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0高一上·南京期中)《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答案】
C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辽和西夏
【解析】【分析】A.材料强调的是意识上的认同而不是政治上的统一。故A错误。
B.宗法观念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不同民族间并没有这层关系。故B错误。
C.依据材料
“(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
辽本炎帝之后
”?分析可知,北魏和辽都认为自己的祖先和汉族的祖先是一样的,都是炎黄子孙,这反应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增强。故C正确。
D.材料并没有体现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认同意识,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北魏和辽认为自己的先祖都是炎黄子孙的本质,即对中华民族认同意识。
2.(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可巧)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弯理脉,川谷之象也。”该主张(
??)
A.?警示君主应该顺应民意??????????????????????????B.?总结自然规律的特点
C.?宣扬加强君权的合理性??????????????????????????D.?阐释天人合一的思想
【答案】
D
【考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材料“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ABC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3.(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法家认为“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犯上制者,罪死不赦。”以下选项与材料含义相符的是(
??)
A.?法律是君主统治工具?????????????????????????????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应当用道德教化民众?????????????????????????????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
【答案】
A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可知法家主张法不阿贵,法律面前无等级之分,一旦违背国家条例君主律令,必须重罚,体现了法律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故A项符合题意;
B项对材料概括不全面,B不符合题意;
C项道德教化属于儒家主张,且材料未体现,C不符合题意;
D项兼爱思想为墨家主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法家思想的作用,法家思想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本题考查法家思想的作用,学生应结合选项及材料表述,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4.(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唐朝的政事堂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其成员除了三省长官外,其他如授有“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官员亦入政事堂议事,皆为宰相职。唐朝设置政事堂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决策失误?????????B.?巩固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B
【考点】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唐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
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防止决策失误”是唐代多人共为宰相的目的之一,并非主要目的,A不符合题意;
B项题干所给材料叙述了唐代的权力分配问题,可以看出宰相的职位不单单授予一个人,而是多人共为宰相,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符合题意;
C项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多人共为宰相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C不符合题意;
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与题干所给材料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其成员除了三省长官外,其他如授有‘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官员亦入政事堂议事,皆为宰相职”的主旨,并正确掌握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
5.(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
??)
A.?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B.?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
C.?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D.?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答案】
D
【考点】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
A项八股取士在明代,A项不符合题意;
B项材料主要涉及读书的重要性,未涉及中央集权体制的完善,B项不符合题意;
C项材料中体现不出社会各阶层对科举制的态度,C项说法过于夸大,C不符合题意;
D项宋真宗亲自劝学有利于营造科举考试的社会氛围,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以宋真宗《劝学诗》切入,考查了科举制度,科举制提高了整个社会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发展。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在宋代的发展,关键是要从宋真宗的地位出发去思考,考查了学生根据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宋代流行被称为“实封投状”的买扑法,内容为民间商人向政府报价,以买断一定时限、一定地域范围的某些经济领域的独占权甚至产权,政府“拆封日取价高者给之”。买扑法的实行(
??)
A.?标志着古代专卖制度走向终结???????????????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加强
C.?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灵活性???????????????D.?表明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
C
【考点】宋朝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分析】
A项宋朝时期专卖制度并没有走向终结,A不符合题意;
B项宋朝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有所松动,B不符合题意;
C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国家对经济进行操控的过程中也吸收了商人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一些具体措施,反映出政府干预经济的灵活性特点,C符合题意;
D项材料看不出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但是能反映出他们对经济的影响力增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经济政策,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变化的特点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宋朝经济政策变化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7.(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冯天瑜在《科举制度——中国“第五大发明”》中认为,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为普通人读书并参加科考创造了便利条件,为科举考试简便、直观、公开的操作提供可能。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中国社会转型????????B.?活字印刷术发明推动了科举制形成
C.?科举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D.?造纸和印刷术发展助力了制度创新
【答案】
D
【考点】北宋的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
A项题干所给材料体现的是造纸和印刷术对科举制的影响,不能体现社会转型,A不符合题意;
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已经出现,B不符合题意;
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产生于隋朝,既是隋朝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技术进步不是科举制度形成的根本原因,C不符合题意;
D项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信息可知,造纸和印刷术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为制度创新提供了助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为普通人读书并参加科考创造了便利条件,为科举考试简便、直观、公开的操作提供可能”的主旨,并正确掌握科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8.(2020高二上·广西月考)明清之际,我国文学成就斐然,涌现出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如《牡丹亭》、《喻世明言》、《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著作的大量出现(??
