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文档属性

名称 祝福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01 18: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参赛模板
学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 必修3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 抓“语言”赏“形象”学《祝福》 年级 高一 学期 下期 学段 第3学段
学习目标 1、单元目标  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2、学习目标  抓住精彩语句,突破重点难点,欣赏人物形象,享受文学人生。(1)知识与技能  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阅读圈点、疑难展示、突破关键、讨论交流、深思探讨、余音绕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形象特征,理解悲剧根源,认识罪恶本质。
学习重点 1、怎样抓住“精彩语句”提出疑问。2、理解“精彩语句”与把握文章的关系。3、通过阅读圈点、突破关键、讨论交流、深思探讨达到享受课堂的目的。
学习思路 抓住重要句子品味,突破学习理解的瓶颈,激发阅读探讨激情,达到享受学习之目标。
学习资源 导入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站着喝的唯一的人”的理解(初中《孔乙己》教学资源)辅助  电影《祝福》片段(多媒体播放)探讨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祥林嫂式的生活片段,如果有,试找找根源。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四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2、为什么?3、回忆讨论两分钟4、教师抓住“站着喝”、“站着喝”、“唯一”进行示范性理解人物形象和文章。5、时间大约为6分钟。 谈谈自己现在对这句话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1、对比前后理解,激发学习兴趣。2、导入新课与学法指导相结合。
二、阅读圈点 1、圈点方法指导。2、阅读方法指导。3、品味方法指导。 1、整体阅读,圈圈点点。2、重点阅读,寻找重点。3、品味阅读,试破难点。 让学生有阅读、感知和思考的时间与过程,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收集展示疑难问题 1、收集问题,有可能要优化处理。2、展示疑难,及时发放便于讨论。   对拿到的问题进行初步思考。 面对现实,关注学情,重视课堂,减轻负担。
共四课时第二课时 一、总结并导入新课 观看电影《祝福》片段,注意把握主要情节,在课文中快速画出不同阶段的重要句子。   “旧历的年底”“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死了”“有一年的冬初”“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谁料到?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抓住情节,注意整体性,避免分割文章,影响学习兴趣。
二、引导讨论 1、将情节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对比一下,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情节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文章中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是不是作者有意设置的?为什么? 全班分八组讨论,分组派代表汇总并将结论展示出来(可用多媒体投影帮助)。 讨论拓展,加深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注重过程。 
三、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作者要表现一个什么主题? 全班分四组讨论,并派代表将结论展示。 把握重点内容,便于深入讨论。
四、探究观点 提问:有人说祥林嫂的生活没有“春天”? 寻找文本依据,自主讨论。 写成小论文。
五、教师小结 略
共四课时第三课时 一、承前导入 展示学生问题抓住关键字词句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整体阅读独立思考 讨论重实据
二、讨论问题把握形象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自由分组讨论   注重学习过程
三、借新问题深入讨论及时小结 1、“空的”表明什么?2、“开了裂”说明什么?3、这句话揭示了什么社会背景? 全班分四组讨论,并派代表将展示结论(可用多媒体投影帮助)。 拓展加深
共四课时第四课时 一、承前导入 集中展示学生疑问 自由分组选题解答 培养实践能力
二、整体理解 展示相应测试题目 独立完成练习 培养答题技巧
三、整理心得教师总结   学习技巧点拨 独立整理课堂学习心得,积累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加强书面表达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寄语 略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即同学们动不动就用封建礼敬、封建思想、封建制度来概括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我认为他们的解读脱离小说文本,缺乏阅读体验,空泛、抽象、无意议。小说解读应以文本为据,从人物开始。应该细读文体,纠正同学们在过去小说解读中存在的好人、坏人,善恶伦理判断的线性解读法。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面对学业水平测试压力,不给学生作业的做法不知是否合理。2、整个教学设计容量讨论比重较大,课堂教学时间要注意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