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素养评估卷(八年级下册)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错选、多选或不选,该小题得0分)
1.(2021·贵港质检)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众说纷纭,从化学进化论的观点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D )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C.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D.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氨气、氧气、甲烷等
2.如图所示,某一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这些地层中的化石按由简单到复杂排列的应该是 ( A )
A.丙、甲、乙 B.丙、乙、甲
C.甲、乙、丙 D.乙、甲、丙
3.如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
A.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 B.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
C.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 D.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
4.(2021·贺州质检)如果某一物种缺乏适应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则它可能 ( D )
A.进化为另一新物种 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
C.退化到低级物种 D.灭绝消失
5.下列哪项不是伴随人类祖先在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 C )
A.产生语言 B.大脑发达 C.直立行走 D.人类社会
6.属于同一纲的动物一定属于 ( B )
A.种 B.门 C.目 D.科
7.(2021·钦州质检)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因感染细菌引起的疾病。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疗效。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是 ( A )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不适应环境 D.药物使细菌发生变异
8.下列有关动物形态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节肢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外骨骼
B.猪带绦虫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C.家鸽的心脏和肺位于胸腔内,胃、肠等位于腹腔内
D.软体动物体表有坚硬的外壳,有蜕皮现象
9.(2020·陕西学业考)1890年至1960年,英国某地区由于工业发展,排放大量黑烟,对环境造成污染。有研究者统计了这段时间桦尺蛾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C )
年份种类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20年 1930年 1940年 1950年 1960年
深色桦尺蛾 65 70 69 58 130 222 323 440
浅色桦尺蛾 451 462 445 450 303 212 128 70
A.1920~1960年,桦尺蛾的数量呈现出浅色的逐渐减少,深色的逐渐增加
B.浅色和深色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C.由于环境污染,浅色的桦尺蛾在生长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了深色
D.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0.气温低于24 ℃时很少听到蝉的鸣叫。影响蝉鸣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B )
A.空气 B.温度 C.水 D.阳光
11.(2021·梧州质检)生物圈中有许多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
A.海带属于藻类,根起固着作用
B.葫芦藓是苔藓植物,它的叶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
C.种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所以生命力比孢子强,寿命也长
D.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可增加坐果量,其道理是限制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12.(2020·德州学业考)比较如图中的四种生物。下列对它们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B )
A.①有根、茎、叶的分化 B.②用孢子繁殖
C.③④种子的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D.①②③④均具有输导组织
13.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你认为从秸秆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C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无机环境
1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的是 ( D )
A.老虎吃野兔 B.蛇吃老鼠 C.青蛙吃昆虫 D.蝗虫吃庄稼
1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生态系统是 ( C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16.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
A.草→兔→狐 B.泥→小虾→小鱼→大鱼
C.蝉→螳螂→黄雀 D.田鼠→猫头鹰
17.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在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丙
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18.(2020·辽阳学业考)酒酿是蒸熟的糯米经微生物发酵而形成的食品。在显微镜下观察酒酿液体,可观察到其中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主要是 ( A )
A.酵母菌 B.醋酸菌
C.青霉菌 D.大肠杆菌
19.(2020·济南学业考)下列应用实例与有关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 B )
A.制作葡萄酒——酒精发酵 B.生产酸奶——酵母菌发酵
C.培养抗虫棉——转基因技术 D.植物组织培养培育幼苗——克隆技术
20.(2021·玉林质检)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嫁接与克隆羊“多莉”的生殖方式相同
B.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C.制作酸奶时,应将加蔗糖后的鲜牛奶煮沸、冷却后,再倒入备用酸奶并封存
D.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是由于冷藏条件下微生物无法生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21.(4分)请你分别说出下列谚语、诗文蕴含哪些生物学知识。
句子 生物学知识
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③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①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② 气温(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意思相近即可) ③ 春天气温高,湖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 (意思相近即可)