)
A.??
说明追求个性解放已成为一种潮流??????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倾向
C.?体现了专制下思想解放的理想诉求????????D.?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相同
【答案】
C
【考点】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曲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思想专制下,人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自由、平等等方面的向往,故C正确;
明清之际,思想文化专制严重,故排除A;
明清之际,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故排除B;
文艺复兴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而明清依然体现的是封建范畴内的理想与追求.故排除D;
故选C。
【点评】
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文学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明清时期,思想专制下人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由、平等观念。
9.(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有历史学家谈到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时指出:“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它比1840年具有更明显的标界意义”。下列四个关键词能体现这一“标界意义”的是(
??)
A.?“民族主义”?????????B.?“近代工业”?????????C.?“君主立宪”?????????D.?“国民外交”
【答案】
B
【考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20世界60年代,洋务运动出现,主要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B符合题意;ACD均与洋务运动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关键信息有: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0.(2019高三上·杭州模拟)陈独秀在1916年第一期《青年杂志》发表了题为《一九一六》的新年献词,文曰:“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法兰西之革命,法兰西国民之恶王政与教权也;美利坚之独立,十三州人民之恶苛税也;日本之维新,日本国民之恶德川专政也。是乃法、美、日本国民之运动,非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所成就。凡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运动,其事每不易成就,即成就矣,而亦无与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年作者还发表了《文学革命论》?????B.?中国参加一战鼓舞了作者的信心
C.?作者已经转变为共产主义者???????????????????D.?表达了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失望
【答案】
D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凡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运动,其事每不易成就,即成就矣,而亦无与于国民根本之进步”,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是同盟会领导的,缺乏群众基础,辛亥革命最终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失望,故D正确;1917年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A错误;材料信息与一战无关,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
11.(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
??)
A.?结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推动了救亡图存路径的改变
C.?扩大了民主与科学的影响??????????????????????D.?促使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答案】
B
【考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把反帝和救国结合起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民众救国新的思想理论武器,故B符合题意;
A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学习西方思想,无法体现提升了向西方学习的水平,A不符合题意;
C项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C不符合题意;
D项甲午战后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时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根据题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变化进行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本题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相关知识进行回答。
12.(2020高一下·枣庄月考)《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窃贼应处死,或处以重罚;奴隶否认其主人,则割去该奴隶的耳朵。由此可见(??
)
A.?法典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B.?法典内容全面而具操作性
C.?法典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D.?法典体现奴隶主阶级意志
【答案】
D
【考点】罗马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奴隶否认其主人,则割去该奴隶的耳朵”。由材料信息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可知,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其阶级立场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D项正确;
A项与《汉谟拉比法典》内容有关,但并未反映其本质,故排除;
《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规定非常全面,但是材料信息并未体现全面性,操作性也没有体现,排除B项;C项并未体现材料信息的本质所在,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亚非文明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奴隶否认其主人,则割去该奴隶的耳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13.(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世界通史》:“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多元文明的平衡已被打破??????????????????????B.?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
C.?世界各民族特征、界限消失殆尽????????????D.?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答案】
D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成就,新航路开辟时的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
A项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A不符合题意;
BC项不符合史实,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14.(2019高二上·周口竞赛)伏尔泰在其《风俗论》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认为“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这反映出(
???)
