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稳态与免疫——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
【2021年湖南卷,6】1.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
B.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
C.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影响该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
D.雏鸡感染IBDV发病后,注射IBDV灭活疫苗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
【2021年广东卷,1】2.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全球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为更有效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计划,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爱。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
②接种后抗原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③接种后可以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体液免疫
④二次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的免疫防卫功能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021年6月浙江卷,15】3.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细胞。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无法吸附到人体细胞表面而阻止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
B.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有效的标志是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C.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
D.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
【2021年1月浙江卷,1】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疾病是(
)
A.
艾滋病
B.
狂犬病
C.
禽流感
D.
非典型肺炎
【2021年1月浙江卷,20】5.自2020年以来,世界多地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冠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
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C.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并将病原体暴露出来
【2021年西藏拉萨模拟,5】6.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C.稳态遭到破坏必然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D.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含量有关
【2021年青海西宁模拟,4】7.2020年11月,美国辉瑞公司针对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研发成功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这是人类mRNA疫苗研发成功的首例,有人推测未来将逐渐淘汰传统的灭活疫苗。该疫苗在使用时前后需注射两剂。关于mRNA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疫苗一般是一类接种后能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抵抗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品
B.该mRNA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直接作为抗原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
C.抗原特异性B淋巴细胞可接受抗原刺激,是由于其细胞内存在特有的受体基因
D.免疫应答可通过增加疫苗接种次数,使机体获得和维持保护机体所需的高抗体浓度
【2021年宁夏石嘴山模拟,3】8.面对新冠疫情,全球紧急启动了疫苗研究,目前我国的新冠疫苗研发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病毒能在营养丰富的培养液中大量繁殖
B.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有6种
C.利用全程冷链运输新冠疫苗可以避免其失效
D.接种疫苗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反应
【2021年辽宁铁岭模拟,9】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指温度、pH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B.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C.肾上腺和甲状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进入内环境中
D.组织液大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少部分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
【2021年山东潍坊模拟,3】10.截止到2021年3月,我国已经有3类新冠疫苗批准上市,其中国药集团生产的疫苗是病毒灭活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接种者需接种两针。从临床数据看,接种后的保护率达到了79.34%,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大于50%的保护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灭活疫苗实质是丧失了致病性、仍保留抗原特性的病毒
B.初次接种疫苗,接种者体内的T细胞不可能发生免疫反应
C.二次接种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有利于形成人工群体免疫屏障
【2021年山东卷,18】(多选题)11.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效应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
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
D.上述过程中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021年辽宁铁岭模拟,18】(多选题)12.如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字子母A-G表示细胞,数子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乙分别表示骨髓和胸腺
B.图中字母所示的细胞除E外,其余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机体消灭新冠病毒需要⑨和⑩共同参与
D.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与胞内的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并阻止其增殖,这属于体液免疫
【2021年河北卷,21】13.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注:推荐满18月龄、4岁儿童各接种一剂次VarV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坏境中的__________。
(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VZV感染引发机体的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________。
(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_____反应,是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过强的表现。
(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
(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山东济南模拟,23】14.多糖PSG-1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作用。为了弄清PSG—1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某科研小组选取荷瘤小鼠(即被移植了肿瘤的小鼠)为材料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体外研究中,将不同浓度的PSG—1分别直接作用于S180、CT26肿瘤细胞,测定PSG—1对上述两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各剂量浓度的PSG—1对S180、CT2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基本没有差异;另外,用PSG—1预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杀伤S180和CT26肿瘤细胞的能力与PSG—1浓度呈正相关。体内实验的结果显示:PSG—1组小鼠肿瘤抑制率随剂量升高逐渐增加。此外,PSG—1组小鼠血清中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TNFa(肿瘤坏死因子)也逐渐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也有效增强,此外PSG-1还显著提高了T、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巨噬细胞参与人体免疫的第___道防线,具体功能是______。
