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暴雨中的文物大省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作为文物工作者,文物的安全比我们的生命重要,我泪流满面……
网友评论:文物不只是文物,是历史,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历史资料。
思考:我们如何透过文物解读历史?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我们要去向何方?
一条登上热搜的朋友圈
2021年7月20日,暴雨中的龙门石窟
第1课
文物中国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何为文明?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页
文明的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何以知道文明起源?
文明探源的工具:考古发现、文献资料、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柳江人使用的工具
考古中的旧石器时代
柳江人头盖骨
柳江人复原图
(一)旧石器时代
燧人氏钻木取火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汉代·白虎通》
有关母系氏族公社的传说在我国古代的文献记载和传说中,保存有不少关于母系氏族公社的传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史实。《楚辞.天问》:“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反映江汉地区就有以女岐为始祖的母系氏族,因盛行族外婚,男女关系不稳定,女岐无法确定亲夫的事实。又如华胥履大迹于雷泽生伏羲,这种“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的神话,实际上是母系氏族“
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情况的反映。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
传说中的旧石器时代
思考:结合考古遗址发现和神话传说,说说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特点
旧石器时代
主要遗址
分布范围
社会形态
走向文明的标志
元谋人、北京人
黄河长江流域为主
晚期进入母系氏族社会
集体劳动、打制石器、渔猎采集、群居生活、学会用火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思考: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有何特点?
多元一体
(二)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的主要文化特征之一就是彩陶,在彩陶的制作上,仰韶的先民因为喜欢用极为抽象的玫瑰花图案作为彩陶纹饰,从而又称为华族(花)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盆(河北张家口地区蔚县出土陶器)
红山文化彩陶罐(河北张家口地区蔚县出土陶器)
如何理解多元一体?
红山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龙”,用玉石制作的“玉龙”,陶器上也是以龙鳞纹为主
多元性:分布广泛,各具特色
“以成熟型玫瑰花图案彩陶盆为主要特征的庙底沟类型,与源于辽西走廊遍及燕山以北西辽河和大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的一个支系,即以龙形(包括鳞纹)图案彩陶和刻画纹陶的瓮罐为主要特征的红山后类型,这两个出自母体文化而比其他支系有更强生命力的优生支系,一南一北各自向外延伸到更广、更远的扩散面。它们终于在河北省的西北部相遇,然后在辽西大凌河上游重合,产生了以龙纹与花结合的图案彩陶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文化群体。红山文化坛、庙、冢就是它们相遇后迸发出的“火花”所导致的社会文化飞跃发展的迹象。”——苏秉琦
一体: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具有中华特色的文明特征
燕山之龙与华山之花的相遇
红山文化牛梁河遗址的祭坛、庙、冢
阪泉
华夏文明曙光初绽,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开启!
炎黄部落联盟
炎黄部落联盟
二、早期国家的更替
文献与传说:从部落到国家
信史:商和西周
01
02
三皇五帝的传说、大禹治水、禅让制、夏朝的建立、二里头遗址
甲骨文、二重证据法、商周更替、分封制、宗法制
(一)从部落到国家
考古与文献中的夏文化
二里头遗址
夏文化
01
02
两座类似宫殿的遗址、
出土了很多青铜器和玉器大多为礼器和祭器
发掘石制和骨制的生产工具
《竹书纪年》、《尚书》、《史记》等文献中
有关于夏朝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制定刑法,
军队、监狱)世袭制(大人世及以为礼)的记载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文献:二手资料
考古:一手资料
后人记述,转载
最可信史料
印证
商周
从疑到信
早期历史,只有叙述,没有物证;
中国历史,春秋之前,皆不可信;
顾颉刚
胡适
(二)从方国联盟到家国一体
商周时期
甲骨文的出土及1928年殷墟的发掘为商朝的存在提供了确切的证明。甲骨文里出现的王的名字按序排列,与《史记?殷本纪》上叙述的几乎一模一样。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
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利簋(1976年出土)
《尚书?牧誓》
利簋铭文
铭文对照