22.(10分)如图为脊椎动物进化树,据图回答问题: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是[ A ] 鱼类 化石。
(2)E是陆生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脊椎动物,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特点是体表被覆 羽毛 ,前肢变成翼,身体呈 流线型 。
(3)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 哺乳动物 。
(4)脊椎动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
23.(12分)(2020·开封学业考)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一块稻田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这里有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夺着阳光、养料、水分和生长的空间,蝗虫、三化螟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会迅速地将其捕获……到了成熟季节,人们喜悦收获粮食。
(1)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 非生物 因素。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 竞争 关系。
(2)请写出该稻田中的一条食物链 水稻→蝗虫→青蛙(或水稻→三化螟→青蛙) ,
其中生物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 捕食 。
(3)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 和 能量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
24.(12分)“流水清澈、鱼儿畅游、绿草如茵……”不久的将来,福州内河将向人们呈现出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近年来,福州市对内河展开了生态修复(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生态修复过程采取了投入微生物菌剂的措施,这主要是为了增加 分解者 的数量,促进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形成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的水、 二氧化碳 和无机盐,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
(2)曝气机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以满足水中生物 呼吸 作用的需要。
(3)生物浮床就像水中的绿岛,它与内河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水草→鱼→鸟 。
(4)生物浮床还为鱼儿提供了栖息处,许多鱼喜欢在这样阴暗的环境中活动,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 光 对鱼生活的影响。
(5)为保护内河生态系统,作为中学生的你还可以怎么做 不乱扔垃圾等 。
25.(12分)酵母菌经常用来制作面包。如图所示的是面包的制作过程:(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1)将生面团保持在30℃,1小时后它的体积将会膨大,原因是 酵母菌 分解葡萄糖产生 二氧化碳 。将生面团放入烤炉内烘烤,它的体积将会进一步膨大,原因是 二氧化碳遇热膨胀 。
(2)若将生面团保持在0℃,1小时后放入烤炉烘烤,生面团的体积无明显变化,原因是低温抑制了 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 ,高温 杀死了酵母菌 。
(3)请再举出酵母菌的另一项用途: 酿酒 。
26.(10分)奶牛群中出现了一头产奶量高、抗病力强的母奶牛,那么用什么方法可繁殖出与其品质完全相同的奶牛呢
请完成下列设计方案并思考:
(1)获取这头奶牛的卵细胞并去掉 细胞核 。
(2)从这头奶牛身上获取体细胞,并取出 细胞核 。
(3)用一定技术将去核卵细胞与 体细胞的细胞核 进行融合,并将合成的这种新细胞在体外培养成胚胎。
(4)将培养成的胚胎利用一定方法移植到这头奶牛的 子宫 内,使胚胎继续发育,生下品质和母奶牛完全相同的小奶牛。
(5)能不能利用杂交的方法来繁殖这样的小奶牛 不能 。
PAGE
- 8 -期末素养评估卷(八年级下册)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错选、多选或不选,该小题得0分)
1.(2021·贵港质检)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众说纷纭,从化学进化论的观点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C.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D.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氨气、氧气、甲烷等
2.如图所示,某一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这些地层中的化石按由简单到复杂排列的应该是 ( )
A.丙、甲、乙 B.丙、乙、甲
C.甲、乙、丙 D.乙、甲、丙
3.如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 B.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
C.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 D.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
4.(2021·贺州质检)如果某一物种缺乏适应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则它可能 ( )
A.进化为另一新物种 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
C.退化到低级物种 D.灭绝消失
5.下列哪项不是伴随人类祖先在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 )
A.产生语言 B.大脑发达 C.直立行走 D.人类社会
6.属于同一纲的动物一定属于 ( )
A.种 B.门 C.目 D.科
7.(2021·钦州质检)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因感染细菌引起的疾病。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疗效。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是 ( )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不适应环境 D.药物使细菌发生变异
8.下列有关动物形态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节肢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外骨骼
B.猪带绦虫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C.家鸽的心脏和肺位于胸腔内,胃、肠等位于腹腔内
D.软体动物体表有坚硬的外壳,有蜕皮现象
9.(2020·陕西学业考)1890年至1960年,英国某地区由于工业发展,排放大量黑烟,对环境造成污染。有研究者统计了这段时间桦尺蛾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年份种类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20年 1930年 1940年 1950年 1960年
深色桦尺蛾 65 70 69 58 130 222 323 440
浅色桦尺蛾 451 462 445 450 303 212 128 70
A.1920~1960年,桦尺蛾的数量呈现出浅色的逐渐减少,深色的逐渐增加
