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选择题
1.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不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0℃
变蓝
A.需要适宜的
B.需要适宜的温度
C.具有专一性
D.具有高效性
2.水是生物体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这是因为( )
A.水是良好的溶剂
B.水是细胞内某些生化反应的产物
C.水是细胞内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
D.水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3.烹制牛排时,为了使牛排吃起来更加软嫩可口,通常会在烹饪前加少量嫩肉粉。
嫩肉粉中含有一种酶,
它可以分解(
)
A.脂肪
B.维生素
C.纤维素
D.蛋白质
4.一日吃三餐是绝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三餐的营养是否合理均衡,以及三餐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四种习惯中属于不良饮食习惯的是( )
A.不吃早餐,吃好午餐和晚餐
B.一日三餐,按时就餐
C.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D.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
5.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中考期间,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份午餐:馒头、红烧肉、豆腐汤、炸鸡腿,你认为这份午餐搭配中还应添加下列食物中的(
)
A.黄瓜
B.牛奶
C.炒鸡蛋
D.烤野兔肉
6.下列物质中,含水量最少的是
(
)
A.人体
B.晒干的种子
C.碘酒
D.黄瓜
7.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如果加入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一事实说明(
)
A.酶的种类只有蛋白酶
B.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
C.酶的催化受环境的影响
D.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8.鱿鱼富含蛋白质,被人食用后,在下列哪一器官中被彻底消化( )
A.胃
B.小肠
C.肝脏
D.肾脏
9.在抗击新型肺炎的这场战疫中,浙江向武汉援助了许多物资,包括防护服。消毒液、酒精等医疗物资和方便面、牛奶、面包等食品。其中面包富含的营养素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无机盐
10.某人因经常不吃早餐,导致胆汁不能正常排放,并因此产生胆结石而致胆管堵塞。胆管堵塞后会直接影响消化的营养素是( )
A.淀粉
B.蛋白质
C.纤维素
D.脂肪
11.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胃
B.小肠和大肠
C.大肠
D.小肠
12.唾液淀粉酶是存在于唾液中的一种生物催化剂,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人进食咀嚼时,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被搅拌在食物中,随后吞入胃中。唾液淀粉酶在胃中将( )
A.自身被分解
B.受胃液保护不再分
C.继续催化淀粉分解
D.不发生变化
13.某生物活性冼衣粉包装袋上印有“说明”资料,从表中呈现的部分“说明”中能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含蛋白质酶0.2%,对血渍洗涤效果会好
B.衣服充分浸泡30分钟后可提高去污效果
C.该洗衣粉可用来洗涤羊毛、真丝衣物
D.温度40-60°C时,蛋白酶的催化活性最强
14.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要进行如下实验步骤: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新鲜的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入1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水、70℃的热水和37℃水中维持温度5分钟;⑤观察实验现象。以上实验步骤最合理的顺序应为(
)
A.①→④→②→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
15.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剪刀2”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其中“剪刀1”出现在消化道的(
)
A.口腔、胃
B.口腔
C.胃、小肠
D.小肠、大肠
二、探究题
16.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温度对酶的催化作用是否有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3份大小相同的同种香蕉切片,分别冷冻处理、常温放置和高温煮熟;
②处理后取出置于同一培养皿中,同时分别滴加1毫升的H2O2,观察并记录气泡的多少;
③重复上述实验。
不同温度的香蕉切片(含过氧化氢酶)
滴加H2O2的量/毫升
气泡数量(“+”数表示气泡多少)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冷冻香蕉(低温组)
1
+
0
+
常温香蕉(常温组)
1
++++
+++++
++++
煮熟香蕉(高温组)
1
0
0
0
请回答:
(1)常温组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可知:常温条件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比低温条件下___________。
17.某科学兴越小组的同学对“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过程如下,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提出问题: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吗?
