定温度下,液氨中是定值
C.液氨中电离达到平衡时,
D.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
5.室温下,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确定某酸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酸碱性
B.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若,则溶液的pH为或
C.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溶液和NaCl溶液中离子总数大小:
D.常温下,pH
=
3的HA溶液与pH
=
11的B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pH
>7,则BOH为强碱
6.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相同条件下,用的溶液和盐酸分别做导电性实验
溶液对应的灯泡较暗
是弱电解质
B
向某溶液中加铜和浓硫酸
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原溶液中含有
C
向某钾盐中滴加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该钾盐为或
D
向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先出现蓝色沉淀
7.向浓度均为的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的溶液[已知,,,显砖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
B.
可用作溶液滴定或的指示剂
C.生成沉淀的先后顺序是AgBr→→AgCl
D.出现沉淀时,溶液中
8.20℃时,向20mL醋酸溶液中不断滴入NaOH溶液,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错误的是(
)
A.
点:
B.
点:
C.
点:
D.
点:
9.室温下,用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
盐酸和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表示滴定醋酸溶液的曲线
B.pH=7时,滴定醋酸溶液消耗的
C.
时,两份溶液中
D.
时,溶液中
10.实验测得溶液、溶液以及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温度升高,纯水中
B.随温度升高,溶液的减小
C.随温度升高,溶液的pH变化是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D.随温度升高,溶液和溶液的pH均降低,是因为水解平衡移动方向不同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某温度下,和的电离常数分别为和。将pH和体积均相同的两种酸溶液分别稀释,其pH随加水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Ⅰ代表溶液
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点>点
C.从点到点溶液中保持不变
(其中HA、分别代表相应的酸和酸根离子)
D.相同体积点的两溶液分别与NaOH恰好中和后,溶液中相同
12.如图表示水中和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
B.M区域内(不包括边界)任意点均有
C.图中
D.XZ线上任意点的都相等
13.常温时,向20mL
的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的NaOH溶液,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与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的pH=1
B.b点时,
C.c点时,V(NaOH溶液)=20mL
D.反应过程中的值不断增大
14.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某温度时的混合溶液中,说明该溶液呈中性(为该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
B.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的pH可能为2或12
C.已知,,向含有且浓度均为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的溶液时,先产生沉淀
D.常温下pH=7的和混合溶液中,
15.一定温度下,体系中,和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点对应的相等
B.
AgCl在点的溶解度比点的大
C.AgCl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
D.
点的溶液中加入固体,沿曲线向点方向变化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16.(8分)硫代硫酸钠晶体(,)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回答下列问题:
利用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测定步骤如下:
(1)溶液配制:称取1.2000g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在________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全部转移至100mL的_________中,加蒸馏水至________。
(2)滴定取的标准溶液20.00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KI,发生反应:。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淡黄绿色,发生反应:。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当溶液_______,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mL,则样品纯度为______%(保留1位小数)。
17.(12分)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是目前常用药物之一。实验室通过水杨酸进行乙酰化制备阿司匹林的一种方法如下:
水杨酸
醋酸酐
乙酰水杨酸
熔点/℃
157
~159
-72~
-74
135
~138
1.44
1.
10
1.35
相对分子质量
138
102
180
实验过程:在100mL锥形瓶中加入水杨酸6.9g及醋酸酐10mL,充分摇动使固体完全溶解。缓慢滴加0.5mL浓硫酸后加热,维持瓶内温度在70℃左右,充分反应。稍冷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在不断搅拌下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100mL冷水中,析出固体,过滤。
②所得结晶粗品加入5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溶解过滤。
③滤液用浓盐酸酸化后冷却、过滤得固体。
④固体经纯化得白色的乙酰水杨酸晶体5.4g。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合成反应中应采用_______加热。(填标号)
A.热水浴
B.酒精灯
C.煤气灯
D.电炉
(2)下列玻璃仪器中,①中需使用的有____(填标号),不需使用的有________(填名称)。
(3)①中需使用冷水,目的是__________。
(4)②中饱和碳酸氢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以便过滤除去难溶杂质。
(5)④釆用的纯化方法为___________。
(6)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______%。
18.(10分)已知25℃时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数据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式
电离平衡常数
(1)物质的量浓度均为的下列四种溶液:pH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______。
a.
b.
c.NaClO
d.
(2)常温下,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据变大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E.
