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一、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有关陶渊明的文章,想想看,哪些反映了他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二、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
作 者 简 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自传,传记文的
一种,是叙述作者自
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
绍自己的字的姓名、
籍贯、年龄、性格爱
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重点句子。
2.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Next
嗜 辄 吝 褐
箪 汲 俦 觞
瓢 屡 娄 欤
shāng
Shì
zhé
lìn
hè
dān
jí
chóu
piáo
lǚ
lóu
yú
注音
解释下列加绿色的词语
何许人也
不求甚解
亲旧知其如此
性嗜酒
每有会意
环堵萧然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地方
深刻
朋友
十分喜爱
领会
冷寂
忧愁的样子
心情急切的样子
解释下列绿色的字并翻译这个句子:
亦不详其姓字
因以为号焉
造饮辄尽
环堵萧然
箪瓢屡空,晏如也
详:详细的知道。翻译:也不清楚他的
姓名和表字。
因:因而。翻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辄:就,总是。翻译:他一来就喝个尽兴。
萧然:冷冷清清。翻译:简陋的居室里
冷冷清清的。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翻译:饭篮
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整体感知
注意重点的字音、字词、句子,体会朗读语调的轻微变化。
概括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传文(从思想性格、生活状况和志趣三方面介绍了五柳先生)
第二段:赞语(赞扬了他淡泊名利精、安贫乐道的精神风貌)
段意归纳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3、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4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性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生活
环堵萧然……晏如也
志趣
读书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饮酒
性嗜酒,期在必醉
著文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这与他不慕名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其“不求甚解”是其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所以不死抠字句,而能心神领会书中的真谛。看似自嘲读书“囫囵吞枣”,实际是欣赏自己超脱功利的读书态度。
3 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性格体现。
4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五柳先生才华出众,可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请用课文原句答题:
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宅边有五柳树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不汲汲于富贵
讨论:
1.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
2.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及今话隐士
五柳先生传
赞语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照应:“不慕荣利”
照应: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照应:“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肯定陶渊明的
向往自由
不受名利羁绊
否定消极避世的态度
本课小结
本文是陶渊明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不慕荣利,追求恬淡安逸的生活,向往朴实淳厚的民风,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与他在《桃花源记》的追求和理想是一致的。
1、背诵全文。
2、请用自赏自嘲的语言介绍一下自己,可以是个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