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教材P14~P17)
阅读教材P14~P17,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生态因素。
(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
的因素。
(2)种类: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特点:在
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
(2)实例。
①体形:竹节虫的身体与
极为相像。
②体色:北极熊的体色与
非常接近。
③预警信号:箭毒蛙、胡蜂、夹竹桃等体内有毒,但艳丽夺目的
成为
的预警信号。
阅读教材P14~P15,完成下面的问题:
1.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的方法步骤:
2.实验变式拓展:
假如同学们要进一步探究光照和空气对霉菌生长的影响,你如何完善本实验方案?
记忆口诀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
生物影响因素多,捕食竞争与合作;
寄生共生也在内,关系复杂能理顺。
易错点拨
适应的普遍性与相对性
(1)普遍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普遍存在。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2)相对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易错点拨
单一变量原则
一个探究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的理想状态,这样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微点思考
1.实验开始时,面包片为什么要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
2.湿度对霉菌生长有什么影响?
3.温度对霉菌的生长有何影响?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教材P17~P19)
阅读教材P17~P19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举例:(1)蚯蚓
;(2)森林
、调节气候;(3)蝗虫
;(4)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急剧繁殖,将导致
等。
2.请写出【情境思考】问题的答案:
阅读教材P17~P18,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完成下面的问题:
微点思考
在实验的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1.(2020·郴州学业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生动地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
)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2.(2020·资阳学业考)造成“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和“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两种生物现象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
A.温度和水分
B.温度和光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3.(2020·长沙学业考)《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对世界农业科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对菜地的管理有“有草锄之”的论述。种菜要锄草,因为杂草与蔬菜之间的关系是
(
)
A.竞争
B.合作
C.寄生
D.共生
4.下列各种环境中,最适合霉菌生长的是
(
)
A.潮湿的粮食堆
B.干燥的皮鞋
C.潮湿的沙土地
D.冰箱冷冻室
5.(2019·武威学业考)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有大片的戈壁滩,此处生活的蜥蜴体色大都是黄褐色,这体现了
(
)
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环境能够改变生物
D.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6.(2020·南充学业考)南充某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利用周末游玩或烧烤。由于部分游客乱扔垃圾、踩踏草坪、破坏植被,导致该景区被迫临时关闭整顿。以上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改变生物
7.(2020·海南学业考)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
)
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
B.竹节虫与竹枝相似
C.蚯蚓改良土壤
D.企鹅皮下脂肪很厚
8.(2020·张家界学业考)“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惊蛰节气前后气温转暖,雨水增多,杏花开放,惊雷惊醒了蛰伏于泥土中冬眠的昆虫。这说明
(
)
A.环境影响生物
B.环境适应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
9.(时政链接题)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登顶过程中,随着海拔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当海拔超过8
000米时,对人类来说,就意味着进入了“死亡地带”。限制人类在“死亡地带”存活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氧气
B.阳光
C.土壤
D.水分
10.(2020·巴中学业考)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1.下列选项中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
A.仙人球的叶变成刺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过度放牧,破坏草场
D.大树底下好乘凉
12.(原创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物在对气候改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活动中,某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如下,请回答:
(1)提出相关问题后,作出假设: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然后选定裸地、草坪和灌木丛三个地点;分3个小组分别于7:00、13:00、19:00用干湿温度计进行实测3次,每个实测地点要测量3次,取
记录在表格中。其中,第①组在实验中起
作用。?
①裸地
②草坪
③灌木丛
7:00
43%
53.5%
59.3%
13:00
17%
20.1%
41%
19:00
45.6%
61.2%
76.3%
(2)通过此探究可以证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
(3)分析以上表格记录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据结论对保护环境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成效显著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全称是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2020年8月15日),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超4.5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建设之初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57%,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牧场1.5亿多亩,工程区年均沙尘暴天数从过去的6.8天下降到现在的2.4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40多年来,这项跨世纪的生态工程积极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断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在祖国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
开动大脑思考:
(1)三北防护林在生态保护方面发挥着哪些重要的作用?
(2)“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牧场1.5亿多亩,工程区年均沙尘暴天数从过去的6.8天下降到现在的2.4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这些数据说明生物和环境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PAGE
-
8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教材P14~P17)
阅读教材P14~P17,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生态因素。
(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2)种类: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特点: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
(2)实例。
①体形: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②体色: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非常接近。
③预警信号:箭毒蛙、胡蜂、夹竹桃等体内有毒,但艳丽夺目的体色成为捕食者的预警信号。
阅读教材P14~P15,完成下面的问题:
1.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的方法步骤:
2.实验变式拓展:
假如同学们要进一步探究光照和空气对霉菌生长的影响,你如何完善本实验方案?
