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2 15:5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用某溶液浸湿滤纸后置于集气瓶口,以检验瓶中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硫气体。则该溶液是(  )
A.
氯化钡溶液
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
碘化钾淀粉溶液
D.
澄清石灰水
2.将镁和铜组成的2.64
g混合物,投入适量稀硝酸中恰好反应,固体完全溶解时,收集到一氧化氮气体的体积为0.896
L(标准状况),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60
mL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则形成沉淀的质量为(  )
A.
4.32
g
B.
4.68
g
C.
5.36
g
D.
6.38
g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铵盐受热都易分解,产物都有氨气放出
B.
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氮元素都为-3价
C.
氯化铵溶液与烧碱浓溶液共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
D.
氯化铵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4.在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充入试管,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  )
A.
B.
C.
D.
5.下列各组物质均在试管里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在试管口观察不到红棕色气体出现的是(  )
A.
浓硝酸和铜片共热
B.
浓硫酸和铜片共热
C.
稀硝酸和铜片共热
D.
浓硫酸和硝酸钾晶体、铜片共热
6.将amL
一氧化氮、bmL
二氧化氮、xmL
氧气混合于同一试管里,将试管口倒插于水中,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气体全部消失,则用a、b表示的x的代数式是
(  )
A.
(a+b)/2
B.
(2a+b)/3
C.
(3a+b)/4
D.
(4a+b)/5
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浓盐酸Cl2(g)FeCl2(s)
B.
MgCl2(aq)Mg(OH)2(s)MgO(s)
C.
S(s)SO3(g)H2SO4(aq)
D.
N2(g)NH3(g)Na2CO3(s)
8.将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Fe3+生成的是
(  )
A.
硫酸
B.
氯水
C.
硫酸锌
D.
氯化铜
9.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S2-→HS-
B.
Na2SO3→SO2
C.
SO2→S
D.
H2S→S
10.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
A.
酸性
B.
脱水性
C.
强氧化性
D.
吸水性
11.一定质量的铜和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所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反应完毕后,共收集到11.2
L气体(标准状况),将该气体与0.325
mol
O2混合溶于水,恰好无气体剩余。则反应中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A.
1.2
mol
B.
1.1
mol
C.
1.8
mol
D.
1.6
mol
12.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
A.
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B.
铁与稀硝酸反应不能放出氢气——强氧化性
C.
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D.
氢氧化亚铁固体与稀硝酸混合——仅强酸性
13.1.92
g铜投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672
mL气体(标准状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氧气恰好使气体完全溶解在水中,则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氧气体积为(  )
A.
504
mL
B.
336
mL 
C.
224
mL
D.
168
mL
14.下列反应中,能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的是(  )
A.
SO2+Na2O===Na2SO3
B.
SO2+2H2S===3S↓+2H2O
C.
2Fe3++SO2+2H2O===2Fe2++4H++SO
D.
SO2+H2O2===H2SO4
15.关于硝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硝酸电离出的H+能被Zn还原成H2
B.
常温下,向浓HNO3中投入Fe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
C.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可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D.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二、实验题(共3小题)
16.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氨气的制取实验:
(1)甲同学拟用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氨气,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将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收集产生的气体
B.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
C.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将氯化铵稀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
(2)根据上述正确的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
(3)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密度 ②颜色 ③溶解性 ④热稳定性 ⑤与氧气反应
(4)下图是甲同学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集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探究其制备方法和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工业上用煅烧黄铁矿(FeS2,其中硫元素为-1价)的方法制备SO2∶4FeS2+11O28SO2+2Fe2O3,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当该反应转移2.75
mol电子时,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
L。
(2)实验室中用下列装置测定SO2被催化氧化为SO3的转化率。(已知SO3的熔点为16.8
℃,假设气体进入装置时分别被完全吸收,且忽略空气中CO2的影响)
