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

文档属性

名称 孔乙己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7-30 10: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下)语文教学案
5孔乙己
课型 执笔 审核 教研组长 分管领导 时间
新授
【教学目标】
1、理解孔乙己形象所提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预习生成
1、背景简介: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孔乙己生活在清朝末年,距辛亥革命10多年,鲁迅创作这篇小说是在孔乙己生活年代的20多年之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科举制度已废除,但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
2、自读小说,生字注音:
  踱( ) 亨( ) 舀( ) 砚( )
       
拭( ) 附和( ) 蘸( ) 羼( )
       
打折了( ) 绽出( )    
3、理清课文结构:
 这是一篇小说,按照小说的情节结构,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4、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课堂研讨
   1、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有什么特点?交代这些有什么作用?
      
    
2、“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究竟属于哪一类主顾?这说明了孔乙己的什么特点?
 
3、小说怎样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的肖像,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4、怎样理解这篇小说中的“笑”?为什么那些人对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却一味哄笑取乐?用哄笑声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5、第九节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7、你认为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能力拓展
对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多种看法;有的说他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有的说是冷酷无情的社会害了他,有的说也要归咎于他自己的不争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课堂检测
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1、便排出九文大钱。
  
2、他从破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3、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
  
4、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