提示:可增加④号、⑤号培养皿,④号放在黑暗环境中、⑤号抽出其中的空气并将其密封,其他条件和③号培养皿相同。
记忆口诀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
生物影响因素多,捕食竞争与合作;
寄生共生也在内,关系复杂能理顺。
易错点拨
适应的普遍性与相对性
(1)普遍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普遍存在。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2)相对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易错点拨
单一变量原则
一个探究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的理想状态,这样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微点思考
1.实验开始时,面包片为什么要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
提示:使面包接触空气中的霉菌(孢子)。
2.湿度对霉菌生长有什么影响?
提示:适宜的湿度有利于霉菌生长,干燥的环境不利于霉菌的生长。
3.温度对霉菌的生长有何影响?
提示:适宜的温度有利于霉菌生长,低温或超出限度的高温条件不利于霉菌生长。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教材P17~P19)
阅读教材P17~P19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举例:(1)蚯蚓改良土壤;(2)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3)蝗虫啃食庄稼;(4)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急剧繁殖,将导致水质恶化等。
2.请写出【情境思考】问题的答案:
提示: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阅读教材P17~P18,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完成下面的问题:
微点思考
在实验的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
提示:没有植被覆盖的裸地起着对照作用。本实验要探究植被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所以,对照组为没有植被的裸地。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1.(2020·郴州学业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生动地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 C )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2.(2020·资阳学业考)造成“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和“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两种生物现象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B )
A.温度和水分
B.温度和光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3.(2020·长沙学业考)《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对世界农业科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对菜地的管理有“有草锄之”的论述。种菜要锄草,因为杂草与蔬菜之间的关系是
( A )
A.竞争
B.合作
C.寄生
D.共生
4.下列各种环境中,最适合霉菌生长的是
( A )
A.潮湿的粮食堆
B.干燥的皮鞋
C.潮湿的沙土地
D.冰箱冷冻室
5.(2019·武威学业考)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有大片的戈壁滩,此处生活的蜥蜴体色大都是黄褐色,这体现了
( A )
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环境能够改变生物
D.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6.(2020·南充学业考)南充某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利用周末游玩或烧烤。由于部分游客乱扔垃圾、踩踏草坪、破坏植被,导致该景区被迫临时关闭整顿。以上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改变生物
7.(2020·海南学业考)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 C )
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
B.竹节虫与竹枝相似
C.蚯蚓改良土壤
D.企鹅皮下脂肪很厚
8.(2020·张家界学业考)“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惊蛰节气前后气温转暖,雨水增多,杏花开放,惊雷惊醒了蛰伏于泥土中冬眠的昆虫。这说明
( A )
A.环境影响生物
B.环境适应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
9.(时政链接题)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登顶过程中,随着海拔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当海拔超过8
000米时,对人类来说,就意味着进入了“死亡地带”。限制人类在“死亡地带”存活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 )
A.氧气
B.阳光
C.土壤
D.水分
10.(2020·巴中学业考)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1.下列选项中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 )
A.仙人球的叶变成刺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过度放牧,破坏草场
D.大树底下好乘凉
12.(原创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物在对气候改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活动中,某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如下,请回答:
(1)提出相关问题后,作出假设: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然后选定裸地、草坪和灌木丛三个地点;分3个小组分别于7:00、13:00、19:00用干湿温度计进行实测3次,每个实测地点要测量3次,取 平均值 记录在表格中。其中,第①组在实验中起 对照 作用。?
①裸地
②草坪
③灌木丛
7:00
43%
53.5%
59.3%
13:00
17%
20.1%
41%
19:00
45.6%
61.2%
76.3%
(2)通过此探究可以证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B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
(3)分析以上表格记录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据结论对保护环境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植树造林等 。?
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成效显著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全称是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2020年8月15日),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超4.5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建设之初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57%,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牧场1.5亿多亩,工程区年均沙尘暴天数从过去的6.8天下降到现在的2.4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40多年来,这项跨世纪的生态工程积极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断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在祖国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
开动大脑思考:
(1)三北防护林在生态保护方面发挥着哪些重要的作用?
提示: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等。
(2)“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牧场1.5亿多亩,工程区年均沙尘暴天数从过去的6.8天下降到现在的2.4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这些数据说明生物和环境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提示:生物影响环境。
PAGE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