(3)写出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25℃时将的醋酸溶液与氡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恰好显中性,表示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5)标准状况下将1.12L通入100mL
NaOH溶液中,用溶液中微粒的浓度符号完成下列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①MOH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MOH是碱,不能说明MOH部分电离,则不能证明MOH是弱碱;②常温下,MoH溶液中,说明MOH部分电离,为弱碱;③相同温度下,MOH溶液的导电能力比NaOH溶液的弱,NaOH是强碱,则MOH部分电离,为弱碱;④等体积的MOH溶液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说明MOH是一元碱,不能说明MOH部分电离,则不能证明MOH是弱碱。综上所述,B项符合题意。
2.答案:D
解析: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离子积常数不同,,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错误;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但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始终相等,B错误;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故35℃时水的电离程度大于25
℃时水的电离程度,C错误;,说明升高温
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则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D正确。
3.答案:A
解析: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A正确;与均能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水电离产生的的溶液含有大量的或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不能大量存在,D错误。
4.答案:C
解析:液氨中存在电离平衡,所以液氨中含有等粒子,A项正确;液氨中与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浓度无关,所以只要温度一定,液氨中与的乘积为定值,B项正确;液氨的电离是微弱的,所以液氨中电离达到平衡时,,C项错误;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电离出的和的物质的量浓度是相等的,即,D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NaHA溶液的pH可能小于7,如,也可能大于7,如,但均为弱酸,所以不能通过测NaHA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是强酸还是弱酸,A错误;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可能为酸溶液或碱溶液,若为酸溶液,则pH
=,若为碱溶液,则pH
=,B正确;NaClO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溶液中离子总浓度为,同理NaCl溶液中离子总浓度为,但NaClO
溶液呈碱性,NaCl溶液呈中性,所以NaClO溶液中,NaCl
溶液中,即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溶液和NaCl溶液中离子总数大小:,C错误;pH
=
3的HA溶液与pH
=
11的BOH溶液等体积混合,①若BOH为强碱、HA为强酸,则pH
=7,②若BOH
为强碱、HA为弱酸,则pH<7,③若BOH为弱碱、HA为强酸,则pH
>7,所以溶液pH>7,BOH为弱碱,D错误。
6.答案:C
解析:同浓度的两种一元酸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中,溶液对应的灯泡较暗,说明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离子浓度比HCl(强酸)小,所以醋酸为弱酸,A正确;铜在酸性条件下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铜离子,硝酸根离子被还原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到空气中的氧气被氧化为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因此原溶液中可能含有,B正确;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为或与浓盐酸反应生成的氯气,也可能为或与浓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C错误;与的组成形式相似,则在相同条件下,溶度积越小,越容易生成沉淀,先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可以得出提的结论,D正确。
7.答案:B
解析:原溶液中,溶液体积未知则未知,故A错误。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析出AgCl沉淀时所需,析出AgBr沉淀时所需,析出沉淀时所需,所需越小,则越先生成沉淀,所以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gBr、AgCl、,可用作溶液滴定或的指示剂,故B正确、C错误。出现沉淀时,溶液中,故D错误。
8.答案:C
解析:点滴入10
mL
NaOH溶液,溶质是等物质的量的醋酸钠和醋酸,溶液呈酸性,所以,A正确;点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
守恒可得:,B
正确;
点表示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质是醋酸钠,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错误;点为醋酸钠、氢氧化钠的混合液,溶液呈碱性,
所以,D
正确。
9.答案:C
解析:未滴加NaOH溶液时,盐酸的pH
=
1,
酸溶液的pH>l,所以Ⅰ表示滴定盐酸的曲线,Ⅱ表示滴定醋酸溶液的曲线,A错误;时恰好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若pH=7,则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应该稍小,即,B错误;时,二者分别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氯化钠和醋酸钠,由于醋酸根离子发生水解,其浓度小于氯离子浓度,,C
正确;时,与醋酸反应后得到等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此时溶液呈酸性,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D
错误。
10.答案:C