(2)由题干可知,PSG-1在体内具有很强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能通过改善荷瘤小鼠的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_____(填“直接”或“间接”)起到抗肿瘤作用。
(3)PSG-1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可能是:PSG-1被巨噬细胞表面的____所识别,促进巨噬细胞合成并分泌更多的____作用于肿瘤细胞,引起_________。
【2021年山东青岛模拟,23】15.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该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如图所示,新型冠状病毒由内核与囊膜共同组成,内核包含RNA和蛋白质“N”,囊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镶嵌其上的3种蛋白质“M”、“E”和“S”。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会阻挡病毒的入侵,这种免疫方式属于______,该免疫方式的优点是______。
(2)截止2021年5月10日,我国接种新冠疫苗3.32亿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示意图剂次。我国研发的新冠疫苗(灭活病毒疫苗)至少需要接种2次,其目的是______;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具有一定的防护期,并不能获得终身免疫,其原因是______。
(3)我国临床医学专家在新冠肺炎患者体内发现有多种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试分析其原因:______。
(4)冠状病毒还可以感染蝙蝠、骆驼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鸟类。为避免病原体通过野生动物传播给人类,你认为可行的策略有哪些?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根据题干信息“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可知法氏囊相当于人体的骨髓造血组织,是B淋巴细胞产生和分化的部位,即为鸡的免疫器官,A项正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进而影响B淋巴细胞的产生,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B项正确;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导致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减少,C项正确;IBDV灭活疫苗相当于抗原,应在感染前注射,用于免疫预防,发病后再使用不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灭活疫苗是保留抗原性,使病毒失去感染力和毒性,因此是安全可靠的,①正确;接种的抗原是经过灭活处理的,不具有增殖能力,②错误;接种后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体液免疫,③错误;二次接种时,机体会产生二次免疫,二次免疫是在一次免疫的基础上进行加强,同时对病原体的免疫体现了免疫防卫功能,④正确。综上所述,A项正确。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
选项
正误
原因
A
×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已有病毒生存,既可以检测到病毒抗体,也可以检测到病毒核酸
B
√
新冠病毒疫苗的有效成分是灭活的新冠病毒,注射到人体内,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C
√
S蛋白是新冠病毒表面的抗原成分,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D
√
初次接种,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再次注射,属于二次免疫,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免疫效果更理想
4.答案:A
解析: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按其英文字音(AIDS)译为“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A正确,BCD错误。
5.答案:B
解析:A、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唾液进行传播,通过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能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A正确;
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的相关抗体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因为抗体能直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而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只是刺激人体产生相关抗体和记忆细胞,且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快速治愈重症新冠肺炎患者,B错误;
C、新冠病毒疫苗相当于抗原,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能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相关抗体和记忆细胞,能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
D、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并接触、裂解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病原体可被抗体结合或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D正确。
故选B。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ABC
12.答案:ABD
13.答案:(1)组织液
(2)呼吸道黏膜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若其受损不易阻止VZV的感染;特异性;靶细胞
(3)过敏;防卫
(4)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产生的记忆细胞数量少,及时接种第二剂,能增加人体内记忆细胞的数量,起到增强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
(1)细胞外液(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水泡中的液体应该为渗透压失衡造成的组织液聚集在皮肤下形成的。
(2)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清扫、阻挡异物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当VZV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黏膜受损者,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故更易被VZV感染。VZV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被其感染的细胞被称为靶细胞。
(3)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过敏反应是因为机体免疫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
(4)易感人群接种VarV疫苗后,该疫苗作为抗原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起到预防VZV的作用。
(5)初次接种疫苗后,体内能产生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一段时间后,记忆细胞数量减少,及时接种第二剂,抗原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起到增强的效果。
14.答案:(1)二、三;识别吞噬病原体;识别、处理、呈递抗原
(2)监控、清除;间接
(3)受体;TNFa;肿瘤细胞内的溶酶体破裂,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15.答案:(1)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反应快、生来就有(合理即可)
(2)二次免疫能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一定的寿命,并且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易发生基因突变
(3)新冠病毒含有(“N”、“M”、“E”和“S”等)多种蛋白质(抗原),从而激发人体产生多种抗体
(4)①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不捕捉和食用野生动物。②做好卫生和检验检疫工作等(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