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A卷
基础夯实
—2021-2022学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时间:
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铜
B.氮气
C.海水
D.氯化钠
3.2020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用明矾对水杀菌消毒
C.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是物理变化
D.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4.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现象
解释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A.A
B.B
C.C
D.D
5.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镁+氧气氧化镁
B.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
C.氧化汞汞+氧气
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6.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下列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
A.产生淡蓝色火焰
B.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形成
C.接触烧杯感到发烫
D.氢气燃烧会污染环境
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
B.铜用作导线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8.通过学习化学,我们学会了从化学的视角认识水,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冰中的水分子也在不断运动
C.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
D.水蒸发时,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
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量取液体时读数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塞紧橡皮塞
D.称量物质的质量
10.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4
B.58
C.82
D.140
11.下列图像与水通电分解情况相符的是(
)
(纵坐标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①表示,②表示)
A.
B.
C.
D.
12.如图所示,龙龙同学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将手移开一会儿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选项
A
B
C
D
现象放大图
A.A
B.B
C.C
D.D
13.碳-14常用于测量古生物的生活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为8。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为6
B.质子数为8
C.核外电子数为8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14.小明欲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的质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此时正确的操作是(
)
A.向左盘添加药品
B.向右移动游码
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D.减少右盘砝码
15.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磷的核电荷数是15
C.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D.磷原子的中子数为1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6.(10分)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电源的正、负极,左边为________,右边为________,事先往水里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_。
(2)左试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右试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由以上实验事实得出结论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水电解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17.(1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
(2)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③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④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
它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5分)小明在实验室观察完品红扩散实验(如图1所示)后,想把变红的水做一个简单的处理后再倒入废液缸,请根据如图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2操作可除去水中的_______(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
(2)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的目的是_______。
(3)小明同学将红色液体按过滤的正确操作完成后,发现过滤后的液体中仍有少量品红固体,则造成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一种即可)
(4)小刘同学拿来了下列几个简易净水装置。若对浑浊的泥水进行净化,你认为净水效果最快最好的装置是图中的_______。图C、D中的活性炭具有_______性,净水器中小卵石和石英砂起到_______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2.答案:C
解析:铜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A不符合题意;氮气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B不符合题意;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符合题意;氯化钠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D不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水沸腾时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故A说法错误。用明矾净水,是利用其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的性质,故B说法错误。水的蒸发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C说法错误。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D说法正确。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D
解析: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故D错误。
7.答案:B
解析:铜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导电性,属于其物理性质。
8.答案:A
解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选项说法错误。冰中的水分子也在不断运动,B选项说法正确。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C选项说法正确。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D选项说法正确。
9.答案:D
解析: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A操作正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用手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不漏气,B操作正确。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C操作正确。用托盘天平称量具有腐蚀性的药品时,要将药品放在玻璃器皿内称量,D操作错误。
10.答案:B
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
11.答案:B
解析:随着反应进行,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是2:1,B中与水通电分解情况相符。
12.答案:C
解析: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若气密性良好,则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后,装置内压强变小,导管中会上升一段水柱,故选C。
13.答案:D
解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质子数为6,则电子数为6,根据电子的排布,最外层电子数为4,A错误;由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为6,B错误;由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根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核外电子数为6,C错误;因核电荷数为6,根据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则质子数为6,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D正确。
14.答案:D
解析:称量食盐的质量时不能添加或减少食盐,也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往右偏转,说明砝码质量大,所以应减少砝码。
15.答案:D
解析:磷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则磷的核电荷数是15;单元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磷原子的中子数为16。
16.答案:(1)负极;正极;增强水的导电性
(2)氢气;点燃,在空气中可燃烧;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看是否复燃;氢元素、氧元素;水氢气+氧气
解析:(1)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知,左边试管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左边的电极是电源的负极,则右边是正极;电解水时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由上述分析可知,左试管中产生的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右试管中产生的是氧气,有助燃性,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由电解水的实验事实得出结论:水是由氩、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7.答案:(1)原子;分子
(2)7
;最外层电子数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三
;
解析:
(1)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故图中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分子;
(2)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x的数值是17-2-8=7;
②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③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④根据题图可知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它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
18.答案:(1)不溶性(2)引流;防止滤液溅出(3)滤纸破损等(4)D;吸附;过滤
解析:(1)图2操作是过滤,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2)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的目的是防止滤液溅出;
(3)小明同学将红色液体按过滤的正确操作完成后,发现过滤后的液体中仍有少量品红固体,则造成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4)小刘同学拿来的简易净水装置,若对浑浊的泥水进行净化,在D中利用了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和膨松棉充分净化水,所以净水效果最快最好的装置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