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概况
原 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 口
“亚罗号事件”(英国的借口),“马神甫事件”(法国的借口)
爆 发
________________,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战 况
①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②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2.签订条约
条 约
国 家
内 容
《天津条约》
清政府与俄、美、英、法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通商章程
善后条约》
清政府与英、法、美
清政府承认______________
1.火烧圆明园
(1)背景:《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让他的弟弟奕?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2)时间:1860年10月。
(3)凶手:英法联军。
(4)史实:圆明园被____________大肆抢劫,之后又被放火烧毁。
2.《北京条约》的签订
(1)背景: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并扬言要直捣皇宫。奕?被迫与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2)主要内容: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______________,割_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1.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2)方式: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具体过程
时 间
(单位:平方千米)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
《瑷珲条约》
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六十多万
1860
中俄《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四十万
1864
《勘分西北界约记》
巴勒喀什池以南、以东
四十四万多
1881
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七万多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____________一带深入到______________,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你是如何看待的?
①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根本目的看: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满足鸦片战争所获得的利益。②从战争结果看:清政府被打败,被迫签订了新的不平等条约,满足了战前列强“修约”的要求。③从战争的发动者看:仍以英国为主。所以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2.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结合有关史实,选用适当角度评述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具有片面性。这种观点错误点在于: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②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但这种观点也有一定道理。鸦片战争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的变革。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选择题
1.“疯狂的帝国主义扩张没有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进逼大清国的首都。”这次危机的起止时间分别是( )
A.1840年 1842年
B.1856年 1860年
C.1842年 1856年
D.1858年 1860年
2.1860年初,沙皇政府仍以“和平”“中立”的身份,周旋于清朝与英国、法国之间,为俄国谋取最大的利益。其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3.“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从圆明园遗址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鸦片战争的耻辱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4.有一天,一伙强盗闯入圆明园疯狂抢劫,然后把它付之一炬。这伙“强盗”指的是( )
A.英军
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日本
5.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是因为哪个条约的签订( )
A.《天津条约》
B.《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6.下图所示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四件,这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 )
猴首
猪首
牛首
虎首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虎门销烟
7.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战争目的和战争性质相同
B.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C.都给中国带来危害和灾难
D.都是因为鸦片贸易而引发的
8.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采取的行动是( )
A.掀起瓜分狂潮
B.扩大资本输出
C.再次发动战争
D.割占台湾岛
9.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⑤列强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
10.1860年英使额尔金振振有词地说:“此举之足以使中国及其皇帝生极大的震动,余尚有理由:圆明园乃是清帝所最宠爱的行宫,是他燕居之所,如焚毁足以稍戢其骄佚。”可见英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掠夺中国的财富
B.打开中国的市场
C.给清朝统治者施加压力
D.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二、非选择题
11.(8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法国]维克多·雨果
(1)这段话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个历史事件?(2分)
(2)这一事件发生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哪一次侵略战争中?(2分)
(3)参加这次侵略战争的有哪些国家?(4分)
1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的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1859年夏,英国和法国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各率一支舰队到大沽口……清军爱国官兵奋勇还击,重创英法舰队……英法舰队惨败的消息传至英国和法国。英法侵略者叫嚣“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让英国人成为中国的主人”。
材料三:这场战争前后,有一个国家趁机来到中国,北方那么多的大好河山开始沦丧。
(1)材料一中“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指的是哪场战争?(2分)
(2)材料二中“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主要指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一个国家”指哪个国家?这个国家用什么手段趁机侵略中国?(4分)
(4)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2分)
参考答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材解读】
一、1.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10月
2.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1.(4)英法联军
2.(2)天津为商埠 九龙司
三、2.(1)东南沿海 长江中下游地区
【当堂巩固】
一、选择题
1.B 2.B 3.B 4.B 5.B 6.B 7.A 8.C 9.C
10.C
二、非选择题
11.(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英国、法国、美国、俄国等。
12.(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3)俄国。(2分) 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2分)
(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