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复习检测题(一)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国南海海域是全球范围内石油储量与可开采储量较丰富、开采潜力较大的地方,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属于可再生的矿物能源
B.石油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
D.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2.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2,4,5-三甲基-5-乙基辛烷
B.2,5-二甲基-4-乙基己烷
C.3-甲基-4-乙基戊烷
D.2,3-二甲基-4-戊烯
3.下列有关苯酚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侧链对苯环性质有影响的是(
)
A.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
B.苯酚能和NaOH溶液反应
C.苯酚燃烧产生带浓烟的火焰
D.1mol苯酚与3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橡胶老化和油脂氢化都是发生了加成反应
D.部分蛋白质遇浓硝酸,可发生颜色反应
5.下列实验的失败原因可能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造成的是(
)
①将乙醇和乙酸混合,再加入稀硫酸共热制乙酸乙酯
②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140℃制乙烯
③验证某RX是碘代烷,把RX与烧碱水溶液混合加热后,将溶液冷却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褐色沉淀
④做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后,未出现红色沉淀
⑤检验淀粉已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银氨溶液后未析出银镜
A.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
6.常温下,甲?乙?丙?丁四种气态烃的分子中所含电子数分别为10、14、16、18,下列关于这四种气态烃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四种气态烃中至少有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和丙
C.丙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D.乙和丁属于同系物
7.下列同一组反应的反应类型,不相同的是(
)
A.1-丁烯使溴水褪色,乙炔制取氯乙烯
B.苯乙烯制取聚苯乙烯,四氟乙烯制取聚四氟乙烯
C.1-己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甲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由一氯己烷制1-己烯,由丙烯制1,2-二溴丙烷
8.下列关于醛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饱和一元醛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的银不一定是2
mol
B.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向稀氨水中逐滴加入稀的硝酸银溶液至沉淀恰好溶解
C.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可用稀氨水洗涤
D.含有醛基的物质可使氯化铁溶液变为紫色,该性质可用来检验醛基
9.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的结构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0.烯料是人们装修房屋时常用的物质,其中桶烯就是其中倍受青睐的一种,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桶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慎将桶烯撒到地面瓷砖上,可用火烤干
B.桶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3
mol
Cl2发生加成反应
C.桶烯与苯乙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D.桶烯可用做其他有机涂料的溶剂
11.下列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乙炔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B
验证苯和液溴在FeBr3的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
将反应产生的混合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上方,观察是否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C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
加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静置,分液,取出上层液体
D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取少量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出现淡黄色沉淀
12.已知扎那米韦是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其对流感病毒的抑制是以慢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具有高度特异性,其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19N4O7
B.1
mol该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消耗4
mol
NaOH
C.在一定条件下,该物质可以发生消去、加成、取代等反应
D.该物质能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3.有如下合成路线,甲经二步转化为丙: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和丙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
B.反应(1)的无机试剂是液溴,铁作催化剂
C.步骤(2)产物中可能含有未反应的甲,可用溴水检验是否含甲
D.反应(2)属于取代反应
