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教材P8~P10)
阅读教材P8~P10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生态因素:环境中
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分类:
(1)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水、
、空气和
等。
事例: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完成下列问题。
①分组:4人一组,每组在课前捕捉鼠妇若干。
②提出问题:尝试提出“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
③作出假设:鼠妇生活环境中的主要非生物因素可能是
。
④设计实验:设计一个
来验证提出的假设。
⑤验证假设:根据
,利用推荐器材或所需要的其他器材进行实验。
⑥得出结论:小组进行
,分析全班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生物因素:生物生活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
举例:草原上生活着植物和鹿群,植物的繁盛和衰亡关系到鹿群的生活(如图)。
3.实验变式拓展:
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
还离不开水,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在温暖而潮湿的地区,生物的
一般比温暖但干旱的地区要多。
(素养迁移·教材二次开发)某生物学习小组想继续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位置
黄粉虫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土壤
铁盘左半侧
10只
阴暗
适宜
一层湿土
铁盘右半侧
10只
明亮
适宜
一层干土
你认为他们的设计方案合理吗?应该如何修改?请说明理由。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材P10)
阅读教材P10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1)生物的
、
和
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2)举例: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叶退化为刺以减少
的散失。
2.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
(1)生物的生存影响环境。
(2)举例:蚯蚓有“活犁耙”和“天然肥料加工厂”的美称,它的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
。
3.两者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
,相互
。
4.请写出【情境思考】问题的答案。
【图解知识】
影响玉米生活的生态因素
【易错点拨】
生物因素的内涵
生物因素既包括同种生物也包括不同种生物。
【生活中的生物学】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让农作物茁壮成长,农民伯伯要给农作物施肥。这说明农作物的生长还受到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微点思考】
1.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2.如何保证鼠妇分布的变化只能是由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3.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
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1.(时政链接题)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登顶过程中,随着海拔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当海拔超过8
000米时,对人类来说,就意味着进入了“死亡地带”。限制人类在“死亡地带”存活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
A.氧气
B.阳光
C.土壤
D.水分
2.(2020·巴中学业考)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雨露滋润禾苗壮”
3.(2020·资阳学业考)造成“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和“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两种生物现象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
A.温度和水分
B.温度和光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4.(2020·天水学业考)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把同样多的鼠妇同时放在较暗和较亮的环境中,下列哪种曲线能表示较暗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变化
(
)
5.(2020·盐城学业考)某同学准备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他应该选择下列装置中的
(
)
6.(2020·遵义学业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
)
A.共生
B.捕食
C.合作
D.竞争
7.(科技链接题)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致力于“海水稻”开发,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病基因,通过杂交育种技术,计划在3年内培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耐盐水稻品种。耐盐碱的“海水稻”,将成为今后促进荒芜土地开发,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手段。稻田中水稻和稗草的关系是
(
)
A.寄生
B.捕食
C.竞争
D.互利共生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2020·新疆学业考)生长在新疆荒漠地区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矮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缺少水分
B.阳光不足
C.温度过高
D.空气污染
9.(生活链接题)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的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多年来持续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在防风固沙、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上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10.(2020·宜昌学业考)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生物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顺序是
(
)
①荒漠中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
②草尽狐兔愁
③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11.(2020·滨州学业考)下列古诗中关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描述,与其他三个选项明显不同的是
(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2.(2020·通辽学业考)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沙漠上到处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水分对植物的分布有影响
B.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D.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有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13.(2020·沈阳学业考)下列选项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C.沙漠里的植物种类稀少
D.北极熊具有与冰雪相似的体色
14.(国学链接题)许多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诗句中的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合理的是
(
)
选项
成语或诗句
影响因素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生物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土壤
D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光照
15.(2020·江西学业考)“海岸卫士”——红树林能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又能保护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16.(大数据易错题·得分率37.43%)到了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树的树叶纷纷落下,而松树依然葱葱郁郁。这表明
(
)
A.法国梧桐树不适应寒冷环境
B.松树不适应寒冷环境
C.它们都不适应寒冷环境
D.它们都适应寒冷环境
17.(2020?天水学业考)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
)
A.骆驼刺的叶变成了刺状,根系发达
B.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D.枯叶蝶的外形像一片枯叶
18.(2020?永州学业考)“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一实例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19.(2021·厦门质检)2021年2月9日,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人们在海沧大桥附近拍摄到10多只中华白海豚在厦门海域“组团冬游”,如今,厦门海域中华白海豚现身的频率越来越高。2021年1月就观测到27次,是近年来同时期最多的一次。这说明
(
)
A.环境影响生物
B.环境适应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
20.(2020?广州学业考)下列关于生物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物的生活不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D.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21.(2019·济宁学业考)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是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毅豪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又称潮虫)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
