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和油脂》同步学习检测题(一)
测试内容:糖类的性质及应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糖类物质的分子通式都可用Cm(H2O)n来表示
B.凡能溶于水且具有甜味的物质都属于糖类
C.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能生成它们的化合物
3.现有下列物质:①纤维素 ②甲酸甲酯 ③淀粉 ④甲醛 ⑤丙酸 ⑥乳酸(α?羟基丙酸) ⑦乙二醇 ⑧乙酸。其中,符合Cm(H2O)n的组成,但不属于糖类的是(
)
A.②③④⑥
B.②④⑥⑧
C.①③④⑦
D.②③⑤⑧
4.葡萄糖是重要的糖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
B.1mol葡萄糖能还原出2
molAg
C.含葡萄糖1mol的水溶液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得到2.5molH2
D.分别充分燃烧等质量的葡萄糖和甲醛,消耗氧气的量相同
5.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与银氨溶液作用形成银镜
C.跟氯化铁溶液作用显色
D.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6.下面是某化学活动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探索葡萄糖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时设计并完成的一组实验:将下列四种液体分别取2
mL先后加入到盛有2
mL的新制Cu(OH)2悬浊液的试管中,充分振荡,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液体
葡萄糖溶液
乙醇
甘油(丙三醇)
水
实现现象
Cu(OH)2溶解,溶液呈绛蓝色
Cu(OH)2不溶,混合物蓝色变浅
Cu(OH)2溶解,溶液呈绛蓝色
Cu(OH)2不溶,混合物蓝色变浅
根据上述实验及现象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
B.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多个羟基
C.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
D.葡萄糖分子碳链呈锯齿形
7.有关麦芽糖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纯净的麦芽糖是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B.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是一种还原性糖
C.1
mol麦芽糖水解得到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
D.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麦芽糖和蔗糖
8.下列关于蔗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它的式量是葡萄糖式量的二倍
B.纯净的蔗糖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微热,不发生银镜反应
C.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看不到有银镜生成
D.在蔗糖里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颜色变黑,并有泡沫出现
9.从食品店购买的蔗糖配成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往往能得到银镜,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蔗糖本身具有还原性
B.蔗糖被还原
C.实验过程中蔗糖发生水解
D.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蔗糖有部分水解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检验产物中的葡萄糖
B.在淀粉中加入20%的硫酸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使其水解
C.在棉花中加入20%的硫酸并用玻璃棒把棉花捣烂,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使其水解
D.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证明淀粉尚未水解
11.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糖法出西域,唐太宗始遣人传其法入中国,以蔗准过漳木槽取而分成清者,为蔗饧。凝结有沙者为沙糖,漆瓮造成如石如霜如冰者为石蜜、为糖霜、为冰糖。”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葡萄糖能水解生成2
mol
CH3CH2OH和2
mol
CO2
B.葡萄糖在体内彻底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该反应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葡萄糖不能燃烧
C.甘蔗是制备蔗糖的主要原料,榨出的甘蔗汁因含色素而呈棕黄色,在制取蔗糖前应先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过滤、蒸发结晶,即得较纯的蔗糖
D.欲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可向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
12.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13.有机物X能实现下列转化,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
有机物X―→CH2OH(CHOH)4CHO―→有机物Y―→CH3CHO
A.有机物X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
B.有机物Y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一定发生消去反应
C.有机物Y―→乙醛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有机物X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
14.在100mL
0.1moL/L的蔗糖溶液中,蔗糖发生水解反应的转化率为85%,则产生的葡萄糖的质量为(
)
A.0.53g
B.1.08g
C.1.53g
D.3.06g
15.某香料常用于调制果香型、乳酸型食用和酒用香精,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化合物R一定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一定条件”指的是“浓硫酸,加热”
C.乳酸乙酯在烧碱溶液中能生成分子式为的有机化合物
D.与乳酸乙酯具有相同官能团的乳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多于8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6.某市拟投资建设一个工业酒精厂,目的是用工业酒精与汽油混合制成乙醇汽油,以节省石油资源。已知制酒精的方法有三种:①在催化剂作用下乙烯与水反应;②溴乙烷与NaOH的水溶液反应;③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酒精。
(1)写出葡萄糖生成酒精的化学方程式:
。
(2)为了缓解石油短缺所带来的能源危机,你认为应该选用哪一种方法生产工业酒精?请简述理由:
。
(3)要使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到生成物中,即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制酒精最好的一种方法是(
)
A.①
B.
③
C.
①③
D.
②③
E.