①简述使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浓硫酸的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停止通入SO2,熄灭酒精灯后,需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若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mg,装置E中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为ng,则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______(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不用化简)。
(3)某学习小组设计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b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_(填“Ⅰ”、“Ⅱ”或“Ⅲ”);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查阅资料中发现,常温下氯气可以氧化氨气获得氮气。该小组由此设计出制取氮气的思路:
—制N2
实验室现有如下试剂及仪器:
试剂:①饱和食盐水 ②浓硫酸 ③浓硝酸 ④浓盐酸
⑤碱石灰 ⑥二氧化锰 ⑦浓氨水
仪器:(见下图)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制N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生成0.5
mol
N2,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是________
mol。
(2)用以上仪器(可重复使用)连接成制纯净Cl2、NH3的装置,按照前后顺序把图中的编号填入下表中,并写出对应仪器里试剂的编号。(下列空格不一定填满)
(3)当反应装置里的氨气和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________时,尾气里一定含有氨气;当反应装置里的氯气和氨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________时,尾气里一定含有氯气。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现有铜、氧化亚铜组成的混合物,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其组成情况,取35.2
g混合物加入0.5
L
3.4
mol·L-1的稀硝酸,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氮4.48
L(标准状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aL
2.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铜离子沉淀完全。
(1)氧化亚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物中,铜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氧化亚铜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
(3)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32
g铜与14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________L,NO2的体积为__________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L-1。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至少需要通入O2________mol。
21.将10
g铜放入200
mL
1
mol·L-1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再加入100
mL
1
mol·L-1的稀硫酸。反应完毕后,过滤洗涤干燥剩余固体,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
四、填空题(共3小题)
22.一氧化氮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近年来,发现少量一氧化氮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增强免疫及记忆的功能,因而成为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一氧化氮亦被称为“明星分子”。
(1)一氧化氮来源于____________。
A.汽车、飞机尾气  
B.工业制硝酸尾气  C.电闪雷鸣
(2)工业上可采用碱液吸收和氨还原处理含NOx尾气。其中用碱液吸收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2+2NaOH===2NaNO2+H2O,NO2+2NaOH===NaNO2+NaNO3+H2O。根据上述原理,下列气体中被过量NaOH溶液吸收后有气体剩余的是______________。
A.1
mol
O2和4
mol
NO2
B.1
mol
NO
和4
mol
NO2
C.1
mol
O2和7
mol
NO
D.4
mol
NO
和4
mol
NO2
23.汽车尾气(含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Pt、Pd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汽油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
(1)汽车尾气中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NO的危害在于________(填字母)。
A.破坏臭氧层
B.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氧化
C.造成酸雨
D.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
(3)写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CO跟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催化剂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排放废气的酸度,有可能促进了酸雨的形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有________(填字母)。
a.植树造林
b.开发氢能源
c.使用电动车
d.使用无铅汽油
24.分析比较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性质: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氧化铁与铝发生铝热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氢气还原氧化亚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氧化亚铁在高温下转化为四氧化三铁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各反应中氧化铁或氧化亚铁表现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铁元素的化合价分析说明:
①氧化铁具有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氧化亚铁具有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碘化钾溶液都不能发生反应;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现象明显;白色滤纸用澄清石灰水浸湿检验时,生成少量的白色沉淀,在白色滤纸上现象不明显。
2.【答案】B
【解析】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0.896
