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课后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课后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5 07:5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一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下列物质归类正确的是(
??)
A.?硝酸盐:芒硝、硝石?????B.?碱:烧碱、纯碱?????C.?硫酸盐:胆矾、明矾?????D.?混合物:液氨、漂白粉
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说法的正确的是(??

A.?混合物:盐酸、冰水混合物
B.?碱:纯碱、烧碱
C.?碱性氧化物:氧化铁、氧化钠
D.?电解质:碳酸钠、食盐水
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胶体是均一、透明的???????????????????????????????????????????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胶体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D.?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
4.以下有关垃圾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茶叶果皮属于厨余垃圾,可通过转化变为有机氮肥
B.?废旧玻璃属于可回收垃圾,其主要成分为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食品包装塑料袋属于其他垃圾,其主要成分聚氯乙烯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医疗废弃物属于有害垃圾,经过处理、消毒后可加工成儿童玩具
5.新知识学习后及时梳理总结反思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梳理总结不合理的是(???

A.?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提出了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B.?用一束光照射氢氧化铁胶体,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
C.?

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绿色火焰,冒白烟
D.?自然界中的镁主要以化合态存在于地壳和海水中
6.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B.?丁达尔效应可被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C.?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
D.?向稀NaOH溶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类的是(??
)
A.?烧碱?????????????????????????????????B.?消石灰?????????????????????????????????C.?一水合氨?????????????????????????????????D.?纯碱
8.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①消毒用的酒精
②Fe(OH)3胶体??
③生理食盐水?
④有色玻璃?
⑤云、雾(??
)
A.?②④⑤????????????????????????????????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④
9.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B.?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10.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OH
H2SO4
BaCO3
SO2
CO2
B
Ba(OH)2
HCl
NaCl
Na2O
SO2
C
NaOH
CH3COOH
CaCl2
CaO
CO
D
KOH
HClO
CaCO3
CO
SO3
A.?A??
?????????????????????????????????????????B.?B??
?????????????????????????????????????????C.?C??
?????????????????????????????????????????D.?D
1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CaCO3、Ca(HCO3)2、Cu2(OH)2CO3都属于碳酸盐
B.?盐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C.?蓝矾(CuSO4·5H2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
D.?通过化学反应,可由Ba(OH)2一步转化生成NaOH
12.下列有关分散系说法正确的是(??

A.?从外观上无法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
C.?将碳酸钙经过特殊加工制成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
D.?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证明Fe(OH)3胶体带正电
13.胶体的本质特征是(??

A.?丁达尔现象?????????????????????B.?微粒带电?????????????????????C.?吸附性?????????????????????D.?粒子直径为1~100
nm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Fe(OH)3难溶于水,因此不可能均匀地分散在水里形成稳定的红褐色胶体
C.?根据丁达尔效应,利用一束强光可以区别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
D.?胶体粒子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因此不能透过滤纸,但可以通过半透膜
15.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H2SO4
NaOH
BaCO3
CO
CO2
B
HClO
KOH
NaHCO3
CaO
SO2
C
CH3COOH
Na2CO3
CaCl2
Na2O
SO3
D
NaHSO4
NH3·H2O
NaCl
Na2O2
NO
A.?A???????????????????????????????????????????B.?B???????????????????????????????????????????C.?C???????????????????????????????????????????D.?D
二、综合题(共5题)
16.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
(2)利用胶体的________性质区分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3)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_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
(4)写出甲同学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
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
(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
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②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③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18.
物质类别