(2)建立假设: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有其最适宜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催化作用。
(3)设计实验方案:本实验的原理是: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和碘液能使淀粉变___________色。
(4)进行实验:
①取三支试管,编号为1-3号,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为4-6号,分别加入1毫升唾液淀粉酶。
②将6支试管的1、4号,2、5号,3、6号编为ABC三组,分别放入0℃、37℃、70℃左右的水中水浴5分钟。
③___________,充分摇匀后,再分别放回___________中,水浴5分钟(将该步骤补充完整)。
④往3组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摇匀。⑤观察并记录3组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化。
(5)记录结果,得出结论:若A组___________,B组不变蓝、C组变蓝(填“变蓝”或“不变蓝”)则假设成立。
(6)表达与交流:针对本实验的结果,请在答题卷的方框内绘制一个坐标图,大致表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画在答题卷上)
三、填空题
18.人体小肠长度有5-6米,但表面积却达200平方米,这是因为小肠在结构上具有皱襞和_____,增加了小肠内的表面积;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为_____,并通过小肠管壁进入到血液中的生理过程称为_____。
19.人体的消化系统有两部分组成:
(1)消化道,包括口腔、咽、_________、胃、_________、_________、肛门,它们是食物的通道;其中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
(2)消化腺,包括口腔中分泌唾液的_________,胃壁中分泌胃液的_________,小肠壁中分泌肠液的_________,另外_________分泌胆汁,__________分泌胰液。这些消化液能消化食物中不同的营养成分。
试卷第4页,总4页
试卷第3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温度不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效果也不同,37℃时淀粉不存在说明已被消化,0℃时变蓝说明淀粉没有被消化,酶的催化作用失效。故选B。
2.A
【详解】
A、水是良好的溶剂,生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可以溶于水中运输,故正确;
B、水是细胞内某些生化反应的产物,与物质运输没有直接关系,故错误;
C、水是细胞内某些生化反应的产物,指水参与化学反应,故错误;
D、水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是指细胞内结合水的功能,故错误。
故选A。
3.D
【详解】
由题中信息“
为了使牛排吃起来更加软嫩可口,通常会在烹饪前加少量嫩肉粉。
嫩肉粉中含有一种酶
”可知,嫩肉粉主要是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酶,D选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
4.A
【分析】
合理膳食:每日均衡的吃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每日早中晚能量比例为30%、40%、30%,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水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每天需要摄入足量的水。
【详解】
A.不吃早餐,上午时营养物质和能量无法满足身体的需要,长期这样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故A错误。
B.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按时进餐能够保证人体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故B正确。
C.水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功能。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不要感到口渴时再喝水。饮料多种多样,需要合理选择。如乳饮料和纯果汁饮料含有一定量的营养素和有益膳食成分,适量饮用可以作为膳食的补充。有些饮料添加了一定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适合热天户外活动和运动后饮用,故C正确。
D.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不偏食、不挑食,学会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能够保证人体获得全面合理的营养,故D正确。
【点睛】
掌握合理膳食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5.A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馒头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肉、豆腐汤、炸鸡腿含有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故选A
考点: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6.C
【解析】
【分析】
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详解】
下列物质中,人体、晒干的种子、黄瓜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或多或少都含有水分,而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不含有水分。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
【点睛】
知道物质的组成成分。
7.D
【分析】
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酶的催化受环境的影响,如温度、pH等。结合事实进行分析。
【详解】
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如果加入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说明酶具有专一性,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8.B
【分析】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三种营养物质开始消化的部位不同,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详解】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故选B。
9.A
【分析】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面包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故选A。
10.D
【分析】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
A.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是唾液、肠液、胰液,A不符合题意。
B.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是胃液、肠液、胰液,B不符合题意。C.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但能助于食物的消化,C不符合题意。
D.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经胆管流入小肠,胆汁内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胆结石堵塞胆管后,流入小肠的胆汁大大减少,不利于脂肪的消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关键是把握食物的消化过程。
