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3 09:1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积累课后“拮据、栈桥、煞白、十拿九稳”等词语;
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小说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
体会学习作者设置情节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掌握文学类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答题方法及模式,并学会在写作中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3、情感价值观目标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金钱至上的关系,培养我们对亲人以及他人的爱心。
教学重点
能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学生通过文章学习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金钱至上的关系,培养我们对亲人以及他人的爱心。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掌握文学类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答题方法及模式,并学会在写作中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2课时
学情分析
小说阅读是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常考文本,学生大多数对小说感兴趣,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等掌握较好,但是如何从名家名篇中去学习塑造人物性格、构思篇章结构等掌握较弱;部分学生关于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不规范。针对以上问题,在本文中将依旧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为指向标,教授相关类型题目答题技巧(主要针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篇章结构布局,并能初步运用于写作中。
课前预习要求
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有关课文的资料,并搜索一些“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微课视频进行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积累课后“拮据、栈桥、煞白、十拿九稳”等词语;
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金钱至上的关系,培养我们对亲人以及他人的爱心。
新课导入
同学们,亲情是我们人生里一个永恒的话题。不知道你们和叔叔、伯伯的关系如何呢?你们会用金钱来衡量情感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一起来体会一下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金钱至上的关系。
作者名片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于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10年间他写了300多部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的朋友》,中短篇小说《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羊脂球》。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的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飘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预习检测
1、学生给下列生字词注音,并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师指导。
(1)拮据(jié
jū)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2)栈桥(zhàn
qiáo)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上去散步。
(3)煞白(shà
bái)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本文指由于恐惧、愤怒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两眼呆直。
(4)十拿九稳(shí

jiǔ
wěn)
对于叔叔这桩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的事情,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读课文音频,学生以最快的时间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
(提问学生,并由教师做总结。)
第一部分:(1-4)故事的开端。写菲利普一家人热切盼望于勒的归来。
第二部分:(5-19)故事的发展。写菲利普夫妇夸赞于勒,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不同的情况和菲利普夫妇对他由“恐怖”转变为“希望”的心理变化。
第三部分:(20-47)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面对已沦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四部分:(48-49)故事的结局。躲避于勒。
合作探究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中的关键人物,并完成人物情况调查表。
(学生自主探究,并有教师做总结)
关键人物:于勒、菲利普夫妇、若瑟夫
流浪汉于勒主要情况调查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主要经历
青年时期
中年时期
老年时期
主要社会关系
你如何评价他?
答案:
流浪汉于勒主要情况调查表
姓名
于勒
性别

年龄
50多岁
籍贯
法国哈弗尔
主要经历
青年时期
没钱、行为不端、糟蹋钱(穷)
中年时期
有钱、正直、有良心(富)
老年时期
没钱、自食其力、不拖累人(穷)
主要社会关系
哥嫂菲利普夫妇、侄子若瑟夫、两个侄女、两个侄女婿
你如何评价于勒?
菲利普夫妇主要情况调查表
姓名
家庭情况
从文中找出不同阶段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表现?
盼于勒
逐于勒
赞于勒
遇于勒
躲于勒
用三个字概括态度的变化?
你如何评价菲利普夫妇?
答案:
菲利普夫妇主要情况调查表
姓名
菲利普夫妇
家庭情况
不是有钱人家、拮据、育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从文中找出不同阶段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表现?
盼于勒
衣冠整齐、在海边等候、与日俱增
逐于勒
糟蹋钱、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
赞于勒
正直的人、有良心、好心的于勒、有办法
遇于勒
脸色苍白、哆嗦、吞吞吐吐、贼、流氓
躲于勒
换船
用三个字概括态度的变化?
撵——盼——躲
你如何评价菲利普夫妇?
若瑟夫主要情况调查表
姓名
与于勒的关系
面对父母对于勒的冷酷无情,我有什么表现
你如何评价若瑟夫?
答案:
若瑟夫主要情况调查表
姓名
若瑟夫
与于勒的关系
叔侄
面对父母对于勒的冷酷无情,我有什么表现
当他知道那个又老又穷的水手就是叔叔于勒时,他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并给了于勒10铜子的小费。
你如何评价若瑟夫?
