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朗读:把第一课时习得有新鲜的词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2.尝试:对照课后习题2和3试着说一说
【教学内容】
想象画面,关注第三部分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围绕课后习题,说说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选择一个场景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复现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巩固本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通过梳理板书、回顾全文,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进一步感受民族学校的幸福学习生活,体会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3.借助提示和积累的词句,按照场景迁移说话。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与同学交流。
2.
借助提示和积累的词句,说说自己在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难点】
借助提示和积累的词句,用有新鲜感的词句说说自己的学校,进一步说说同学们在学校里做的事情。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学生用具:自制小张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它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再来找一找这样的词句。
设计意图:
这是《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精读课文的第二课时,通过回顾上节课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画面,回顾本单元的核心学习目标,为第二课时进一步感知、体会和实践打基础。
二、新授
探究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结合插图,想象画面
出示学习任务:(幻灯片相机出示课文插图)朗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怎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内容里有新鲜感的词句,用横线画出来。
2.
预设反馈,交流画面
预设——
(1)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2)有新鲜感的词句: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3.聚焦词语,深入画面
(1)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括号括出来。
(2)个别操作,同桌交流
(3)读悟结合,反馈指导
预设:“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4)小结:我们通过课文三个部分的学习,认识、了解并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多民族的小学,也认识并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既是对上一课时中
“上学”、“读书”、“活动”画面的延续,也是在上一课时自主探究基础上再一次对学法的延伸运用,这样的学法运用既指向“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一单元语文要素,又让学生对“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学习方法有了更深的实践体验。
探究二: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1.回顾全文,寻找不同。学习了课文,我们了解了这所边疆山区多民族小学,那么这所小学有哪些与众不同、特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与大家说说吗?
(1)幻灯片出示学习任务: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2)个别操作,同桌交流。
(3)预设——
学生特别:“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活动特别:“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环境特别:“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2.反馈指导,学评同步。
(1)根据学习任务,设定评价标准:一、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二、语言需规范。
(2)派代表练说后做评议,然后再修正、反馈、交流、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边疆山区的民族小学啊!
设计意图:
探究二体现了语文课“学语文”到“学表达”的语言运用学习过程,其中“学阅读”是促进学生理解内容、习得学习方法;“学表达”则是内化转换和积累语言,规范言语表达。
探究三: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进行说话练习
1.对照课文,按场景练习说话:对比这所边疆小学,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你能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说一说吗?
出示学习任务:(幻灯片出示课后练习)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
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1)个体练习,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荐一人在班中汇报。
(2)交流画面,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派一位代表做汇报。
2.反馈指导,学评同步
(1)对照学习任务,设置评议注意点:一是哪些句子用上了“有新鲜感的词句”;二是语言要规范;
(2)派代表练说后做评议,然后再修正、反馈、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
相较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不仅是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的延伸,且进一步把“学教评”一致性的学习理念渗透到了运用环节。我们发现每篇精读课文课后的练习题,是呈台阶式设计的,前面的题型往往更需要老师的引导,而到了最后几题可以多开展“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自我修正,因为反思是最好的教育。
三、练习
1.幻灯片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间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
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5.写字指导: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设计意图:
第二学段是学生写字中错别字高峰出现的阶段,必须重视字形教学以提高和保证写字的正确率。通过学生回忆,进行形近字或音近字的字形比较,再通过组词,将两两比较字的字义固定下来,是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体现。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习得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而且还对全文特别的地方进行了说话练习,并且学着作者的表达方式,用上有新鲜感的画面进行了场景说话,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
五、作业
1.基础作业:课堂作业本第1、2、3两题
第一题:
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第二题:拼一拼,写出同音字。
第三题:读词语,按要求归类。
2.拓展作业:(分层设计,选择其一,挑战星级)
A.课堂作业本第4题: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B.课堂作业本第5题:说一说,写一写。★★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再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写下来,尝试运用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语。
设计意图:
课文中写了上学路上、来学校时、上课时、下课后四个场景,动态的场景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处处充满生机,充满童趣,这是动静的结合,也是人与物的合一。这些场景描写,为学生完成课后第3题——选择场景说说自己学校提供了范本,学习的同时迁移表达,同时也会拓展作业中的由说到写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1.大青树下的小学
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上学路上:从……从……从……;有……有……有……还有……来学校时: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时间顺序上课时:“当,当当!当,当当!”山林里的朋友……下课后: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