A.?中国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思想解放促使宗教改革兴起
C.?中国文化传播影响欧洲社会发展????????????D.?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答案】
C
【考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可知伏尔泰利用中国文化来批判西方天主教,体现了中国文化对欧洲社会的影响,选项C正确;
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代表人物,而非宗教改革代表人物,选项B排除;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选项D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以及利用,即通过中国文化的解读来批判欧洲天主教,宣传启蒙思想。
15.(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B.?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
C.?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D.?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答案】
D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功地创制了内燃机,使得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迅速发展起来,故D项符合题意;
A项的表述与图片中直至1950年煤炭资源所占比重仍居首位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B项中“唯一”的表述与图片中多种能源并存的局面不符,故排除;
C项的表述与石油消费比重不断加大的现象无必然联系,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内燃机的创制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因此是由能源的消耗迅速上升。
16.(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
A.?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B.?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
C.?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D.?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答案】
D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
A项自然条件的差异不是根本原因,A不符合题意;
B项统治者的指导思想也不是根本原因,B不符合题意;
C项君主专制程度不同是政治体制上的差别,不是根本原因,C不符合题意;
D项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我们可知,明朝的远洋航行和西方的新航路开辟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郑和下西洋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而西方进行新航路开辟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二者的最根本区别是经济结构方面的差距,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特征和中国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来分析。
17.(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下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D.?医学进步推动了人文主义
【答案】
A
【考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可知体现的是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A选项符合题意;
B项16世纪教会对自然科学仍然有影响力,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项现实主义与材料无关,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项材料与医学进步无关,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文艺复兴的准确把握。
18.(2021高一下·齐齐哈尔月考)1875年初,法国以一票多数(353:352)通过了共和政体。1877年进行了一次事关共和宪政制度生死存亡的投票,最后共和派获得420万张票,占到329席,保守派仅占208席,投票结果表明(???
)
A.??民主共和政体日益发展巩固??????????????????B.?共和制与君主制势均力敌
C.?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君主政体???????????????D.?共和政体获得全体国民认同
【答案】
A
【考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由一票共和到共和派占多数席位,表明共和派占优势,共和政体日益巩固,故A正确,B错误;
1875年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故C错误:
材料无法得出共和政体获得全体国民认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法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历程,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877年进行了一次事关共和宪政制度生死存亡的投票,最后共和派获得420万张票,占到329席,保守派仅占208席”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9.(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答案】
A
【考点】各国调控经济的措施
【解析】【分析】
A项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破坏,70年代呼吁缩小政府规模,将全力放归人民,实际上是要减少国家干预的力度,缓解过分干预经济所带来的弊端,A符合题意;
B项将权力下放到州,不是联邦政府的势头,而是它的具体措施,B不符合题意;
C项材料不涉及到福利国家政策的表述,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际上会缩小福利国家政策的规模,和覆盖面,C不符合题意;
D项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不符合事实,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建立了一种国家干预和市场相结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材料中也只是体现出减少国家干预,而不是放弃国家干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发展变化情况,要求学生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新变化的基础知识,来分析材料。
20.(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近年来,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希望不断减少美国在该国的驻军数量;2019年1月2日,美国石油勘探船冲进委内瑞拉海域作业后,委总统马杜罗强硬要求24小时内驱逐所有美国船舰,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与盟友的矛盾加剧??????????????????????????B.?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欧、日崛起对美国冲击??????????????????????????D.?世界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
【答案】
B
【考点】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解析】【分析】
A项美国与委内瑞拉不是盟友关系,所以美国与盟友矛盾加剧的说法有误,故A项不符合题意;
B项菲律宾、日本、韩国和委内瑞拉的行为都对美国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故B项符合题意;
C项题意中没有反映欧洲对美国的冲击,故C项不符合题意;
D项题意主要反映了对美国的挑战,没有涉及美国控制力的减弱,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多极化趋势,要求学生结合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以及影响因素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60分)
21.(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
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
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
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
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
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
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镇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案】
(1)表现:出现许多地区性商业都会;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商业中心南移。
(2)特点: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出现雇佣劳动;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
原因:政治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3)影响:冲击着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
【考点】宋朝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1)依据对材料“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逐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出现许多地区性商业都会;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商业中心南移。
(2)关于特点:依据对材料“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工商集贸性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逐条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出现雇佣劳动;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示例如下:政治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3)依据上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示例如下:冲击着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
故答案为:
(1)表现:出现许多地区性商业都会;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商业中心南移。
(2)特点: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出现雇佣劳动;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原因:政治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3)影响:冲击着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
【点评】(1)本题考查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依据材料“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2)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江南市镇发展的相关知识。研究材料“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3)本题考查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主要依据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