氧化物
氢化物
化学式
①HCl
②??????
③??????
④Ba(OH)2
⑤Na2CO3
⑥??????
⑦CO2
⑧Na2O
⑨NH3
⑩H2O2
(1)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上表中②③⑥的后面.
(2)写出实验室由⑩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9.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步骤如下:
①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
②向烧杯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
③继续煮沸至液体是透明的红褐色,即得Fe(OH)3胶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如何确定你制备胶体是否成功?________;
(3)若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2SO4溶液至过量会出现的现象:________.
20.实验:
(1)实验室中,制取Fe(OH)3胶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证明胶体已经制成的方法是________。
(2)已知Fe(OH)3胶粒带正电荷,Al(OH)3胶粒也带正电荷,而H2SiO3胶粒带负电荷,则下列实验的现象分别是:
①Fe(OH)3胶粒和Al(OH)3胶粒混合:________;
②Fe(OH)3胶粒和H2SiO3胶粒混合:________。
(3)已知Al(OH)3胶粒能够净水,则Fe(OH)3胶粒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净水。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解答】A.硝石主要成分是KNO3

属于硝酸盐,而芒硝是Na2SO4
10H2O的俗名,属于硫酸盐,故A不符合题意;
B.烧碱是NaOH的俗名,属于碱,但纯碱是Na2CO3属于盐,故B不符合题意;
C.胆矾是CuSO4
5H2O,明矾是KAl(SO4)2
12H2O,都属于硫酸盐,故C符合题意;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属于混合物,而液氨是液态的氨,为纯净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硝酸盐主要含有硝酸根,但是芒硝不含硝酸根不是硝酸盐
B.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和氧根离子,但是纯碱不是碱
C.硫酸盐是含有硫酸根的盐,胆矾和明矾具有硫酸根
D.混合物是含有多种物质,但是液氨是单质只含有一种物质,漂白粉是混合物
2.【答案】
C
【解析】【解答】A.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是水组成的纯净物,A项不符合题意;
B.纯碱是碳酸钠,是盐,B项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氧化钠都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都是碱性氧化物,C项符合题意;
D.碳酸钠是化合物,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食盐水是氯化钠水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如盐酸、食盐水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烧碱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的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钠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化合物,碳酸钠、烧碱、纯碱、氧化铁、氧化钠、水
?
3.【答案】
C
【解析】【解答】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粒子直径大于100nm。
故答案为:C。
【分析】胶体和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粒子的直径大小
4.【答案】
A
【解析】【解答】A.
茶叶果皮属于厨余垃圾,主要成分为有机物、可通过转化变为有机氮肥,A符合题意;
B.
废旧玻璃属于可回收垃圾,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不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不符合题意;
C.
聚氯乙烯不可用于食品包装,食品包装塑料袋主要成分为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
医疗废弃物属于有害垃圾,应由指定专业机构回收处理、不可加工成儿童玩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氮肥主要是含有氮元素
B.废旧玻璃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C.聚氯乙烯有毒一般用于垃圾袋
D.儿童玩具的原材料必须是无毒的
5.【答案】
C
【解析】【解答】A.
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提出了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不符合题意;
B.
用一束光照射氢氧化铁胶体,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不符合题意;
C.

中剧烈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在瓶口出现白雾,符合题意;
D.
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的镁主要以化合态存在于地壳和海水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氯气和氢气反应产生的氯化氢气体与水形成的是白雾
6.【答案】
B
【解析】【解答】A.胶体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A不符合题意;
B.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因此丁达尔效应可被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B符合题意;
C.胶体具有介稳性,静止后不易产生沉淀,C不符合题意;
D.向稀NaOH溶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可制备氢氧化铁沉淀,得不到氢氧化铁胶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胶体粒子微粒直径大小分析判断;
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分散系特有的,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C.胶体是一种均一、介稳定的分散系;
D.饱和氯化铁溶液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铁沉淀.
7.【答案】
D
【解析】【解答】A.烧碱是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A不符合题意;
B.消石灰是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水合氨是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C不符合题意;
D.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8.【答案】
A
【解析】【解答】①酒精不属于胶体,不具有丁达尔效应,①不符合题意;
②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②符合题意;
③生理盐水属于溶液,不属于胶体,不具有丁达尔效应,③不符合题意;
④有色玻璃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④符合题意;
⑤云、雾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⑤符合题意;
②④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据此分析。
9.【答案】
D
【解析】【解答】A.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
B.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为不成盐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
C.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不符合题意;
D.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为金属氧化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主要考察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
B、根据能够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CO不与碱反应;
C、考察碱性氧化物一定为金属氧化物;
D、根据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化物解答;
10.【答案】
B
【解析】【解答】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盐是指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据此分析解题:
A.SO2是酸性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
B.各物质所属的类别都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CO属于中性氧化物,也称为不成盐氧化物,C不符合题意;
D.CO属于中性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解答;
C、根据CO不与碱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解答;
D、根据CO不与酸反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解答;
11.【答案】
B
【解析】【解答】A.CaCO3是碳酸的正盐、Ca(HCO3)2是碳酸的酸式盐、Cu2(OH)2CO3是碳酸的碱式盐,三者都属于碳酸盐,故A不符合题意;
B.纯碱属于盐类,故B符合题意;
C.蓝矾是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干冰是固态CO2

