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1、认真聆听影片中的音乐旋律,猜一猜是什么歌曲?
2、透过歌声感受建国的艰辛历程。
第22课
活动课:唱响《国际歌》
活动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国际歌》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歌词及其翻译的过程;
2.通过合作探究,《国际歌》歌词的主题和意义;
3.通过师生比赛学唱《国际歌》,感受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活动节目表
环节一:集思广益,展智慧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搜集成果。
?
环节二:聆听旋律,悟深意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歌词材料进行探究。
?
环节三:唱响歌曲,传精神
小组间开展比赛,多种形式展示。
活动规则
1.
全班共分为四个大组,每两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
2.
活动期间每个大组可以指派1至2名代表展示本组探究成果。
3.
鼓励各组成员积极参与,展示形式多样。
四大组分工细目表
(1)搜集有关巴黎公社的史实,介绍《国际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搜集《国际歌》词曲作者的生平介绍及其创作《国际歌》的过程。
(3)搜集自《国际歌》诞生以来,国际、国内大型会议和活动唱响《国际歌》的事例,介绍《国际歌》流传的情况。
(4)搜集《国际歌》歌词翻译的过程,介绍歌词的意义。
环节一:集思广益,展智慧
1
2
3
4
《国际歌》的创作背景
——法国巴黎公社运动
背景:
时间:
经过:
结果:
意义:
环节一:集思广益,展智慧
1
2
3
4
环节一:集思广益,展智慧
1
2
3
4
《国际歌》的翻译过程:
列宁
1900年12月,列宁将《国际歌》的第一、二、六段和副歌歌词原文登载在《火星报》上,1902年俄国诗人柯茨(ArkadiyYakovlevichKots)将其翻译成俄文,发表在伦敦出版的一本俄国移民杂志Zhizn'(《生活》)第五期上面。开始在俄罗斯工人中间流传。1912年彼得堡出版的《真理报》重新发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决定以俄文版的《国际歌》作为苏联的代国歌。
早在20世纪之初,中国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现过未曾署名的《国际歌》中文版。
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应该是郑振铎与其好友耿济之在1920年10月翻译发表留下来的。但是以诗的形式出现,
没有附曲,不适合唱颂。
郑振铎
《国际歌》的翻译过程:
耿济之
1923年6月,《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了瞿秋白从法文译来的词和简谱的《国际歌》,这便是我国最早能唱的《国际歌》。瞿秋白将法文“Internationale”(国际)一词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如此,词和曲和谐地融为一体,朗朗上口,使《国际歌》在社会上得以传唱起来。
瞿秋白
(曾担任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总书记)
《国际歌》的翻译过程:
我们今天在各种集会上所传唱的《国际歌》,则是1923年诗人萧三从俄文版转译,陈乔年配歌,副歌译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1962年,中国音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对《国际歌》译文重新加以修订。
萧三
(原名萧子暲)
《国际歌》的翻译过程:
陈乔年
环节二:聆听旋律,悟深意
第一段: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第二段: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会成功!
第三段: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副歌: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歌词传达的意义。
环节三:唱响歌曲,传精神
环节三:唱响歌曲,传精神
环节三:唱响歌曲,传精神
环节三:唱响歌曲,传精神
一分钟感受中国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