22.(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政治制度建设是社会政治文明的一个基本载体。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中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对英国人来说,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政府可以更迭,但是“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
——瞭望东方周刊《与各国王室一同进入2005乃至2025》
材料四: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麦迪逊说:美国政治体制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汉、唐、宋、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3)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主要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
说明美国怎样在地域和体制上采用“双向平衡机制”
【答案】
(1)汉:汉武帝设中朝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唐: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宋:设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明:废丞相制度。
(2)表现:人民主权﹑法律至上﹑任人唯贤。
(3)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首相掌握行政权,有多数党领袖担任并对于议会负责。
(4)说明:体制: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之间相互制衡。地域: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考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宋朝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
(1)本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一,结合汉朝、唐朝、宋朝以及明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分析。
(2)本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二逐句概括即可。
(3)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三,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
(4)本小问的说明,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和特点从体制和地域两方面分析。
故答案为:
(1)汉:汉武帝设中朝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唐: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
宋:设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明:废丞相制度。
(2)表现:人民主权、法律至上、任人唯贤。
(3)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首相掌握行政权,有多数党领袖担任并对于议会负责。
(4)说明:体制: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之间相互制衡。
地域: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点评】
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政治制度。?(1)本小问,结合汉朝、唐朝、宋朝、明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分析;(2)本小问,依据材料二分析概括即可;(3)本小问,依据材料三,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内容分析;(4)本小问,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分析。
23.(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一个国家的成功有偶然的机会,但偶然机遇的被发现、被抓住与被充分利用,却又绝不是偶然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英国仅仅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积累的资本,是不足以触发一场工业革命的。重要的还有外部世界的作用。英国统治者“在扩大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特别是
1651-1660年的航海条例,确立了英国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权。……外部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还表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方面。……英伦三岛之外的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有很大贡献的。
——摘编自许洁明《工业革命为什么起源于英国》
材料二:特别是19世纪最后30年,是欧美列强争夺殖民地最激烈、最疯狂的年代,它们争夺的范围从亚洲、非洲、拉美和澳洲的沿海地区延伸到内地,凡是可以开发的地区都有殖民主义者的足迹,整个世界都被帝国主义者瓜分殆尽。
——摘编自王章辉《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最先发生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
【答案】
(1)原因:国内外市场的建立;资本的原始积累;殖民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的建立;科学技术和人才因素的支持;善于抓住机遇,社会开放等。
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使英国成为现代化工业国;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2)破坏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加快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过程;
建设性: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某种程度上促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考点】工业革命的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
(1)原因通过材料“重要的还有外部世界的作用”可以概括得出国内外市场的建立;通过材料“国内积累的资本”可以概括得出资本的原始积累;通过材料“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可以概括得出殖民制度的建立;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制度,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开放程度的角度来回答。
(2)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要结合所学知识,从破坏性和建设性的两个角度分别加以叙述说明。
故答案为:(1)原因:国内外市场的建立;资本的原始积累;殖民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的建立;科学技术和人才因素的支持;善于抓住机遇,社会开放等。
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使英国成为现代化工业国;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2)破坏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加快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过程;建设性: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某种程度上促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点评】
(1)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解题时要能够通过材料分析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2)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解题时要能够通过材料来分析工业革命对殖民地地区的影响。
24.(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仅在农商部注册登记了的,1912年—1914年7月的2年半中,新开设的工矿企业即达99家,资本总额约2455万元,平均每年开设新式企业近40家,资本总额近1000万元……在1914年8月到1918年的近4年半中,新设工矿企业377家,资本总额约11832万元,平均每年开设工矿企业达84家,资本总额超过2692万元。
——史全生《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产业革命热”》
材料二?
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倾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荣家企业史料》
材料三?
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面粉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民族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案】
(1)特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14年8月—1918年比1912年—1914年7月发展快。
原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反帝爱国运动(或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变化:由盛而衰。
原因: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3)条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考点】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
(1)第一小问,“在1914年8月到1918年的近四年半中,新设工矿企业即377家,资本总额约11832万元,平均每年开设工矿企业达84家,资本总额超过2692万元”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后四年比前两年发展快。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扫除障碍;反帝爱国运动;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2)第一小问,“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由盛而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3)“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拙。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日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故答案为:
(1)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后四年比前两年发展快。
原因:辛亥革命扫除障碍;反帝爱国运动;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2)变化:由盛而衰。
原因: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3)必要条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点评】
本题考查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及原因、面粉业的变化及原因、民族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需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来解答。本题偏难,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0高一上·南京期中)《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2.(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可巧)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弯理脉,川谷之象也。”该主张(
??)