B.浅色和深色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C.由于环境污染,浅色的桦尺蛾在生长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了深色
D.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0.气温低于24 ℃时很少听到蝉的鸣叫。影响蝉鸣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
A.空气 B.温度 C.水 D.阳光
11.(2021·梧州质检)生物圈中有许多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带属于藻类,根起固着作用
B.葫芦藓是苔藓植物,它的叶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
C.种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所以生命力比孢子强,寿命也长
D.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可增加坐果量,其道理是限制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12.(2020·德州学业考)比较如图中的四种生物。下列对它们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①有根、茎、叶的分化 B.②用孢子繁殖
C.③④种子的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D.①②③④均具有输导组织
13.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你认为从秸秆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无机环境
1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的是 ( )
A.老虎吃野兔 B.蛇吃老鼠 C.青蛙吃昆虫 D.蝗虫吃庄稼
1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生态系统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16.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
A.草→兔→狐 B.泥→小虾→小鱼→大鱼
C.蝉→螳螂→黄雀 D.田鼠→猫头鹰
17.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在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丙
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18.(2020·辽阳学业考)酒酿是蒸熟的糯米经微生物发酵而形成的食品。在显微镜下观察酒酿液体,可观察到其中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主要是 ( )
A.酵母菌 B.醋酸菌
C.青霉菌 D.大肠杆菌
19.(2020·济南学业考)下列应用实例与有关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 )
A.制作葡萄酒——酒精发酵 B.生产酸奶——酵母菌发酵
C.培养抗虫棉——转基因技术 D.植物组织培养培育幼苗——克隆技术
20.(2021·玉林质检)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嫁接与克隆羊“多莉”的生殖方式相同
B.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C.制作酸奶时,应将加蔗糖后的鲜牛奶煮沸、冷却后,再倒入备用酸奶并封存
D.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是由于冷藏条件下微生物无法生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21.(4分)请你分别说出下列谚语、诗文蕴含哪些生物学知识。
句子 生物学知识
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③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①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② (意思相近即可) ③ (意思相近即可)
22.(10分)如图为脊椎动物进化树,据图回答问题: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是[ ] 化石。
(2)E是陆生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脊椎动物,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特点是体表被覆 ,前肢变成翼,身体呈 。
(3)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 。
(4)脊椎动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
23.(12分)(2020·开封学业考)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一块稻田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这里有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夺着阳光、养料、水分和生长的空间,蝗虫、三化螟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会迅速地将其捕获……到了成熟季节,人们喜悦收获粮食。
(1)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 因素。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 关系。
(2)请写出该稻田中的一条食物链 ,
其中生物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 。
(3)生态系统中的 和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
24.(12分)“流水清澈、鱼儿畅游、绿草如茵……”不久的将来,福州内河将向人们呈现出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近年来,福州市对内河展开了生态修复(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生态修复过程采取了投入微生物菌剂的措施,这主要是为了增加 的数量,促进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形成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的水、 和无机盐,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
(2)曝气机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以满足水中生物 作用的需要。
(3)生物浮床就像水中的绿岛,它与内河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4)生物浮床还为鱼儿提供了栖息处,许多鱼喜欢在这样阴暗的环境中活动,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 对鱼生活的影响。
(5)为保护内河生态系统,作为中学生的你还可以怎么做 。
25.(12分)酵母菌经常用来制作面包。如图所示的是面包的制作过程:(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1)将生面团保持在30℃,1小时后它的体积将会膨大,原因是 分解葡萄糖产生 。将生面团放入烤炉内烘烤,它的体积将会进一步膨大,原因是 。
(2)若将生面团保持在0℃,1小时后放入烤炉烘烤,生面团的体积无明显变化,原因是低温抑制了 ,高温 。
(3)请再举出酵母菌的另一项用途: 。
26.(10分)奶牛群中出现了一头产奶量高、抗病力强的母奶牛,那么用什么方法可繁殖出与其品质完全相同的奶牛呢
请完成下列设计方案并思考:
(1)获取这头奶牛的卵细胞并去掉 。
(2)从这头奶牛身上获取体细胞,并取出 。
(3)用一定技术将去核卵细胞与 进行融合,并将合成的这种新细胞在体外培养成胚胎。
(4)将培养成的胚胎利用一定方法移植到这头奶牛的 内,使胚胎继续发育,生下品质和母奶牛完全相同的小奶牛。
(5)能不能利用杂交的方法来繁殖这样的小奶牛 。
PAGE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