在分析了文章主人公之后,相信大家都发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前后有很大的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作者想通过这样一个普通的故事表现什么主题呢?
(小组讨论,师提问学生,并小结)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是因为于勒的贫富,根本原因是金钱,他们自私、冷酷、唯利是图、嫌贫爱富。
主题:这篇小说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的贫富变化而前后态度的变化,表现了世态炎凉的社会风气,揭示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
课堂小结
有多少钱决定了家里人对于勒的态度,在资本主义金钱的社会中,人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冷酷。那我们呢?我们该这样对待我们自己的亲人,我想我们都应该学会关心我们的亲人、朋友,无论何时,亲情总是我们最美好的情感。
作业布置
生字词4+1
完成人物分析表中的评价栏并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思考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塑造人物?
板书设计
望眼欲穿
引出矛盾——盼望于勒
(开端)
唯一希望
计划千种
插叙旧事——夸赞于勒
(发展)
十年不变
人与人之
我的叔叔于勒
穷水手
间是赤裸裸
中心事件——巧遇于勒
的金钱关系
(高潮)
态度变化
改换乘船
故事结尾——躲避于勒
(结尾)
以免再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把握小说人物形象。
体会学习作者设置情节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掌握文学类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答题方法及模式,并学会在写作中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课堂导入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的总体内容,同时也探究了文章的主题。可以说,我们已经解决了小说三要素中的情节这一重要要素。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研究一下文章的主要人物。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拿出昨天分发的人物情况调查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文中人物的形象。文中作者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征,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找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作业完成的情况。
首先我们先来找有关菲利普夫妇的描写
①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②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
③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
④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
⑤他回到我母亲身边,是那么神色张皇。
⑥结结巴巴地说------
⑦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
⑧母亲突然暴怒起来------
⑨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2、基于这些描写,同学们觉得文章的菲利普夫妇是什么样的人呢?
菲利普夫妇:自私、势利、贪婪、冷酷无情、嫌贫爱富、金钱至上
那文中的若瑟夫呢?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若瑟夫:真诚善良、有同情心(“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语言描写;若瑟夫给了于勒十个铜子的小费。动作描写)
中考链接
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及答题模式:
从典型事例(从故事情节)切入
从人物描写切入
从分析环境的角度切入
从作者的感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作者的评价性语言)
答题模式:文中的XX是一个XXXX的人/文中的XX有XXXX的性格特点;从文中XXXXX可以看出。
写法学习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已经司空见惯,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文中也有许多独到之处,比如说:他人的心理可以这样表现:
我的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怎么这样像于勒?”
我父亲看了看身边的女儿女婿,就向我们走来,对我母亲说:“这个卖牡蛎的像于勒?”
人物的心理描写不单单只是“他想……他觉得……”还可以融入神态、动作和语言,这样表现出来的心理更加真实。塑造出来的人物也更加栩栩如生。
学以致用
课堂小练笔:想象一下,菲利浦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按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注意用语言、动作、神态
突出人物的心理。
故事小链接
莫泊桑学写作
一天,法国的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带着一片新作去请教当时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他看到福楼拜桌上放着厚厚的一叠文稿,翻开一看,却见每页上都只写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莫泊桑不解地问:“先生,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稿纸了吗?”福楼拜笑了笑,说:“我早已养成了这种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上,只写第一行,其余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莫泊桑听了恍然大悟。于是立即告辞,回家修改自己的小说去了。
师:我想莫泊桑之所以能成为大家,是因为他们都善于学习,也勤动笔、勤思考。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这篇文章中,除了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外,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在写作上借鉴的呢?
文章的写作特色:
1、巧设悬念,文中共有无处悬念,故事情节巧妙展开人物形象展露无疑;
2、双线结构,明线:菲利普夫妇,暗线:于勒;
3、以小见大,生活小事表现大主题;
4、对比,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的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深刻。
课堂小结
莫泊桑带领我们领略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那同学们通过这两个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在学案“我学会了”这一栏填写。
作业布置
完成分发的练习卷,人物形象分析主题
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文章写作特色:
1、巧设悬念
2、双线结构,
3、以小见大
4、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