A.?警示君主应该顺应民意??????????????????????????B.?总结自然规律的特点
C.?宣扬加强君权的合理性??????????????????????????D.?阐释天人合一的思想
3.(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法家认为“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犯上制者,罪死不赦。”以下选项与材料含义相符的是(
??)
A.?法律是君主统治工具?????????????????????????????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应当用道德教化民众?????????????????????????????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
4.(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唐朝的政事堂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其成员除了三省长官外,其他如授有“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官员亦入政事堂议事,皆为宰相职。唐朝设置政事堂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决策失误?????????B.?巩固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中央集权
5.(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
??)
A.?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B.?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
C.?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D.?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6.(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宋代流行被称为“实封投状”的买扑法,内容为民间商人向政府报价,以买断一定时限、一定地域范围的某些经济领域的独占权甚至产权,政府“拆封日取价高者给之”。买扑法的实行(
??)
A.?标志着古代专卖制度走向终结???????????????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加强
C.?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灵活性???????????????D.?表明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7.(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冯天瑜在《科举制度——中国“第五大发明”》中认为,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为普通人读书并参加科考创造了便利条件,为科举考试简便、直观、公开的操作提供可能。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中国社会转型????????B.?活字印刷术发明推动了科举制形成
C.?科举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D.?造纸和印刷术发展助力了制度创新
8.(2020高二上·广西月考)明清之际,我国文学成就斐然,涌现出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如《牡丹亭》、《喻世明言》、《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著作的大量出现(??
)
A.??
说明追求个性解放已成为一种潮流??????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倾向
C.?体现了专制下思想解放的理想诉求????????D.?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相同
9.(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有历史学家谈到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时指出:“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它比1840年具有更明显的标界意义”。下列四个关键词能体现这一“标界意义”的是(
??)
A.?“民族主义”?????????B.?“近代工业”?????????C.?“君主立宪”?????????D.?“国民外交”
10.(2019高三上·杭州模拟)陈独秀在1916年第一期《青年杂志》发表了题为《一九一六》的新年献词,文曰:“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法兰西之革命,法兰西国民之恶王政与教权也;美利坚之独立,十三州人民之恶苛税也;日本之维新,日本国民之恶德川专政也。是乃法、美、日本国民之运动,非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所成就。凡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运动,其事每不易成就,即成就矣,而亦无与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年作者还发表了《文学革命论》?????B.?中国参加一战鼓舞了作者的信心
C.?作者已经转变为共产主义者???????????????????D.?表达了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失望
11.(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
??)
A.?结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推动了救亡图存路径的改变
C.?扩大了民主与科学的影响??????????????????????D.?促使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12.(2020高一下·枣庄月考)《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窃贼应处死,或处以重罚;奴隶否认其主人,则割去该奴隶的耳朵。由此可见(??
)
A.?法典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B.?法典内容全面而具操作性
C.?法典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D.?法典体现奴隶主阶级意志
13.(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世界通史》:“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多元文明的平衡已被打破??????????????????????B.?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
C.?世界各民族特征、界限消失殆尽????????????D.?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4.(2019高二上·周口竞赛)伏尔泰在其《风俗论》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认为“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这反映出(
???)
A.?中国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思想解放促使宗教改革兴起
C.?中国文化传播影响欧洲社会发展????????????D.?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15.(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B.?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
C.?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D.?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16.(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
A.?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B.?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
C.?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D.?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17.(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下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D.?医学进步推动了人文主义
18.(2021高一下·齐齐哈尔月考)1875年初,法国以一票多数(353:352)通过了共和政体。1877年进行了一次事关共和宪政制度生死存亡的投票,最后共和派获得420万张票,占到329席,保守派仅占208席,投票结果表明(???
