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5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从海带灰中提取碘的实验探究,他们在各操作步骤中,主要仪器选用不正确的是
A.称取3.0g左右的干海带——托盘天平
B.灼烧干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坩埚
C.量取大约2.0mL四氯化碳——5mL量筒
D.用四氯化碳从氧化后的海带灰浸取液中提取碘——普通漏斗
2.某二价阳离子含24个电子,它的质量数为59,则该离子核内中子数是
A.22
B.26
C.33
D.35
3.水饺是中华传统美食。下列制作水饺的主要过程中,包含过滤操作的是
A.和面、饧面
B.剁馅、拌馅
C.擀皮、包饺子
D.煮熟、捞饺子
4.某实验小组拟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干燥的氮气,发生的反应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在a处用排空气法收集
B.加热片刻后需要将酒精灯移开,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装置Ⅱ的作用是冷凝水蒸气
D.装置Ⅰ处的橡胶管用于平衡气压
5.在室温时,将硝酸钠和氯化钾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无晶体出现,在加热蒸发是,开始析出晶体是
A.KNO3
B.KCl
C.NaNO3
D.NaCl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查它是否漏水
B.酒精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所以酒精可以作萃取剂,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C.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伸入液面以下,应该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
D.分液时,下层液体应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
7.下列有关物质的量单位的表达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
g
B.物质的量浓度
mol/L
C.质量
g/mol
D.密度
Kg/mol
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NA个Na+的Na2O2溶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B.常温常压下,15g乙烷分子中含有的碳氢键数目为3NA
C.0.1L3.0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NH的数目为0.3NA
D.某密闭容器中盛有0.2molN2和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9.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句分析错误的是
A.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常以单质形态存在
B.中国古代炼丹家制硫酸时用“炼石胆(胆矾)取其精华”,在制硫酸过程中,涉及分解反应
C.《本草纲目》中收载“烧酒”篇:“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蒸馏
D.《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10.现有浓度为1mol·L-1的盐酸1L,欲使其浓度增大1倍,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22.4L
B.将溶液加热浓缩到0.5L
C.加入10.00mol·L-1的盐酸0.2L,再稀释至1.5L
D.加入1L3mol·L-1的盐酸混合均匀
11.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正确的是
A.用甲装置除去乙醇中的苯
B.用乙装置制备氨气
C.用装置丙收集NO
D.用丁装置除去中的HCl
12.正己烷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其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己烷的分子式为
C6H12,其沸点比庚烷低
B.己烷的同分异构体有
5
种
C.正己烷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D.正己烷与
C7H14
互为同系物
13.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气体(杂质)
方法
A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B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C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丝网
D
通过足量水
A.A
B.B
C.C
D.D
14.绿原酸()是一种有机弱酸,金银花的水浸取液经下列操作可获得绿原酸粗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流程中乙酸乙酯可循环利用
B.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上
C.分液时,应先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下层液体,然后再放出上层液体
D.蒸馏时选用直形冷凝管,且冷凝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15.实验室需要的硫酸溶液,现用市售98%浓硫酸(密度为)配制,用量筒取用的浓硫酸体积最适宜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共8题)
16.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A和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
(2)把t1℃时A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除了升高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方法有_____。
(3)t2℃时,A的溶解度为25g,在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的A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4)A中混有少量的杂质B,若想得到较为纯净的A,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
17.用化学符号表示符合下列条件的微粒:
(1)含有10个电子的分子有:Ne、HF、__、__和CH4。
(2)含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有:Na+、__、__、NH和H3O+。
(3)含有10个电子的常见阴离子有:__、__、和OH-。
18.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某兴趣小组对金属铝的化学性质展开了系列研究。
(1)铝在常温下会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前,需要对铝的表面先进行___________(填操作)处理兴趣小组同学将铝处理好后剪成若干大小相同的小片,用于后续实验。
(2)铝和酸、碱、盐溶液的反应
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一
将铝片放入稀盐酸中
___________,试管变烫
铝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反应放热
二
将铝片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铝表面有气泡产生,试管变烫
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热
三
将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表面有红色物质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无色
金属活动性∶铝___________铜
实验一中填空线上应填的现象为___________。
能力提升实验二查阅资料∶铝和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三表明,铝的金属活动性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铜。
19.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Cl、Na2SO4、BaCl2和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将此白色固体取样,溶解于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2)过滤出沉淀,并将沉淀移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生成;
(3)向上述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分析: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不能确定的是______。
20.我国西北富产软锰矿,其主要成分为,还含有等杂质,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某研究所设计由软锰矿制备的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①固体和溶液的颜色均为墨绿色。
②溶液中存在平衡:。
回答下列问题:
(1)“熔融、煅烧”时,SiO2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MnO2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向“浸取”液中通入CO2调节其pH,经“过滤”得“滤渣I”,“滤渣I”的成分为_______(填化学式)。
(3)“歧化”时加入冰醋酸的目的是_______。“歧化”时,下列酸可以用来代替冰醋酸的有_______(填标号)。
a.稀硫酸
b.亚硫酸
c.氢溴酸
d.乙二酸
(4)“结晶”时,当_______(填现象)时,停止加热,自然冷却,抽滤,即可获得紫黑色晶体。
21.设NA为阿伏伽德罗的值,
已知HCl气体的质量为3.65g
(1)H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
(2)HCl的分子个数为_______________
(3)原子总数为
_______________
(4)在标准状况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
(5)所含电子数为
_________________
(6)如把
HCl完全溶于水配置成1L
溶液,该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22.某次实验需用480mL、0.5mol/L的稀H2SO4溶液,某同学用98%的浓硫酸(ρ=1.84g/cm3)进行配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还有___________。
(2)计算98%的浓硫酸(ρ=1.84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配制本次实验需要的稀硫酸需用量筒量取上述98%的浓H2SO4___________mL。
(3)配制过程:
①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硫酸
②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
③用玻璃棒引流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已经检漏的合适规格的容量瓶中
④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习
⑤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⑥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⑦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待用。
上述配置溶液的步骤存在缺失,缺少的步骤是___________,应放在步骤___________之前进行(填“序号”)。
(4)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④移液时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⑤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液面
23.(1)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数据。
试根据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
②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硫酸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
B.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C.H2SO4的摩尔质量
D.溶液的密度
③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10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1的稀硫酸。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mL上述浓硫酸进行配制。
(2)实验室配制450
mL0.1
mol?L-1的Na2CO3溶液。
①配制450
mL0.1
mol?L-1的Na2CO3溶液。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实际应称量Na2CO3质量/g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玻璃仪器
___
___
___
②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B.用天平准确称量所需的碳酸钠的质量,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用玻璃棒慢慢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C.将已冷却的碳酸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相应容积的容量瓶中
D.用30
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l-2
cm处
③若出现如下情况,填写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
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_______;
没有进行D操作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D
4.A
5.D
6.B
7.B
8.B
9.D
10.C
11.C
12.B
13.A
14.C
15.A
16.B>A
增加溶剂
20%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17.H2O
NH3
Mg2+
Al3+
O2-
F-或或N3-
18.
打磨
产生气泡
大于
19.BaCl2和Na2CO3
Na2SO4
NaCl
20.
和
调节溶液,促进的生成,提高的产率
a
表面出现晶膜
21.0.1mol
0.1NA
0.2NA
2.24L
1.8NA
0.1mol/L
22.500mL容量瓶
18.4mol/L
13.6
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
③
②⑤
23.18.4
B、C、D
21.7
500
5.3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B、C、D、F、E、A
偏高
偏低
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