14.鸡饲料中若添加棉籽,会导致鸡蛋黄煮熟后韧性超过乒乓球,这是棉籽中含有棉酚(结构如图)导致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棉酚分子式为C30H30O8
B.棉酚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1?mol棉酚最多可与12?mol
H2加成
D.棉酚能够发生银镜反应和显色反应
15.近年来,科学家研究了乙醇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新方法:
2C2H5OH(g)CH3COOC2H5(g)+2H2(g)
在常压下反应,冷凝收集,测得常温下液体收集物中主要产物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关于该方法,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反应温度不宜超过300℃
B.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醛是反应历程中的中间产物
C.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减少乙醚、乙酸等副产物是工艺的关键
D.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
16.阿司匹林是最古老、最著名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学名叫乙酰水杨酸,结构简式为,是白色针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无臭,略有酸味。已知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有机物属于酚,阿司匹林是用苯酚等为原料合成的,苯酚有毒,具有弱酸性,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从官能团的角度分析,阿司匹林可看作是
类或
类化合物。
(2)工业上用水杨酸()和乙酸酐(CH3CO-O-OCCH3)反应来制备阿司匹林,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
(3)写出阿司匹林在硫酸存在条件下受热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与NaOH溶液反应时,1mol阿司匹林最多能消耗
mol
NaOH。
17.酒石酸是某种降压药物的载体,可用1,3-丁二烯为原料合成,其流程如下:
已知:①
②
D的分子组成是C4H8O2Cl2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有三个峰。
(1)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
(2)C转化为D的反应类型是
。
(3)D转化为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4)与C组成相同、属于酯类、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
(5)F转化为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18.有机物F()是合成某种药物的中间体,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
(4)反应⑤的生成物有两种,除了F以外,另一种生成物的名称是
,其结构简式为
。
(5)仿照E的合成路线,设计一种由合成的合成路线:
。
19.纳豆是一种减肥食品,从其中分离出一种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A,为确定其分子结构进行了如下各实验:
①6.0g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生成3.36L(标准状况)一氧化碳和1.8g水。
②中和0.24g物质A,消耗0.2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0.00mL。
③0.01mol物质A完全转化为酯,需乙醇0.92g;0.01mol物质A能与足量钠反应放出0.336L(标准状况)的氢气。
试通过计算确定:
(1)A的式量及化学式;
(2)A的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石油属于不可再生矿物能源,A错误;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错误;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混合物,D错误。
2.A
【解析】B中有机物的正确名称是2,5-二甲基-3-乙基己烷;C中有机物的正确名称是3,4-二甲基己烷;D中有机物的正确名称是3,4-二甲基-1-戊烯。
3.A
【解析】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说明羟基对苯环性质有影响;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苯环对侧链的性质有影响。
4.D
【解析】葡萄糖和氨基酸不能发生水解反应,A错误;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错误,橡胶老化通常是发生了氧化反应,C错误;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可发生颜色反应,D正确。
5.C
【解析】③⑤都没有中和溶液中的酸或者碱使实验失败;④需要加热才能反应。
6.C
【解析】甲?乙?丙?丁四种气态烃分别是CH4、C2H2、C2H4、C2H6,其中不存在同分异构体,A错误;C2H2和C2H4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错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C正确;乙炔和乙烷不属于同系物,D错误。
7.D
【解析】A中的两个反应都是加成反应;B中的两个反应都是加聚反应;C中的两个反应都是氧化反应;D中的前一个反应是消去反应,后一个反应是加成反应。
8.A
【解析】甲醛分子中相当于含有两个醛基,则1
mol甲醛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4
mol
Ag,l
mol除甲醛外的其他饱和一元醛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2
mol
Ag,A正确;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硝酸银溶液中,直到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B错误;氨水不能溶解单质银,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用稀硝酸洗去附着的单质银,C错误;酚类物质可使氯化铁溶液变为紫色,该性质可用来检验酚羟基,D错误。
9.C
【解析】满足条件的有机物有4种:苯环上4个甲基处于邻位,4个甲基处于1,2,3,5位,4个甲基处于1,2,4,5位,两个乙基处于对位。