)
A.??民主共和政体日益发展巩固??????????????????B.?共和制与君主制势均力敌
C.?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君主政体???????????????D.?共和政体获得全体国民认同
19.(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20.(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近年来,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希望不断减少美国在该国的驻军数量;2019年1月2日,美国石油勘探船冲进委内瑞拉海域作业后,委总统马杜罗强硬要求24小时内驱逐所有美国船舰,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与盟友的矛盾加剧??????????????????????????B.?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欧、日崛起对美国冲击??????????????????????????D.?世界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60分)
21.(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
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
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
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
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
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
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镇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2.(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政治制度建设是社会政治文明的一个基本载体。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中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对英国人来说,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政府可以更迭,但是“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
——瞭望东方周刊《与各国王室一同进入2005乃至2025》
材料四: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麦迪逊说:美国政治体制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汉、唐、宋、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3)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主要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
说明美国怎样在地域和体制上采用“双向平衡机制”
23.(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一个国家的成功有偶然的机会,但偶然机遇的被发现、被抓住与被充分利用,却又绝不是偶然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英国仅仅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积累的资本,是不足以触发一场工业革命的。重要的还有外部世界的作用。英国统治者“在扩大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特别是
1651-1660年的航海条例,确立了英国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权。……外部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还表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方面。……英伦三岛之外的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有很大贡献的。
——摘编自许洁明《工业革命为什么起源于英国》
材料二:特别是19世纪最后30年,是欧美列强争夺殖民地最激烈、最疯狂的年代,它们争夺的范围从亚洲、非洲、拉美和澳洲的沿海地区延伸到内地,凡是可以开发的地区都有殖民主义者的足迹,整个世界都被帝国主义者瓜分殆尽。
——摘编自王章辉《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最先发生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
24.(2020高二上·单县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仅在农商部注册登记了的,1912年—1914年7月的2年半中,新开设的工矿企业即达99家,资本总额约2455万元,平均每年开设新式企业近40家,资本总额近1000万元……在1914年8月到1918年的近4年半中,新设工矿企业377家,资本总额约11832万元,平均每年开设工矿企业达84家,资本总额超过2692万元。
——史全生《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产业革命热”》
材料二?
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倾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荣家企业史料》
材料三?
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面粉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民族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答案】
C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辽和西夏
【解析】【分析】A.材料强调的是意识上的认同而不是政治上的统一。故A错误。
B.宗法观念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不同民族间并没有这层关系。故B错误。
C.依据材料
“(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
辽本炎帝之后
”?分析可知,北魏和辽都认为自己的祖先和汉族的祖先是一样的,都是炎黄子孙,这反应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增强。故C正确。
D.材料并没有体现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认同意识,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北魏和辽认为自己的先祖都是炎黄子孙的本质,即对中华民族认同意识。
2.【答案】
D
【考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材料“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ABC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3.【答案】
A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可知法家主张法不阿贵,法律面前无等级之分,一旦违背国家条例君主律令,必须重罚,体现了法律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故A项符合题意;
B项对材料概括不全面,B不符合题意;
C项道德教化属于儒家主张,且材料未体现,C不符合题意;
D项兼爱思想为墨家主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法家思想的作用,法家思想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本题考查法家思想的作用,学生应结合选项及材料表述,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4.【答案】
B
【考点】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唐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
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防止决策失误”是唐代多人共为宰相的目的之一,并非主要目的,A不符合题意;
B项题干所给材料叙述了唐代的权力分配问题,可以看出宰相的职位不单单授予一个人,而是多人共为宰相,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符合题意;
C项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多人共为宰相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C不符合题意;
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与题干所给材料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其成员除了三省长官外,其他如授有‘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官员亦入政事堂议事,皆为宰相职”的主旨,并正确掌握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
5.【答案】
D
【考点】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
A项八股取士在明代,A项不符合题意;
B项材料主要涉及读书的重要性,未涉及中央集权体制的完善,B项不符合题意;
C项材料中体现不出社会各阶层对科举制的态度,C项说法过于夸大,C不符合题意;
D项宋真宗亲自劝学有利于营造科举考试的社会氛围,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以宋真宗《劝学诗》切入,考查了科举制度,科举制提高了整个社会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发展。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在宋代的发展,关键是要从宋真宗的地位出发去思考,考查了学生根据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
C
【考点】宋朝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分析】
A项宋朝时期专卖制度并没有走向终结,A不符合题意;
B项宋朝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有所松动,B不符合题意;
C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国家对经济进行操控的过程中也吸收了商人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一些具体措施,反映出政府干预经济的灵活性特点,C符合题意;
D项材料看不出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但是能反映出他们对经济的影响力增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经济政策,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变化的特点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宋朝经济政策变化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7.【答案】
D
【考点】北宋的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
A项题干所给材料体现的是造纸和印刷术对科举制的影响,不能体现社会转型,A不符合题意;
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已经出现,B不符合题意;
