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1.生平:老子是____________楚国人,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他学识渊博,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
2.老子思想
老子像
(1)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__________。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___________的。老子善于从________________思考问题。
(3)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____”,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4)他的学说集中在《________》(又称《________》)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1.生平:
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不仅是____________,而且还是____________,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他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以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孔子在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孔子像
2.思想主张及贡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核心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治国主张: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3)教育贡献
①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②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相关著作: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4.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孟子像 墨子像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派 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①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②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儒家
孟子
(战国时期)
①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②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儒家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
庄子
(战国时期)
①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②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
韩非
(集大成者)
①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
②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兵家
孙武
(春秋末期)
①孙武的《孙子兵法》一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②战国时期,由于战争持续不断,军事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研究军事的兵家著述丰硕,如吴起、孙膑等都有兵法著作。孙膑不仅继承了其前辈孙武的军事理论,而且有创造性的发展,提出了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思想
3.百家争鸣: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4.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诗经》
(1)体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多篇。
(2)内容及地位:《诗经》里的作品,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爱情和高尚情操,有的描写劳动者勤劳勇敢,有的赞扬反抗压迫,同时也保存了丰富的商周时期的史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光辉的地位。
2.“楚辞”
(1)体例: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
(2)代表作:《离骚》,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使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3)地位:《诗经》和“楚辞”,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或:启示)。
学 派
人 物
主要思想
借鉴意义(或:启示)
背 景
儒家
孔子
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注意“因材施教”;提倡“温故而知新”;主张“有教无类”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学术繁荣的局面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构建和谐社会
道家
老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辩证地看待问题
庄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积极地面对和看待问题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提出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构建和谐社会;反对侵略战争;勤俭治国
法家
韩非
主张以法治国,提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积极改革,勇于创新
2.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1)政治: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日益衰弱,依附于强大的诸侯,诸侯争霸,相互征战;战国时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形势,一些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争霸与变革)。
(2)经济: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发展。
(3)思想文化:出现了孔子、老子等伟大思想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社会: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个体农民。
一、选择题
1.小明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小明劝他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说不定,这次考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令你及时做出调整,坏事就变成好事了。”小明的话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思想(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2.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巨大破坏,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列选项中与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相似的是( )
A.“兼爱”“非攻”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百家争鸣”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百家争鸣”的( )
A.出现时间
B.出现原因
C.学派
D.作用 百家争鸣
4.如右图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5.下列思想主张属于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是( )
A.“无为而治”
B.“有教无类”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6.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兼爱”“非攻”
7.右边关于“好国君应该怎样作为”的表述,主要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两家的思想( )
A.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墨家
D.法家、道家
8.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把战国时期称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其依据是当时出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B.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C.诸侯争霸的局面
D.商业繁荣的局面
9.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学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如果要通过“法治”“强化集权”来实现一统天下,应该采用哪一学派的主张(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10.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下列言论能体现他这一思想的是( )
A.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B.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二、非选择题
1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思想领域出现了活跃局面。
材料二:见右图。
(1)我们通常把材料一中思想领域的活跃局面称为什么?请你从材料一中找出这种新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3分)
图1 图2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1思想家的名字,并写出图1、图2人物所代表的思想学派。(3分)
(3)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之间不仅阐述各自的思想主张,还相互争论和批判,这样做有什么作用?(3分)
1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没有?”对财产的损失只字未提。
材料二: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派遣子路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感慨地说:“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观点?(4分)
(2)有人说:“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的学说。”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材解读】
一、1.春秋后期 道家
2.(1)顺应自然 (2)相互转化 正反两方面 (3)无为而治 (4)老子 道德经
二、1.儒家 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
【当堂巩固】
一、选择题
1.C 2.C 3.A 4.B 5.B 6.D 7.D 8.A 9.C 10.D
二、非选择题
11.(1)百家争鸣。(1分) 生产力的发展。(2分)
(2)孔子。(1分) 图1:儒家学派。图2:法家学派。(2分)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2.(1)材料一中孔子的行为体现了他强调“仁”的主张,即“爱人”,就是关心和爱护他人。(2分) 材料二反映了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2分)
(2)赞同。因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