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一个粗瓷大碗 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7 一个粗瓷大碗 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3 11:0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2021年秋统编版语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一个粗瓷大碗
27
同甘共苦
关爱他人
1.
会认8个生字。正确认读“陈列、袭击、侦察”等词
语。
(重点)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
的心情。
(重点)
3.
通过学习本课,加深对爱心的认识,感受并学习赵
一曼关爱他人的品质。
(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组词:陈旧
陈述
陈列
辨字:腌(陈
阵)


组词:曼妙
曼延
婉曼
辨字:(曼
慢)长


组词:联合
联谊
联绵
辨音:对联(nián
lián)


组词:染缸
鱼缸
缸面
辨字:浴(缸
缺)


组词:奉还
返还
还价
辨音:还报(hái
huán)


组词:高粱
黄粱
白粱米
辨音:玉粱(niáng
liáng)


组词:顿时
顿悟
顿号
辨音:停顿(dùn
dèn)


组词:侦查
侦办
侦量
辨音:(祯
侦)缉









挑战一下
下课后,我还
要去图书馆还
书。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原文示例




(还要)
(还书)
·哪里拿来的,请你还(
)到哪里去!
简单

容易
?
困难
做好事情要从最容易的方法入手。
做好事情要从最简单的方法入手。
奶奶心地善良,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
容易
简单
困难
?
一起读一读




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为难:感到难以应付。
[造句]平时注意观察事物,作文时就不会感到为难了。
[造句]
商场里陈列着五光十色的商品。




吭声:出声;说话(多用于否定式)。
[造句]
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吭声。
感动: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
[造句]听了他的故事,我深受感动。
词义辨析
艰苦
艰难
都有“处在困难之中”的意思。
意思
例句
例句
意思
“艰苦”指处境窘迫,工作负担重,困难重重。
她主动要求去条件艰苦的地方支教。
只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无论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能应对。
“艰难”多指工作条件差,旅程辛苦困难,战斗紧张艰巨。
1.这个粗瓷大碗是谁的?
2.为什么“丢”了那么多次碗?



依据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朗读本课时要抓住描写赵一曼语言、行为的语句,从正面感受赵一曼的人物特点。




1.这个粗瓷大碗是谁的?
这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的。
2.为什么“丢”了那么多次碗?
这里的“丢”并不是真正丢掉,而是因为她为了让别人吃饱饭,把自己的碗送给别人。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课文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叙了赵一曼用碗的前后经过。
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仅仅”“一次”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
“仅仅”“一次”两个词说明了赵一曼用碗的次数极少,以此来强调用碗一事的不寻常“感人”。
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这个碗是从哪里来的?(请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有一回,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
为什么要给赵一曼送碗?(请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由“早就”一词可看出时间之久,可以看出她对战士的关心。
赵一曼看到这个碗之后是怎样做的?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huán)到哪里去!”
运用语言描写,看出她的态度坚定,重视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高尚品质。
“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nán)地说。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chéng)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思考:通讯员为什么要给赵一曼盛满一碗高粱米饭?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chéng)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思考:通讯员为什么要给赵一曼盛满一碗高粱米饭?
因为当时的日子很艰苦,而赵一曼早就把自己的碗送给了其他战士,那就证明她很久没有吃饱饭了。
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一个“该”字,说明这位通讯员知道她很久都没吃饱饭了。说明了通讯员平时细心的观察,也说明了赵一曼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
赵一曼吃这碗饭了吗?为什么?
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jīn)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想到别人还未吃饱饭“我”就很难过,“我”要把这碗高粱饭留给其他人。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为什么要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
因为她想把饭留给战士们吃
把饭倒进锅里与盛野菜粥进行前后对比,更加突出赵一曼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炊事员老李为什么“没吭声”?
因为他知道赵一曼不想让其他人发现而担心她吃不饱饭。
被赵一曼的言行所感动,高兴又自豪。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思考:赵一曼的碗是真的丢了吗?请结合课文来回答。
思考:赵一曼的碗是真的丢了吗?请结合课文来回答。
结合前面几段内容可知:这里的“丢”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丢掉,而是她把碗又送给别人了,她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吃饱饭。
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交代了碗的最终去向,同时说明了只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碗,赵一曼才不会再“丢碗”。没有华丽的语言却还是能看出再次赞扬赵一曼事事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我以后也要向您学习,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细心而无私的人!
学习完整篇课文,你最想对赵一曼说些什么?
仅仅:形容数量少,同“只”。
造句:我把这件事做好仅仅因为我觉
得它是我的责任。
说出“仅仅”一词的意思并造句。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
你觉得赵一曼是个怎样的人?
你觉得赵一曼是个怎样的人?
从还碗、倒饭、盛起野菜粥到最后的“丢碗”可以看出赵一曼是一个为他人着想、心系他人的人。
本文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叙了赵一曼同志用碗的前后经过,赞扬了她
的高尚品质。
关心同
志胜过关心自己
一个粗瓷大碗
讲述
引出大碗:博物馆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
碗的来历:战斗中找到
赵一曼对碗
看到碗——让送还
一碗高粱饭——留给病号
碗又“丢”失——送给他人
关心他人
同甘共苦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