__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计体现了__
__原则。?
(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__
__。?
(3)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
__。?
(4)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__
__。?
22.(金榜原创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物在对气候改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活动中,某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如下,请回答:
(1)提出相关问题后,作出假设: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然后选定裸地、草坪和灌木丛三个地点;分3个小组分别于7:00、13:00、19:00用干湿温度计进行实测3次,每个实测地点要测量3次,取__
__记录在表格中。其中,第①组在实验中起__
__作用。?
①裸地
②草坪
③灌木丛
7:00
43%
53.5%
59.3%
13:00
17%
20.1%
41%
19:00
45.6%
61.2%
76.3%
(2)通过此探究可以证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
__。?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
(3)分析以上表格记录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
__,据结论对保护环境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
__。?
三北工程造林超4.5亿亩生态成效显著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全称是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2020年8月15日),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超4.5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建设之初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57%,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牧场1.5亿多亩,工程区年均沙尘暴天数从过去的6.8天下降到现在的2.4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40多年来,这项跨世纪的生态工程积极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断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在祖国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
开动大脑思考:
(1)三北防护林在生态保护方面发挥着哪些重要的作用?
(2)“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牧场1.5亿多亩,工程区年均沙尘暴天数从过去的6.8天下降到现在的2.4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这些数据说明生物和环境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PAGE
-
12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教材P8~P10)
阅读教材P8~P10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分类:
(1)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事例: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完成下列问题。
①分组:4人一组,每组在课前捕捉鼠妇若干。
②提出问题:尝试提出“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
③作出假设:鼠妇生活环境中的主要非生物因素可能是光(或水)。
④设计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提出的假设。
⑤验证假设:根据实验设计,利用推荐器材或所需要的其他器材进行实验。
⑥得出结论:小组进行交流,分析全班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生物因素:生物生活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举例:草原上生活着植物和鹿群,植物的繁盛和衰亡关系到鹿群的生活(如图)。
3.实验变式拓展: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还离不开水,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在温暖而潮湿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比温暖但干旱的地区要多。
(素养迁移·教材二次开发)某生物学习小组想继续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位置
黄粉虫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土壤
铁盘左半侧
10只
阴暗
适宜
一层湿土
铁盘右半侧
10只
明亮
适宜
一层干土
你认为他们的设计方案合理吗?应该如何修改?请说明理由。
提示:不合理,铁盘的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湿土。因为他们设计的方案有两个变量:光照和土壤湿度。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材P10)
阅读教材P10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1)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2)举例: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叶退化为刺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2.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
(1)生物的生存影响环境。
(2)举例:蚯蚓有“活犁耙”和“天然肥料加工厂”的美称,它的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3.两者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4.请写出【情境思考】问题的答案。
提示: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图解知识】
影响玉米生活的生态因素
【易错点拨】
生物因素的内涵
生物因素既包括同种生物也包括不同种生物。
【生活中的生物学】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让农作物茁壮成长,农民伯伯要给农作物施肥。这说明农作物的生长还受到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提示:给农作物施肥是为了给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说明农作物的生长还受到无机盐的影响。
【微点思考】
1.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提示: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也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如何保证鼠妇分布的变化只能是由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提示: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3.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
提示:不行,用10只鼠妇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提示:减小误差。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1.(时政链接题)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登顶过程中,随着海拔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当海拔超过8
000米时,对人类来说,就意味着进入了“死亡地带”。限制人类在“死亡地带”存活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 )
A.氧气
B.阳光
C.土壤
D.水分
2.(2020·巴中学业考)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B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雨露滋润禾苗壮”
3.(2020·资阳学业考)造成“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和“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两种生物现象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B )
A.温度和水分
B.温度和光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4.(2020·天水学业考)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把同样多的鼠妇同时放在较暗和较亮的环境中,下列哪种曲线能表示较暗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变化
( D )
5.(2020·盐城学业考)某同学准备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他应该选择下列装置中的
( B )
6.(2020·遵义学业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 B )
A.共生
B.捕食
C.合作
D.竞争