①②③
(4)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是弱氧化剂,但却能将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
因此,可以用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检验淀粉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葡萄糖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判断葡萄糖溶液能否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答 。
17.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紊乱导致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长期摄入高热量食品和缺少运动都易导致糖尿病。
(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葡萄糖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6(H2O)6,则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6个H2O
B.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来检验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
C.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食品加工、医疗、合成维生素C等
D.葡萄糖在人体中发生氧化反应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木糖醇[CH2OH(CHOH)3CH2OH]是一种甜味剂,糖尿病患者食用后血糖不会升高。木糖醇与葡萄糖
(填“互为”或“不互为”)同分异构体;请预测木糖醇的一种化学性质:
。
(3)糖尿病患者不可饮酒,酒精在肝脏内可被转化成有机物A。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将A溶于水,滴入石蕊溶液,发现溶液变红。则A的结构简式为
。
18.某学生称取9克淀粉直接溶于水,测定淀粉水解的百分率,其过程如下:
(1)各步所中试剂:A
,B
,C
。
(2)只加A溶液,不加B溶液能否析出单质?理由是
。
(3)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混合液与C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当析出2.16克金属单质时,淀粉的水解率是
。
19.聚乳酸是一种新型可被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主要用于制造可降解纤维、可降解塑料和医用材料。聚乳酸材料废弃后,先水解成乳酸,乳酸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CO2和H2O。
(1)乳酸的工业生产可以采用生物发酵法。
①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可以选用的一种试剂是
(填序号)。
a.溴水
b.银氨溶液
c.碘酒
d.碘化钾淀粉溶液
②用18吨葡萄糖发酵,理论上可以得到乳酸的质量是
吨。
(2)乳酸的生产也可以采用有机合成法,其中的一种方法是丙酸法。
①反应Ⅰ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
②进行反应Ⅱ时,需要加入过量的乙醇,这样做的目的是
。
(3)两个乳酸分子之间可以形成环状的酯,该环状酯的结构简式是
。乳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聚乳酸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如下所示的各物质中,E、F为具有香味的液态有机物。
已知相关物质被氧化的顺序:RCHO>RCH2OH>R(R1)CHOH。
(1)B→E的反应类型是
,F、C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
;E、F两种物质的关系是
。
(2)试剂Ⅲ最可能是
,D的结构简式为
。
(3)下面对淀粉与A物质的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b.均属于糖类,且均有甜味
c.可用碘或银氨溶液作试剂将它们的溶液区别开
d.A脱水可得到淀粉
(4)1
mol
D物质与足量B发生与B→E相同反应类型的反应时,最多可消耗
mol
B。
(5)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试剂Ⅱ是新制Cu(OH)2悬浊液]:
。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水果成熟的过程要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有机酸因渐渐与一些碱性物质或与醇类发生反应而逐步变少;果实中糖的含量慢慢增加;有的水果还有颜色的变化。熟苹果所释放的乙烯催化了上述化学变化。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时,水垢中的CaCO3与醋酸发生了如下变化: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在酿造的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反应:(C6H10O5)n+nH2On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的过程称为渗析,是一个物理过程。
2.D
【解析】有些符合通式Cm(H2O)n的物质不属于糖类,如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等,有些不符合通式Cm(H2O)n的物质却属于糖类,如脱氧核糖(C5H10O4),A错误。糖类不一定都具有甜味,有甜味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糖类,如淀粉属于糖类但无甜味,糖精有甜味但不属于糖类,B错误。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类,C错误。
3.B
【解析】不属于糖类的有②④⑤⑥⑦⑧,其中符合Cm(H2O)n组成的有②④⑥⑧。
4.C
【解析】含葡萄糖1mol的水溶液中有水,水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的量不能确定。葡萄糖和甲醛的最简式相同,分别充分燃烧等质量的葡萄糖和甲醛,消耗氧气的量相同。
5.B
【解析】核糖是五碳糖,葡萄糖是六碳糖,二者不属于同分异构体,A错误;核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B正确;遇FeCl3溶液显色是酚类的性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酸性物质表现的性质,核糖分子中既无酚的结构,又无羧基,C、D错误。
6.B
【解析】本题一定要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四个选项的叙述均正确,但据所得的实验现象只能推断出B是正确的。
7.C
【解析】1
mol麦芽糖水解生成2
mol葡萄糖;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是一种还原性糖;麦芽糖和蔗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8.A