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产生于隋朝,既是隋朝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技术进步不是科举制度形成的根本原因,C不符合题意;
D项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信息可知,造纸和印刷术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为制度创新提供了助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为普通人读书并参加科考创造了便利条件,为科举考试简便、直观、公开的操作提供可能”的主旨,并正确掌握科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8.【答案】
C
【考点】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曲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思想专制下,人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自由、平等等方面的向往,故C正确;
明清之际,思想文化专制严重,故排除A;
明清之际,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故排除B;
文艺复兴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而明清依然体现的是封建范畴内的理想与追求.故排除D;
故选C。
【点评】
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文学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明清时期,思想专制下人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由、平等观念。
9.【答案】
B
【考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20世界60年代,洋务运动出现,主要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B符合题意;ACD均与洋务运动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关键信息有: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0.【答案】
D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凡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运动,其事每不易成就,即成就矣,而亦无与于国民根本之进步”,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是同盟会领导的,缺乏群众基础,辛亥革命最终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失望,故D正确;1917年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A错误;材料信息与一战无关,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
11.【答案】
B
【考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把反帝和救国结合起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民众救国新的思想理论武器,故B符合题意;
A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学习西方思想,无法体现提升了向西方学习的水平,A不符合题意;
C项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C不符合题意;
D项甲午战后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时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根据题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变化进行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本题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相关知识进行回答。
12.【答案】
D
【考点】罗马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奴隶否认其主人,则割去该奴隶的耳朵”。由材料信息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可知,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其阶级立场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D项正确;
A项与《汉谟拉比法典》内容有关,但并未反映其本质,故排除;
《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规定非常全面,但是材料信息并未体现全面性,操作性也没有体现,排除B项;C项并未体现材料信息的本质所在,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亚非文明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奴隶否认其主人,则割去该奴隶的耳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13.【答案】
D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成就,新航路开辟时的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
A项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A不符合题意;
BC项不符合史实,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14.【答案】
C
【考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可知伏尔泰利用中国文化来批判西方天主教,体现了中国文化对欧洲社会的影响,选项C正确;
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代表人物,而非宗教改革代表人物,选项B排除;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选项D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以及利用,即通过中国文化的解读来批判欧洲天主教,宣传启蒙思想。
15.【答案】
D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功地创制了内燃机,使得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迅速发展起来,故D项符合题意;
A项的表述与图片中直至1950年煤炭资源所占比重仍居首位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B项中“唯一”的表述与图片中多种能源并存的局面不符,故排除;
C项的表述与石油消费比重不断加大的现象无必然联系,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内燃机的创制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因此是由能源的消耗迅速上升。
16.【答案】
D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
A项自然条件的差异不是根本原因,A不符合题意;
B项统治者的指导思想也不是根本原因,B不符合题意;
C项君主专制程度不同是政治体制上的差别,不是根本原因,C不符合题意;
D项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我们可知,明朝的远洋航行和西方的新航路开辟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郑和下西洋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而西方进行新航路开辟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二者的最根本区别是经济结构方面的差距,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特征和中国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来分析。
17.【答案】
A
【考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可知体现的是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A选项符合题意;
B项16世纪教会对自然科学仍然有影响力,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项现实主义与材料无关,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项材料与医学进步无关,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文艺复兴的准确把握。
18.【答案】
A
【考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由一票共和到共和派占多数席位,表明共和派占优势,共和政体日益巩固,故A正确,B错误;
1875年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故C错误:
材料无法得出共和政体获得全体国民认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法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历程,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877年进行了一次事关共和宪政制度生死存亡的投票,最后共和派获得420万张票,占到329席,保守派仅占208席”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9.【答案】
A
【考点】各国调控经济的措施
【解析】【分析】
A项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破坏,70年代呼吁缩小政府规模,将全力放归人民,实际上是要减少国家干预的力度,缓解过分干预经济所带来的弊端,A符合题意;
B项将权力下放到州,不是联邦政府的势头,而是它的具体措施,B不符合题意;
C项材料不涉及到福利国家政策的表述,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际上会缩小福利国家政策的规模,和覆盖面,C不符合题意;
D项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不符合事实,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建立了一种国家干预和市场相结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材料中也只是体现出减少国家干预,而不是放弃国家干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发展变化情况,要求学生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新变化的基础知识,来分析材料。
20.【答案】
B
【考点】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解析】【分析】
A项美国与委内瑞拉不是盟友关系,所以美国与盟友矛盾加剧的说法有误,故A项不符合题意;
B项菲律宾、日本、韩国和委内瑞拉的行为都对美国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故B项符合题意;
C项题意中没有反映欧洲对美国的冲击,故C项不符合题意;
D项题意主要反映了对美国的挑战,没有涉及美国控制力的减弱,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多极化趋势,要求学生结合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以及影响因素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60分)
21.【答案】
(1)表现:出现许多地区性商业都会;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商业中心南移。