7.(科技链接题)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致力于“海水稻”开发,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病基因,通过杂交育种技术,计划在3年内培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耐盐水稻品种。耐盐碱的“海水稻”,将成为今后促进荒芜土地开发,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手段。稻田中水稻和稗草的关系是
( C )
A.寄生
B.捕食
C.竞争
D.互利共生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2020·新疆学业考)生长在新疆荒漠地区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矮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A.缺少水分
B.阳光不足
C.温度过高
D.空气污染
9.(生活链接题)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的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多年来持续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在防风固沙、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上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10.(2020·宜昌学业考)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生物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顺序是
( D )
①荒漠中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
②草尽狐兔愁
③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11.(2020·滨州学业考)下列古诗中关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描述,与其他三个选项明显不同的是
( A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2.(2020·通辽学业考)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沙漠上到处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水分对植物的分布有影响
B.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D.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有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13.(2020·沈阳学业考)下列选项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C.沙漠里的植物种类稀少
D.北极熊具有与冰雪相似的体色
14.(国学链接题)许多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诗句中的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合理的是
( C )
选项
成语或诗句
影响因素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生物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土壤
D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光照
15.(2020·江西学业考)“海岸卫士”——红树林能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又能保护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D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16.(大数据易错题·得分率37.43%)到了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树的树叶纷纷落下,而松树依然葱葱郁郁。这表明
( D )
A.法国梧桐树不适应寒冷环境
B.松树不适应寒冷环境
C.它们都不适应寒冷环境
D.它们都适应寒冷环境
17.(2020?天水学业考)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 C )
A.骆驼刺的叶变成了刺状,根系发达
B.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D.枯叶蝶的外形像一片枯叶
18.(2020?永州学业考)“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一实例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19.(2021·厦门质检)2021年2月9日,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人们在海沧大桥附近拍摄到10多只中华白海豚在厦门海域“组团冬游”,如今,厦门海域中华白海豚现身的频率越来越高。2021年1月就观测到27次,是近年来同时期最多的一次。这说明
( A )
A.环境影响生物
B.环境适应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
20.(2020?广州学业考)下列关于生物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生物的生活不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D.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21.(2019·济宁学业考)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是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毅豪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又称潮虫)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光(光照)__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计体现了__对照(单一变量)__原则。?
(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__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__。?
(3)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答出一点即可)__。?
(4)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__把玻璃板换成黑纸板__。?
22.(金榜原创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物在对气候改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活动中,某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如下,请回答:
(1)提出相关问题后,作出假设: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然后选定裸地、草坪和灌木丛三个地点;分3个小组分别于7:00、13:00、19:00用干湿温度计进行实测3次,每个实测地点要测量3次,取__平均值__记录在表格中。其中,第①组在实验中起__对照__作用。?
①裸地
②草坪
③灌木丛
7:00
43%
53.5%
59.3%
13:00
17%
20.1%
41%
19:00
45.6%
61.2%
76.3%
(2)通过此探究可以证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B__。?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
(3)分析以上表格记录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__,据结论对保护环境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植树造林等__。?
三北工程造林超4.5亿亩生态成效显著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全称是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2020年8月15日),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超4.5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建设之初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57%,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牧场1.5亿多亩,工程区年均沙尘暴天数从过去的6.8天下降到现在的2.4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40多年来,这项跨世纪的生态工程积极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断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在祖国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
开动大脑思考:
(1)三北防护林在生态保护方面发挥着哪些重要的作用?
提示: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等。
(2)“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牧场1.5亿多亩,工程区年均沙尘暴天数从过去的6.8天下降到现在的2.4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这些数据说明生物和环境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提示:生物影响环境。
PAGE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