【解析】蔗糖(C12H22O11)的式量不是葡萄糖(C6H12O6)式量的二倍。
9.C
【解析】蔗糖本身没有还原性,固体状态下也不会水解,实验过程中在溶液里蔗糖可能发生了水解。
10.B
【解析】检验醛基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A实验中应该加NaOH溶液中和过量的硫酸后再滴加银氨溶液;纤维素水解较淀粉困难,C实验中应该使用浓硫酸(90%);当淀粉部分水解时,也会出现D实验中的现象。
11.C
【解析】1
mol葡萄糖分解生成2
mol
CH3CH2OH和2
mol
CO2,A错误;葡萄糖在体内彻底氧化的反应类似于葡萄糖的燃烧反应,葡萄糖可以燃烧,B错误;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将色素吸附,C正确;欲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可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D错误。
12.D
【解析】在水解后的混合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至沸腾,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水解液中有葡萄糖,淀粉已经水解;另取混合液加入碘水,由于混合液中含有过量的NaOH溶液能与I2反应,导致无法判断水解液中是否还有淀粉,因此无法判断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13.B
【解析】由题意可知,有机物X可以是二糖或多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后,再分解为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醛。乙醇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加热至不同温度,可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也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的反应,B错误。
14.C
【解析】C12H22O11
+
H2O
C6H12O6
+
C6H12O6
1moL
180g
0.1mol/L×0.1L×85%
x
解得:x=1.53g。
15.B
【解析】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等都可以水解生成葡萄糖,有机化合物R可能为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等,其中麦芽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酒精和乳酸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的“一定条件”指“浓硫酸,加热”,B正确;乳酸乙酯在烧碱溶液中水解生成,生成物的分子式为,C正确;乳酸乙酯中的官能团为羟基和酯基,与其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可看成分子式为的酯中烃基氢被羟基取代,分子式为的酯有、,共有9种,再考虑羟基不同的取代位置,所以不考虑立体异构时,与乳酸乙酯具有相同官能团的乳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多于8种,D正确。
16.(1)C6H12O62CH3CH2OH+2CO2↑
(2)应该选用方法③,因为淀粉是可再生资源,而乙烯、溴乙烷都是来自于以石油为原料制得的产品,是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它们制成酒精作燃料还不如直接用石油作燃料。
(3)A
(4)羟基、醛基
17.(1)BCD
(2)不互为;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或“能与金属钠反应”“能在氧气中燃烧”“能发生催化氧化”等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3)CH3COOH
【解析】(1)葡萄糖是纯净物,葡萄糖分子中不含H2O,A错误。
(2)木糖醇的分子式为C5H12O5,与葡萄糖的分子式不同,两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木糖醇分子中含有羟基,可发生酯化反应,能与金属钠反应,能燃烧,能在铜或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等。
(3)根据信息可知A物质显酸性,是乙酸。
18.(1)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银氨溶液
(2)不能,因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只能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3)(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
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4)18%
【解析】在实验室里,淀粉需要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才可逐渐水解成葡萄糖,检验葡萄糖的存在应在碱性条件下,故B为NaOH溶液;混合液的反应中有单质生成,说明该反应原理是葡萄糖的银镜反应,所以C为银氨溶液。
淀粉的水解率为:×100%=18%。
19.(1)①
c
②18
(2)①取代
②提高乳酸的转化率
(3)
+(n-1)H2O
【解析】(1)淀粉若是完全水解,则溶液中已没有淀粉剩余。向溶液中滴加碘酒观察,若不变蓝,则水解完全。由关系式C6H12O6(葡萄糖)~2C3H6O3(乳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m(葡萄糖)=m(乳酸)=18吨。
(2)②加入过量的乙醇,使平衡向生成乳酸乙酯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乳酸的转化率。
(3)抓住酯化反应的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生成酯和水”,结合题给要求,即可得出答案。
20.(1)酯化(或取代)反应;
;HOOC(CHOH)4COOH;同分异构体
(2)H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CH2OH(CHOH)4CH2OH
(3)cd
(4)6
(5)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解析】由B、C、D分子中均有6个碳原子并结合A是淀粉的水解产物知A是葡萄糖,A被氧化成B(葡萄糖酸);由C的分子构成及题干中不同物质被氧化的顺序知C是HOOC(CHOH)4COOH;由D的组成及生成途径知其为己六醇,试剂Ⅲ可能是H2。B在浓硫酸存在下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环状酯E、F。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淀粉本身没有甜味;葡萄糖能与银氨溶液反应而淀粉不能,淀粉遇碘呈蓝色而葡萄糖不能;葡萄糖通过分子间脱水反应可以得到淀粉。D是六元醇,B是一元酸,1
mol
D最多可与6
mol
B发生酯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