10.A
【解析】桶烯属于烃,是易燃物质,撒到地面瓷砖上,不可用火烤干,A错误;1mol
桶烯中有3mol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能与3
mol
Cl2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桶烯和苯乙烯的分子式为都为C8H8,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桶烯是液态烃,可用做其他有机涂料的溶剂,D正确。
11.C
【解析】实验制得的乙炔气体中混有的H2S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A错误;溴易挥发,实验生成的HBr中含有溴,溴和AgNO3溶液也能发生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B错误;饱和Na2CO3溶液能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且能和乙酸反应生成可于水的乙酸钠,C正确;Br-的检验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碱性条件下,AgNO3和OH-反应生成Ag2O沉淀,会干扰溴元素的检验,D错误。
12.C
【解析】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22N4O7,A错误;该物质中只有羧基可与NaOH反应,1
mol该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消耗1mol
NaOH,B错误;该物质中有醇羟基、羧基、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该物质可以发生消去、加成、取代等反应,C正确;该物质中没有酚结构单元,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错误。
13.B
【解析】甲中含有碳碳双键,丙中含有—CH2OH基团,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A正确;反应(1)是甲与溴的加成反应,与溴水反应即可,B错误;反应(2)是乙是水解反应,若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甲,可用溴水检验是否含甲(甲能使溴水褪色),C、D正确。
14.B
【解析】棉酚中有碳原子以四个单键与四个原子结合,与该碳原子相连的有3个碳原子和1个氢原子,其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该碳原子位于四面体内部,故棉酚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B错误;1?mol
萘环最多可与5?mol
H2加成,1?mol
醛基可与1?mol
H2加成,由棉酚结构可知1?mol
棉酚含2?mol
茶环和2?mol
醛基,故1?mol
棉酚最多可与12?mol
H2加成,C正确;棉酚具有醛基,能够发生银镜反应,还具有酚羟基,遇Fe3+发生显色反应,D正确。
15.D
【解析】由图像可知,300℃时乙酸乙酯的质量分数最大,反应温度超过300℃时,乙酸乙酯的质量分数明显下降,所以反应温度不宜超过300℃,A正确;乙醛的质量分数先增大,最后可能减小到零,是反应历程中的中间产物,B正确;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可减少乙醚、乙酸等副产物,使乙醇尽可能转化为乙酸乙酯,C正确;乙醇分子中不存在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16.(1)羧酸
酯
(2)取代反应
(3)+H2O+CH3COOH
3
【解析】阿司匹林分子中含有羧基和酯基,可看作是羧酸类或酯类(酚酯)化合物。分析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可知,制备反应的机理是水杨酸分子中酚羟基上的氢原子被乙酸酐中的CH3CO-取代。酯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阿司匹林在湿空气中或酸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是(水杨酸)和CH3COOH,因为苯酚能与NaOH反应,所以1mol水杨酸最多能消耗2mol
NaOH,即1mol阿司匹林最多能与3mol
NaOH反应。
17.(1)羟基、氯原子
(2)加成反应
(3)
(4)和
(5)
【解析】结合信息,可知A与Cl2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B(Cl-CH2CH=CHCH2-Cl),B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O-CH2CH=CHCH2-OH),C与Cl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D被催化氧化为E(E中有两个醛基),E被氧化为F(F中有两个羧基),F水解反应和中和反应生成G,G酸化得到酒石酸。
18.(1)
+
CH≡CH-CH=CH2
加成反应
(2)-CH=CH2
+
HBr-CHBrCH3
加成反应
(3)
取代反应
(4)乙二醇(1分)
HOCH2CH2OH(1分)
(5)
【解析】苯与乙炔反应时,苯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和苯基分别加到乙炔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上,生成苯乙烯;苯乙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从C的分子结构可知其加成产物是-CHBrCH3;B与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CN)CH3和NaBr;D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E与和HBr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时还有HOCH2CH2OH(乙二醇)生成。
由-CH2OH合成,需要制备-CH2COOH,由题中反应③可知,通过-CH2Cl与NaCN的反应可增加碳原子,由此可设计合成路线。
19.(1)120
C3H4O5
(2)HOOC—CH—COOH
【解析】6.0g物质A中,含C、H、O元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n(C)=n(CO)==0.15mol
n(H)=2n(H2O)==0.2mol
n(O)=n(CO)+n(H2O)=
0.15mol+0.1mol=0.25mol
因为n(C):n(H):n(O)=0.15mol:0.2mol:0.25mol=3:4:5,所以A的实验式为C3H4O5。
0.01mol物质A完全转化为酯,需乙醇=0.02mol,即A分子中含有2个羧基;0.01mol物质A能与足量钠反应放出=0.015mol
H2,即A分子中含有3个羟基。结合A的实验式,可知A分子中含有2个羧基和一个羟基,A的实验式就是其分子式。
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