11.D
【分析】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详解】
胃呈囊状,能够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大肠无消化功能,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
故选D。
【点睛】
掌握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本题解题关键。
12.A
【分析】
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唾液淀粉酶的适宜pH值是中性偏碱,而胃内由于有胃酸(盐酸)的存在,其pH值在1.8左右,呈强酸性,这样,唾液淀粉酶在胃内会因pH值不适合而失去活性。
【详解】
任何酶都有他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对于温度而言,高温使酶失活(恢复低温酶活性不可复原),低温降低酶的活性(达到最适温度酶活性增高):对于pH而言,过酸过碱都可以使酶失活,即使恢复最适pH都无法恢复酶的活性。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中性,到了胃后,由于胃酸的作用,使唾液淀粉酶失活,故失去催化作用,且自身被胃蛋白酶分解。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酶的化学本质以及酶的专一性。
13.C
【详解】
A、由说明可知,含蛋白质酶0.2%,对血渍洗涤效果会好,选项正确;
B、由说明可知,衣服充分浸泡30分钟后可提高去污效果,选项正确;
C、羊毛、真丝衣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使用含蛋白质酶的洗衣粉洗涤会导致衣物中的蛋白质发生变化,使衣物受到危害,选项错误;
D、由说明可知,温度40-60°C时,蛋白酶的催化活性最强,选项正确,故选C。
14.B
【详解】
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首先要控制实验的温度,其次注意指示剂→碘液的加入顺序,最后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步骤应该如下: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淀粉酶溶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水、70℃的热水和37℃水中维持温度5分钟,③向各试管滴入1滴碘液,⑤最后观察实验现象,即正确的实验步骤是①→②→④→③→⑤。
故选:B。
15.B
【分析】
淀粉是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被消化为葡萄糖后被人体吸收利用。
【详解】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图示“剪刀1”表示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消化成麦芽糖的过程,“剪刀2”表示麦芽糖和淀粉在小肠内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应熟练掌握糖类的消化过程。
16.对照实验
强(或高)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该实验为了探究温度对酶的催化作用是否有影响,所以设置常温组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照。
(2)该探究实验中用产生气泡的多少来表示酶催化作用强弱,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常温香蕉比低温香蕉产生气泡的数量多,则表示常温条件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比低温条件下高。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了对照实验原则。
17.蓝
将各组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倒入同组的1%淀粉溶液中
原温度的水
变蓝
【详解】
(3)本实验应用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原理,同时本实验最后要利用碘液来检测是否还存在淀粉,其原理还有碘液能使淀粉变蓝;
③本实验是研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所以在使每组试管达到实验的温度后,首先要将各组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倒入同组的1%淀粉溶液中,然后放置在原来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以使唾液淀粉酶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催化;
④该实验的假设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有其最适宜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催化作用,0℃时温度过低,70℃时温度过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到影响,无法将淀粉催化分解,所以A、C组遇到碘液会变蓝色、37℃时温度适宜,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强,淀粉被催化分解,所以B组遇到碘液不会变蓝色;
(6)根据实验结果可知:37℃时温度适宜,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强;0℃时温度过低,70℃时温度过高,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很弱;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酶的活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18.小肠绒毛
氨基酸
吸收
【分析】
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全长约4-6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详解】
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小肠长,全长5~6米,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小肠中胰液和肠液中有消化蛋白质的酶,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
并通过小肠管壁进入到血液中的生理过程称为吸收;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点睛】
掌握小肠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9.(1)食道
小肠
大肠
小肠
(2)唾液腺
胃腺
肠腺
肝脏
胰腺
【解析】
【分析】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等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
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结构特点,使它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详解】
(1)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结构特点,使它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液,可以消化多种营养物质,所以其中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2)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等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主要有五种: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肝脏,分泌胆汁;肠腺,分泌肠液;胰腺,分泌胰液。
答案第10页,总9页
答案第11页,总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