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互相印证——武王伐纣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周王将王畿直接控制的镐京之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在地方建立世袭的诸侯国。诸侯在国内也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给士。这样,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宗法制为分封制提供依据和原则,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根据血缘亲疏分封诸侯。
商周制度:从部落联盟体制到分邦建国体制
内外服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01
02
03
鬼
方
莱
夷
“四
土”
“大邑商”
内 服
淮
夷
濮
犬
戎
周
氐
外
服
内外服制度
“乙卯卜,争,贞沚爯册,王比伐土方,受有佑”
—《甲骨文合集》
6087正
癸巳卜彀,贞旬亡祸。王占曰:有祟,其有来艰?迄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沚戡告曰:土方征于我东鄙,灾二邑,邛方亦侵我西鄙田。
——《甲骨文合集》6057
癸巳日,占卜官问:十天之内有没有灾祸降临?王占卜的结果显示:鬼神要降祸,恐怕祸患就要来临。自占卜后第五天,果真西边发生祸事。沚侯报告说:“土方征伐我邦东部边境,使两个村子受损;邛方也来侵犯我邦西边的农田。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殷本纪》
当商朝衰落的时候,方国就不来归顺了;当商朝变得强大的时候,方国又前来归顺了。
乙卯日占卜,(遇到了)战事,王想任命沚侯为大将,作为商王先锋去征伐土方,会受上天保佑吗?
商王与方国关系:依靠武力维系的松散联盟
周武王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
封商纣子禄父(武庚)殷之余民。武王…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
封功臣谋士…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
殷商遗民
功臣宗亲
各地方国
武王分封
顺势而为,
先安天下!
周文王
周武王
管叔
周公
……
蔡叔
周成王
周公辅政
武庚
三监之乱
周初变局
周
淮夷
薄姑
周公
周公封邦建国
局势已定,
立即改革!
授
民
授
土
周公
周公分封
授土授民
诸侯国主要义务
规定义务
用周法治理本国
定期觐见周天子汇报工作
提供军队保卫周天子
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诸侯朝于天子,
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元侯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
昔天子班贡(纳贡)…周之制也。
周公封邦建国
中国统一国家形态由此奠定
方国联盟首领转为天下之君
周
诸侯
诸侯
诸侯
诸侯
我是大邑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周文王
周武王
管叔
周公
……
蔡叔
周成王
周公辅政
武庚
三监之乱
我也有资格当天子,这是有先例的!
天子又不是你周公,凭啥你说了算?
商
代
世
系
图
周公
传位无法,
国家必乱!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余
子
余
子
余
子
余
子
大宗
(宗主)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宗法制
周公
嫡长继承,余子降级
亲属贵贱
尊卑有序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大宗
(宗主)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宗法制
周公
奠定家国天下一体同构观念
宗法为分封制提供依据准则
据《
周
礼·
地
官·
质人》记载,商周奴隶制国家设有专门掌管奴隶和牲
畜买卖的官吏,可见当时奴隶买卖的普遍。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下》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主要用于祭祀与军事,少量用于农业生产。
商周经济
奴隶制
井田制
青铜时代
01
02
03
商周天命观
殷人事鬼神
周人敬天保民
01
02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礼记·祭义》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唯惠之怀。”
——《尚书
·
蔡仲之命》(周成王训诫族人)
小结:本课时间轴
约170万年
约1万年
约5000年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木石为主,少量青铜时代
元谋人、北京人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三皇五帝时代:
炎黄部落
尧舜时期
夏
商
西周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
夏商西周早期国家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产生
中华文明的发展
中华文明的蒙昧
后记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我们要去向何方?
透过文物,我们不仅可以跨越千年、甚至百万年时空跟古人对话,尽管随着文字的出现,传世文献越来越多的为推开历史的大门提供钥匙,但文物作为重要的一手史料,依旧是我们解读历史重要的密码,希望大家有机会到各地的博物馆走走,去感受历史的温度!
一条登上热搜的朋友圈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