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基础知识自测】
1.新文化运动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口号:
。
(3)重要阵地:《新青年》和
。
(4)内容
①思想领域: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
。
②文学领域:推倒旧文学,建设
。
(5)代表人物及事迹
①
:创办《青年杂志》;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②胡适:发表《
》,主张用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③鲁迅:发表白话小说《
》,以新文学的形式,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④
:任北京大学校长,着力营造“
”和“
”的学术研究氛围,使北京大学成为全国最高学府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北京大学开创
的先例。
2.五四运动
(1)导火索:
(2)时间:
(3)口号:“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3.中国共产党成立
(1)时间:
(2)地点:先上海后转移到
(3)中共一大内容:
①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实现
。
②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
,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4)意义:标志者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诞生了。
4.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
年7月;上海
(2)内容: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
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
,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
。
(3)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
的民主革命纲领。
5.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时间:1922年初到1923年春。
(2)顶峰:1923年2月,
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镇压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3)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能力提优挑战】
1.陈独秀曾说:“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为启发“民智”,陈独秀主张(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推翻清朝反动统治
C.模仿西方政治制度
D.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
2.《新青年》在1915—1918年总篇数共1
274篇,其中“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20篇文章使用,使用了34次,平均每篇使用1.8次;而从1919—1922年,总篇数1026篇,其中使用篇数达145篇,使用次数1
292次,平均每篇使用7.75次。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民众普遍拥护国民革命运动
C.中国政府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3.有学者研究,现代化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20世纪初仍极少使用,但该词在1919年前后的《新青年》190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流行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D.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4.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的口号是(
)
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②废除二十一条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④反对华北自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
)
A.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B.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C.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6.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因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
A.革命的复杂性
B.制度的创新性
C.斗争的彻底性
D.抗战的持久性
7.根据下面所示的示意图,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中心工作应是(
)
A.开展农民运动
B.推翻帝国主义
C.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打倒军阀
8.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
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D.通过了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
9.“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但都失败了。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B.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C.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D.是无产阶级的壮大
10.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阅读下列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摘编自2017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摘编自十九大报告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一大选举谁为中央局书记?根据材料一,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红船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标志。
答案以及解析
【基础知识自测】
1.
(1)青年杂志
(2)民主和科学
(3)北京大学
(4)①民主与科学
②新文学
(5)①陈独秀
②文学改良刍议
③狂人日记
④蔡元培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男女同校
2.
(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1919年5月4日
(3)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3.(1)1921年7月
(2)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
(3)①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
共产主义
②工人运动
陈独秀
4.中国共产党
(1)1922
(2)最低
打倒军阀
民主共和国
(3)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5.(2)京汉铁路工人
【能力提优挑战】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资本家’一词……在1919年
前后的《新青年》……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有关。故选B。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1)陈独秀。目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标志: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