(2)特点: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出现雇佣劳动;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
原因:政治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3)影响:冲击着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
【考点】宋朝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1)依据对材料“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逐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出现许多地区性商业都会;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商业中心南移。
(2)关于特点:依据对材料“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工商集贸性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逐条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出现雇佣劳动;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示例如下:政治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3)依据上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示例如下:冲击着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
故答案为:
(1)表现:出现许多地区性商业都会;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商业中心南移。
(2)特点: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出现雇佣劳动;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原因:政治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3)影响:冲击着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
【点评】(1)本题考查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依据材料“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2)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江南市镇发展的相关知识。研究材料“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3)本题考查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主要依据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
22.【答案】
(1)汉:汉武帝设中朝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唐: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宋:设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明:废丞相制度。
(2)表现:人民主权﹑法律至上﹑任人唯贤。
(3)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首相掌握行政权,有多数党领袖担任并对于议会负责。
(4)说明:体制: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之间相互制衡。地域: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考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宋朝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
(1)本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一,结合汉朝、唐朝、宋朝以及明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分析。
(2)本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二逐句概括即可。
(3)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三,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
(4)本小问的说明,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和特点从体制和地域两方面分析。
故答案为:
(1)汉:汉武帝设中朝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唐: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
宋:设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明:废丞相制度。
(2)表现:人民主权、法律至上、任人唯贤。
(3)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首相掌握行政权,有多数党领袖担任并对于议会负责。
(4)说明:体制: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之间相互制衡。
地域: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点评】
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政治制度。?(1)本小问,结合汉朝、唐朝、宋朝、明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分析;(2)本小问,依据材料二分析概括即可;(3)本小问,依据材料三,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内容分析;(4)本小问,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分析。
23.【答案】
(1)原因:国内外市场的建立;资本的原始积累;殖民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的建立;科学技术和人才因素的支持;善于抓住机遇,社会开放等。
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使英国成为现代化工业国;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2)破坏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加快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过程;
建设性: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某种程度上促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考点】工业革命的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
(1)原因通过材料“重要的还有外部世界的作用”可以概括得出国内外市场的建立;通过材料“国内积累的资本”可以概括得出资本的原始积累;通过材料“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可以概括得出殖民制度的建立;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制度,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开放程度的角度来回答。
(2)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要结合所学知识,从破坏性和建设性的两个角度分别加以叙述说明。
故答案为:(1)原因:国内外市场的建立;资本的原始积累;殖民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的建立;科学技术和人才因素的支持;善于抓住机遇,社会开放等。
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使英国成为现代化工业国;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2)破坏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加快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过程;建设性: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某种程度上促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点评】
(1)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解题时要能够通过材料分析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2)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解题时要能够通过材料来分析工业革命对殖民地地区的影响。
24.【答案】
(1)特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14年8月—1918年比1912年—1914年7月发展快。
原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反帝爱国运动(或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变化:由盛而衰。
原因: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3)条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考点】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
(1)第一小问,“在1914年8月到1918年的近四年半中,新设工矿企业即377家,资本总额约11832万元,平均每年开设工矿企业达84家,资本总额超过2692万元”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后四年比前两年发展快。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扫除障碍;反帝爱国运动;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2)第一小问,“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由盛而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3)“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拙。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日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故答案为:
(1)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后四年比前两年发展快。
原因:辛亥革命扫除障碍;反帝爱国运动;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2)变化:由盛而衰。
原因: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3)必要条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点评】
本题考查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及原因、面粉业的变化及原因、民族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需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来解答。本题偏难,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