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3.4.机械摆钟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
导
入
经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古代人们为了计量时间发明出了日昝、水钟、沙漏等简易的时钟,这些简易的时钟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
导
入
但是利用这些仪器计时的时候,时间总是不是太精确。人们总是希望有更精确的钟表出现。在人们不停的研究、创造中,终于发明出了机械摆钟。
关于机械摆钟的历史知识
1582~158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
1657年,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利用摆的等时性原理发明了摆钟。后经不断改进,沿用至今。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那么,摆钟是怎样计时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摆钟。
聚
焦
活动一:观察钟摆运动的特点
探
索
一个小小的钟摆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下面请大家观察钟摆运动的特点。
测量钟摆一分钟摆动的次数并记录下来。
提出要求:
重复测量钟摆一分钟摆动的次数并记录下来。
“钟摆一分钟摆动次数”记录表
钟摆一分钟摆动60次。
各小组汇报本小组测量的钟摆一分钟摆动的次数。
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都是60次。
根据测量的结果,想一想钟摆运动的特点。
钟摆摆动时是匀速摆动,不会忽快忽慢。
钟摆摆动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左右摆动。
活动二:自制一个摆,观察摆运动的特点
探
索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摆,并且运用自制的摆观察摆的运动,进一步观察摆运动的特点。
提出要求:
一根细绳、一个小重物、铁架台等等。
所需材料:
②让我们的摆自由摆动,幅度不要太大,测量并记录他一分钟摆动的次数。
①拿一根细绳,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个小重物,做成一个简单的摆。
制作方法及活动要求:
③重复多次活动,测量并记录我
们的摆一分钟摆动的次数。
“自制摆一分钟摆动次数”记录表
摆在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阻力、重力等等因素的影响,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停止下来。
摆运动的特点
同样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不同的摆动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一样的。
摆在摆动的过程中方向会保持一致,不会变化。
通过刚刚的活动,大家观察了摆的运动,初步了解了摆运动的特点,知道摆的运动具有等时性特点。
刚刚大家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摆,并且观察了摆的运动,测量了一分钟钟摆摆动的次数。根据大家的统计结果,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研
讨
我发现小组使用同样的摆,摆动的快慢是一样的,每分钟测得的次数是一致的。
不同小组由于摆不一样,摆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所以测得的次数是不一样的。
问题2:除了次数上的不一样,我们还观察到摆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研
讨
摆在摆动的过程中方向保持一致,不会发生变化。
摆在运动的过程中,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
摆具有等时性原理,同样的摆,摆动的快慢是一样的,每分钟测得的次数是一致的;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科学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摆的知识,知道了摆具有等时性的特点,人们根据摆的这一特点,发明了机械摆钟。
课堂总结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关于钟摆的知识。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