L÷22.4
L·mol-1=0.4
mol;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4
mol×3=1.2
mol,设混合物中镁、铜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x×24
g·mol-1+y×64
g·mol-1=2.64
g,2x+2y=1.2
mol,x=0.03
mol,y=0.03
mol;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0.03
mol×98
g·mol-1+0.03
mol×58
g·mol-1=4.68
g。
3.【答案】C
【解析】铵盐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受热都易分解,但不一定都能放出氨气,如硝酸铵受热分解可生成氮气或氮的氧化物等;铵盐中铵根离子中的氮元素都为-3价,硝酸铵中硝酸根离子的的氮元素为+5价,所以铵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都为-3价;可用加热法分离氯化铵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但其过程为先受热分解,再降温化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升华”。
4.【答案】D
【解析】设V体积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的体积为x;
x=
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
5.【答案】B
【解析】浓硝酸和铜片共热、浓硫酸和硝酸钾晶体、铜片共热,都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生成;稀硝酸和铜片共热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在试管口遇氧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浓硫酸和铜片共热生成无色的二氧化硫气体。
6.【答案】C
【解析】氮的氧化物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时,只要满足氮的氧化物中的氮原子与氮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和氧气中氧原子的和的比为2∶5即可全部转化,没有气体剩余。即:=,解得x=。
7.【答案】B
【解析】A、氯气的气化性强,与铁单质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铁,故A错误;B、氯化镁与石灰乳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镁和水,故B正确;C、硫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SO2,SO2与氧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生成SO3,故C错误;D、氨气与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可生成碳酸钠,故D错误。
8.【答案】B
【解析】将Fe溶于稀盐酸得Fe2+,若生成Fe3+应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氯水正确。
9.【答案】D
【解析】本题要求加入氧化剂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变化。
10.【答案】A
【解析】浓硫酸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首先表现出吸水性,吸水过程中放热;蔗糖逐渐变黑,浓硫酸表现出脱水性;反应放出大量气体,是由于浓硫酸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
11.【答案】C
【解析】收集到11.2
L气体(标准状况),为0.5
mol,将该气体与0.325
mol
O2混合溶于水,恰好无气体剩余,说明生成的有NO和NO2,设NO为xmol,则NO2为(0.5-x)
mol,根据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可得x+=0.325,解得x=0.4,0.5-x=0.1,又根据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两式可知,0.4
mol
NO消耗硝酸为1.6
mol,0.1
mol
NO2消耗硝酸为0.2
mol,共消耗硝酸为1.8
mol。
12.【答案】D
【解析】A项,浓硝酸因有酸性而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又因浓硝酸的强氧化性而使其褪色;B项,因稀硝酸有强氧化性,与铁反应不产生H2;C项,因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因此应用棕色瓶盛装,避光保存;D项,稀硝酸与氢氧化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表现了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13.【答案】B
【解析】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4NO2+2H2O+O2===4HNO3,
4NO+2H2O+3O2===4HNO3。
整个过程中HNO3反应前后没有变化,铜失去电子的数目与氧气得到电子的数目相等,
需标况下氧气的体积=1.92
g÷64
g·mol-1×2÷4×22.4
L·mol-1=0.336
L。
14.【答案】A
【解析】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是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可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等。Na2O是碱性氧化物,与SO2反应生成Na2SO3,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A项正确;B、C、D项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B项中SO2被还原,说明SO2具有氧化性,C、D项中SO2被氧化,说明SO2具有还原性,与题意不符。
15.【答案】C
【解析】A项,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Zn反应生成含氮氧化物等,不能生成H2;B项,Fe被浓硝酸钝化,阻止进一步反应;错误,D项,稀H2SO4电离出H+,N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被Fe2+还原为NO,试管口遇O2生成红棕色的NO2,正确;D项,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生成的Fe2+与KSCN溶液不反应。
16.【答案】(1)BC (2)CD (3)②④ (4)d 利用氨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即可收集氨气
【解析】(1)加热氯化铵产生氯化氢和氨气,遇冷又转化为氯化铵固体,不能制取氨气,用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制氨气时,将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更方便操作,而且节约氨水的用量。(2)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制氨气用C装置,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制氨气选用D装置。(3)收集气体可采用排空气法(密度、气体不能被氧气氧化等),也可采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与其他性质无关。(4)氨气极易溶于水,故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7.【答案】(1)Fe、S 11.2
