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一个粗瓷大碗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7 一个粗瓷大碗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3 08:2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一个粗瓷大碗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
形,理解并运用本课新词。
学习目标
1
2
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3
感受赵一曼在艰苦的革命事业中舍己为人、以身作则、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精神品质。
4
会认的字
生字学习
会认的字
生字学习
多音字

huán(还钱)(还击)
hái(还是)
nán(为难)(困难)
nàn(灾难)(难民)


chéng(盛饭)(盛器)
shèng(盛开)(盛夏)
dào(倒影)(倒茶)
dǎo(摔倒)(倒闭)

词语学习
词语理解
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造句:博物馆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艺术珍品。
感动: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
情或向慕。
造句:看到战士舍身救人的英勇行为,群众深受感动。
敌人:敌对的人;敌对的方面。
造句:面对敌人的屠刀,刘胡兰没有丝毫的畏惧。
艰苦:艰难困苦。
造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注意:把心思、思想放到某一方面。
造句:郊外游玩时,路边的野花引起了我的注意。
不禁:抑制不住;禁不住。
造句:读到精彩之处,他不禁大声叫好。
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
造句:为了侦察敌情,他化装成商人进城去了。
近义词
陈列—陈设(排列)
感动—打动
袭击—打击
连忙—赶忙
消灭—歼灭
艰苦—艰难
注意—留意
侦察—侦探
反义词
结束—开始
容易—困难
敌人—朋友
艰苦—安逸
危险—安全
清楚—模糊
词语辨析
陈列
陈设
排列
相同点:都有“摆放”的意思。
不同点:“陈列”强调摆出来供人看。“陈设”作名词时表示摆设的东西,作动词时强调按一定的要求和风格摆放物品。“排列”侧重按次序站立或摆放。
词语辨析
运用示例:
1.爷爷书房的(
)极其简单。
2.北京自然博物馆里(
)着一具黄河象骨骼的化石。
3.教室里的桌椅(
)得非常整齐。
陈设
陈列
排列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整体感知
赵一曼上一个吃饭用的搪瓷缸子送给了新战士,这个粗瓷大碗是小通讯员专门从被消灭的敌人那儿找来给赵一曼的。为了让赵一曼吃上一顿饱饭,小通讯员从病号灶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但她最后却偷偷换成了半碗野菜粥。第二天,她的碗又“丢”了,她把碗送给了缺少菜盆的七班。
2.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①):交代粗瓷大碗的来历,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②~⑩):具体记叙这个粗瓷大碗的故事,突出了赵一曼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的的崇高精神。
第三部分(?):交代了粗瓷大碗的去向。
1.默读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粗瓷大碗的来历。说说这段话运用了什么写做方法,有什么作用。
课文解读
倒叙。首句点题,通过倒叙的记叙方法,制造了悬念,增强了感染力。
2.赵一曼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她以为这个碗是从哪里拿来的?从中体现了赵一曼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赵一曼以为这个碗是通讯员从老百姓那里拿来的。从中可以看出赵一曼重视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高尚品质。
3.理解句子所包含的内容。
(1)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满满一碗”“该”说明赵一曼已经多日没有吃过饱饭了。这句话是小通讯员的所做所想,表现出小通讯员对赵一曼的关心、爱戴,也反映出战士之间的和谐、友爱。
(2)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连用三个“想起”构成了一个排比句式,说明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后想到了很多人,但是她唯独没有想到她自己,体现了赵一曼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品质。
(3)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运用动作描写,“轻轻”“趁人不注意”说明赵一曼动作的轻柔、隐蔽,说明她不愿意别人注意到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了她的无私。“走进”“倒”“盛”等动词写出了赵一曼把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的过程,从中可以体会到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和她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4.下面两句话中引号的作用相同吗?
(1)“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
(2)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不相同。第一句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现了小通讯员的为难;第二句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说明赵一曼还想到了很多事。
5.第8自然段中,炊事员老李为什么“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炊事员老李“没吭声”是因为他知道赵一曼并不想让别人,特别是小通讯员发现赵一曼将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而着急;“眼里却含着泪花”是因为他被赵一曼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
6.第9自然段中,小通讯员说的“丢”碗是什么意思?
结合第2自然段中的“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和最后一段可知,赵一曼“丢”碗,实际上是把碗送给更需要它的人了。从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到赵一曼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情操。
7.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此时,赵一曼可能在想什么呢?
等到战士们都能吃饱饭,等到抗日战争胜利的那一天,我的碗也就不会再“丢”了。
1.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动作描写)
2.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有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神态描写)
3.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语言描写)
佳句积累
1.描写条件艰苦的成语。
穷困潦倒
饥寒交迫
捉襟见肘
艰苦卓绝
风餐露宿
筚路蓝缕
2.描写关心他人的成语。
无微不至
体贴入微
嘘寒问暖
关怀备至
牵肠挂肚
同甘共苦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这个粗瓷大碗虽然普通,但是故事却很感人。它珍藏的是一位革命干部以身作则、舍己为人、关心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这高尚的品质影响着她身边的战士。直到今天,还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让我们以赵一曼为榜样,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建设文明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构图示
一个粗瓷大碗
来历:赵一曼用过
故事
去向:成了七班的菜盆
送碗
失碗:又没有碗了
小通讯员:一直想
好不容易
连忙
赵一曼:哪里拿的,还到哪里去
用碗:一碗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