二者都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Ba(OH)2+Na2CO3═BaCO3↓+2NaOH,对溶液过滤可得NaOH溶液,能够一步制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碳酸钙为正盐,碳酸氢钠为酸式盐,碱式碳酸铜为碱式盐解答;
B、根据纯碱碳酸钠不是碱,而是盐解答;
C、根据蓝帆,胆矾为五水合硫酸铜,属于化合物;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铁矿石为混合物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与氢氧化钠解答;
12.【答案】
C
【解析】【解答】A.FeCl3溶液呈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从颜色上即可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A不符合题意。
B.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直径大小,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现象,B不符合题意。
C.
碳酸钙经过特殊加工制成纳米碳酸钙,颗粒大小变化了,发生了物理变化,但组成微粒没有变化,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C符合题意。
D.
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证明Fe(OH)3胶粒带正电,胶体本身不带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呈棕黄色;
B.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系粒子直径大小;
C.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与原来碳酸钙成分相同;
D.胶体是电中性的分散系,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吸附带电离子。
13.【答案】
D
【解析】【解答】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是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所在.
14.【答案】
C
【解析】【解答】A.
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
Fe(OH)3难溶于水,许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时,可能均匀地分散在水里形成稳定的红褐色胶体,故B不符合题意;
C.
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利用一束强光可以区别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故C符合题意;
D.
胶体粒子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但能透过滤纸,不可以通过半透膜,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胶体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
B.Fe(OH)3可以形成胶体;
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
D.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
15.【答案】
B
【解析】【解答】A.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
B.HClO属于酸、KOH属于碱、NaHCO3属于盐、CaO是碱性氧化物、SO2是酸性氧化物,故B符合题意;
C.Na2CO3属于盐,不是碱,故C不符合题意;
D.NaHSO4属于盐、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NO是不成盐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酸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含有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二、综合题
16.【答案】
(1)丙
(2)丁达尔效应
(3)正;产生红褐色沉淀
(4)Fe3++3OH-=Fe(OH)3↓
【解析】【解答】(1)甲乙同学的操作形成的都是Fe(OH)3沉淀,而不是胶体;丙同学的操作能得到Fe(OH)3胶体,故操作正确的为丙同学;
(2)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故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3)①“
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
”说明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根据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可得Fe(OH)3胶体粒带正电荷;
②加入饱和Na2SO4溶液后,由于SO42-带负电荷,能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故能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4)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
【分析】(1)根据
Fe(OH)3胶体的制备过程进行分析;
(2)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
(3)根据胶体的电泳现象和胶体的聚沉进行分析;
(4)甲同学实验过程产生Fe(OH|)3沉淀,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7.【答案】
(1)丁达尔效应
(2)红褐色液体;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生成红褐色沉淀;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
(3)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Fe(OH)3+3H+═Fe3++3H2O
【解析】【解答】解:(1)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利用此性质来证明此胶体已经制成,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道明亮的光路,
故答案为:丁达尔效应;(2)①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为: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到红褐色,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无红褐色,
故答案为:红褐色液体;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②自来水生产时需向水中通入氯气,氯气遇水会产生次氯酸HClO,用于消毒,同时生成盐酸,盐酸、HClO电解质电离生成的阴离子Cl﹣、ClO﹣
中和了
Fe(OH)3
胶粒所带的正电荷,使胶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形成红褐色沉淀,
故答案为:生成红褐色沉淀;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③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当溶液呈红褐色时应停止加热,否则生成的胶体在加热条件下发生聚沉,形成红褐色沉淀,
故答案为:生成红褐色沉淀;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3)①电解质H2SO4电离出的SO42﹣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
故答案为: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②氢氧化铁胶体聚沉后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继续加入硫酸,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OH)3+3H+═Fe3++3H2O,
故答案为:Fe(OH)3+3H+═Fe3++3H2O.
【分析】(1)胶体具有丁达尔性质,是区别其它分散系的独特性质;(2)①按照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进行解答;②胶体遇电解质溶液能产生聚沉;③制备Fe(OH)3胶体不能长时间加热;(3)①根据胶体的性质判断,加入稀硫酸产生聚沉现象;②氢氧化铁胶体聚沉后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硫酸和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18.【答案】
(1)H2SO4(或HNO3、H2CO3)|NaOH(或KOH)|Na2SO4(或K2CO3、Na2SO3)
(2)2H2O2
2H2O+O2↑.
【解析】【解答】解:(1)S、N为非金属元素,对应的含氧酸有H2SO4、H2SO3或HNO3