(2)①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②使残留在装置中的SO2和SO3被充分吸收 ③×100%
(3)①试管a中出现淡黄色浑浊 ②Ⅲ SO2+Cl2+2H2O===4H++SO+2Cl
【解析】(1)反应中铁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合价均升高,两种元素均被氧化,11
mol
O2参加反应生成8
mol
SO2时转移电子44
mol,故转移2.75
mol电子时,生成的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8×22.4
L=11.2
L。(2)①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前,首先要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以利于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②反应停止后还要继续通入一段时间氧气目的是将产物SO3以及未反应的SO2全部赶至吸收装置。③装置D中增加的质量为SO3的质量,装置E中沉淀为BaSO4,根据硫元素守恒,被氧化的SO2的物质的量为mol,未被氧化的SO2的物质的量为mol,故SO2的转化率为×100%。
(3)①SO2能将S2-氧化,生成硫单质。②方案Ⅰ,Cl-与Ag+反应可得到AgCl白色沉淀;方案Ⅱ中氯水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方案Ⅲ中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SO2与Cl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4H++SO+2Cl-。
18.【答案】(1)2NH3+3Cl2===6HCl+N2(或8NH3+3Cl2===6NH4Cl+N2) 3
(2)
(3) 
【解析】
19.【答案】(1)3Cu2O+14HNO3===6Cu(NO3)2+2NO↑+7H2O
(2)0.1
mol 0.2
mol
(3)0.75
L
【解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Cu2O+14HNO3(稀)===6Cu(NO3)2+2NO↑+7H2O
Cu(NO3)2+2NaOH===Cu(OH)2↓+NaNO3。
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4.48
L÷22.4

mol-1=0.2
mol,
设混合物中铜、氧化亚铜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x×64
g·mol-1+y×144g·mol-1=35.2
g,
x+y=0.2
mol,
x=0.1
mol,y=0.2
mol;
原硝酸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0.5
L×3.4
mol·L-1=1.7
mol,
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1.7
mol-0.2
mol)
÷2.0
mol·L-1=0.75
L。
20.【答案】(1)5.6 5.6 (2) (3)0.25
【解析】(1)设混合气体中NO的物质的量为x,NO2的物质的量为y。则
从而可求出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
(2)利用质量守恒,在反应中NO一部分转化为气体,一部分继续留在溶液中,根据已知条件算出变为气体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加入NaOH溶液至正好使溶液中的铜离子全部转化为沉淀,则溶液中溶质为NaNO3,其物质的量为10-3aVmol,由此可计算硝酸溶液的浓度。
(3)NO、NO2全部转化为硝酸钠时失去电子总数与铜和硝酸反应中铜失去电子总数相等,为1
mol。故所需O2的物质的量应为0.25
mol。
21.【答案】0.4
g
【解析】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0.2
L×1
mol·L-1=0.2
mol,
氢离子的总物质的量=0.2
mol+0.1
L×1
mol·L-1×2=0.4
mol,
由3Cu+8H++2NO===3Cu2++2NO↑+4H2O可知,
消耗铜的物质的量=0.4
mol
÷8×3=0.15
mol,
其质量=0.15
mol×64
g·mol-1=9.6
g,
剩余铜的质量=10
g-9.6
g

0.4
g

22.【答案】(1)ABC (2)C
【解析】(1)一氧化氮是现代城市的空气污染物之一,其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工业上制硝酸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电闪雷鸣的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2)1
mol
O2和4
mol
NO2会恰好完全转化为硝酸,能被氢氧化钠吸收,A不符合题意;根据反应:NO+NO2+2NaOH===2NaNO2+H2O,NO被吸收完毕,剩余二氧化氮还能直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B不符合题意;1
mol
O2和7
mol
NO混合后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同时会有NO剩余,剩余的NO没法被氢氧化钠完全吸收,C符合题意;4
mol
NO和4
mol
NO2的体积比是1∶1,根据反应NO+NO2+2NaOH===2NaNO2+H2O知道,能被完全吸收,D不符合题意。
23.【答案】(1)SO2、NO (2)ACD
(3)2CO+2NON2+2CO2
(4)反应除生成了N2外,还生成了增加空气酸度的CO2和SO3
(5)bc
【解析】(1)汽车尾气中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是SO2、NO。
(2)NO气体在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NO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NO被O2氧化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可形成酸雨。
(3)从题目叙述中“它能使CO跟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可推出该反应为2CO+2NON2+2CO2。
(4)使用“催化转化器”促进SO2转化为SO3,而SO3与H2O化合生成H2SO4,提高了空气的酸度,促进了酸雨的形成。
(5)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是从控制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上采取措施;植树造林能控制CO2量的增加,但不能消除污染物;使用无铅汽油也不能消除汽车尾气的排放,选b、c。
24.【答案】(1)①Fe2O3+3CO2Fe+3CO2 ②Fe2O3+2Al2Fe+Al2O3
③FeO+H2Fe+H2O ④6FeO+O22Fe3O4
(2)①氧化铁具有氧化性 ②氧化铁具有氧化性
③氧化亚铁具有氧化性 ④氧化亚铁具有还原性
(3)①铁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3价,只能降低,具有氧化性
②铁元素的化合价为中间价态+2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解析】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3价,只能降低,具有氧化性,能被氢气、一氧化碳、活泼金属铝等还原剂还原为铁单质。
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中间价态+2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既能被氢气、一氧化碳、金属铝等还原剂还原为铁单质,又能被氧气氧化为四氧化三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