解析:随着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但水电离出的和仍相等,纯水仍呈中性,A错误。随着温度升高,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增大,溶液中增大,B错误。随着温度升高,溶液中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的水解程度增大,溶液中增大,pH减小;温度升高,增大,也会使得增大,故溶液的pH变化是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盐类的水解是吸热反应,随着温度升高,的水解平衡均正向移动,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相同,D错误。
11.答案:C
解析: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可以判断酸性,
pH相同的酸溶液在加水稀释过程中,pH变化越大,酸的酸性越强,即曲线Ⅰ代表溶液,曲线Ⅱ代表溶液,A项错误;相同温度下,酸溶液的pH越小,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越小,因此,水的电离程度:点<点,B项错误;稀释过程中
,由温度不变,则和不变,故不变,C项正确;由于两溶液起始浓度不同:,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消耗氢氧化钠的量更多,D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只要在水溶液中,都会有,故A项正确;XZ线的斜率是1,XZ线上的点均存在,在X、Z连线的上方M区域(不包括边界),,故B项正确,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则逐渐增大,因:Z点>X点,所以,故C项正确;XZ线的斜率是1,XZ线上的点均存在,但每一点的不相等,故D项错误。
13.答案:D
解析:为弱酸,部分电离,a点为0.1mol/L的溶液,小于0.1mol/L,则pH大于1,故A错误;b点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和,溶液体积由20mL扩大为30mL,根据物料守恒得的电离和的水解均是微弱的,则二者的浓度应均接近0.033mol/L,故B错误;V(NaOH溶液)=20mL时,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此时溶液显碱性,pH>7,故C错误;,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逐渐减小,而温度不变,不变,则的值逐渐增大,故D正确。
14.答案:CD
解析:某温度时的混合溶液中,
而
,说明,则溶液一定呈中性,故
A
正确;常温时,,
由水电离出的,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则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如果为酸溶液,
则pH
=2,如果为碱溶液,则pH
=
12,故B正确;已知,,浓度均为,析出AgCl沉淀时所需
,析出沉淀时所需,所以先产生沉淀,故C错误;常温下pH
=7的和混合溶液呈中性,则,结合电荷守恒:,可知,故
D
错误。
15.答案:AC
解析:三点对应的溶液达到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所处的温度相同,而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相同,则相等,A正确;在AgCl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在平衡体系中
,若溶液中增大,则溶液中减小,AgCl的溶解度减小,在点溶液中小于点,则溶解度点大于点,B错误;根据溶解平衡
可知,在AgCl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解的AgCl电离产生的、的浓度相等,即,C正确;在点的溶液中加入固体,溶液中增大,则减小,所以沿曲线向点方向变化,D错误。
16.答案:(1)烧杯;容量瓶;刻度
(2)蓝色褪去;95.0
解析:(1)配制溶液时,需先将称量好的样品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将溶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最后定容,加水至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
(2)淀粉遇碘显蓝色,用溶液滴定含有淀粉的碘溶液当碘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蓝色褪去,利用题给离子方程式可得关系式:,设所配样品溶液中为,由题意得:,将代入下式可得样品中的纯度为。
17.答案:(1)A
(2)BD;分液漏斗、容量瓶
(3)充分析出乙酰水杨酸固体(结晶)
(4)生成可溶的乙酰水杨酸钠
(5)重结晶
(6)60
解析:(1)由“维持瓶内温度在70℃左右”知,该合成反应中应采用热水浴加热,A正确。
(2)步骤①中析出固体后过滤,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烧杯漏斗和玻璃棒,B、D项符合题意。
(3)一般固态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①中使用冷水的目的是使乙酰水杨酸充分结晶。
(4)乙酰水杨酸分子中含有羧基,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乙酰水杨酸钠,以便过滤除去难溶杂质。
(5)纯化乙酰水杨酸的方法是重结晶,除去其中易溶的氯化钠等杂质。
(6)先判断过量:,,醋酸酐过量,乙酰水杨酸的理论产量以水杨酸的量来计算:,,。
18.答案:(1)a(2)BD
(3)
(4)
(5)
解析:(1)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弱酸的酸性越弱其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溶液碱性越强,所以pH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即a(2)的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氢离子写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但体积增大的程度大,浓度减小酸性减弱,故A不符合题意;加水稀释过程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醋酸分子的物质的量减小,所以增大,故B符合题意;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酸性减弱,氢离子浓度减小,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所以增大,故D符合题意;温度不变,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故E不符合题意。
(3)次氯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氢根离子,弱于碳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将的醋酸溶液与的氢氢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中性,说明醋酸过量,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则溶液中,溶液呈中性,,,则。
(5)标准状况下,将1.
12
L
通入NaOH
溶液中,1.12
L的物质的量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钠,由质子守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