K、Na为活泼金属元素,对应的碱有NaOH和KOH,形成的盐为含氧酸盐,有Na2SO4、K2SO3或K2SO4

故答案为:②H2SO4(或HNO3、H2CO3);③NaOH(或KOH);⑥Na2SO4(或K2CO3、Na2SO3);
(2)实验室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可以制得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分析】(1)根据物质的分类和酸碱盐以及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类,含氧酸含有氧元素并能电离出氢离子;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盐电离出得阳离子为金属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氢化物为非金属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S、N为非金属元素,对应的含氧酸有H2SO4、H2SO3或HNO3

K、Na为活泼金属元素,对应的碱有NaOH和KOH,形成的盐为含氧酸盐,有Na2SO4、K2SO3或K2SO4或NaNO3、KNO3、NaNO2、Na2SO3等,氢化物有NH3、H2S;(2)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可以制得氧气.
19.【答案】
(1)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2)出现丁达尔效应说明胶体制备成功
(3)先出现红褐色沉淀,随后沉淀溶解
【解析】【解答】解:(1)制备Fe(OH)3胶体是利用了Fe3+在溶液中结合了水中的OH﹣

生成了Fe(OH)3(胶体)和HCl,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故答案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特有的性质为丁达尔效应,故要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可以用丁达尔效应来判断,当可见光通过时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故答案为:出现丁达尔效应说明胶体制备成功;(3)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2SO4溶液至过量,电解质H2SO4电离出的SO42﹣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胶体聚沉后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继续加入硫酸,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OH)3+3H+═Fe3++3H2O,出现的现象为:先出现红褐色沉淀,随后沉淀溶解,
故答案为:先出现红褐色沉淀,随后沉淀溶解.
【分析】(1)制备Fe(OH)3胶体是利用了Fe3+在溶液中的水解;(2)根据胶体的独有的性质﹣﹣丁达尔效应来分析;(3)根据胶体的性质判断,加入稀硫酸产生聚沉现象;氢氧化铁胶体聚沉后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硫酸和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20.【答案】
(1)将少量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FeCl3+3H2OFe(OH)3(胶体)+3HCl;使一束光线通过所得液体混合物,有丁达尔效应,证明形成了胶体
(2)①无明显现象;②液体变浑浊,并形成了红褐色沉淀
(3)能
【解析】【解答】(1)胶体的制备方法与生成沉淀是截然不同的。(2)Fe(OH)3与Al(OH)3两种胶粒所带电荷的电性相同,故不聚成沉淀,也无颜色改变。(3)Al(OH)3胶粒能净水主要因为其带正电荷,而与水体中带负电荷的泥沙胶粒共同凝聚生成沉淀。故Fe(OH)3胶体也可。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分析】根据氢氧化铁交替的制备方法和胶体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