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导
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也在不停的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导
入
那么地震又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地震又会给地球表面的形态带来哪些改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探
索
活动一:了解地震的成因
地震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请大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以及我们上节课的学习来做一个预测,谈一谈自己对地震成因的理解。
猜测1:地壳的运动。
猜测3:岩浆的运动。
猜测2:地球板块的挤压和拉伸。
地震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分成两半的小盒子、塑料薄膜、水、土、小铲子等。
实验方法:
④观察发生的现象。
①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
②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中。
③等泥变干之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者挤压。
实验注意点:
泥土变干之后,将小盒的两半拉开或者挤压的动作要迅速,不能缓慢,不能拖泥带水,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实验效果。
实验现象:
盒子的两半迅速拉开时,泥土分裂开来。
盒子的两半迅速挤压时,盒子中的泥土被挤成一团。
实验结论:
这个实验说明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提出要求:
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并且结合前面的实验现象,试着对地震的成因做出我们的解释。
地震的成因
地面的震动简称为地震,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到一定时候释放的一种形式,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作用。
地震的成因
地下岩石由于地壳的运动会长期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一旦这种作用力的强度超过了岩石的承受强度,岩石就要破裂或错开,同时将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出来从而发生地震。
活动二: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
探
索
描述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地震时地下传来轰鸣声,吊灯在摆动,房屋在摇晃。
地震时地动山摇,顷刻间房屋倒塌,地面塌陷,道路裂开,几十秒钟一座繁华的都市就变成了一座废墟。
地震时巨大的石块滚落下来,飞速的向山下滚去。
地震发生时桥梁倒塌了,高楼成了一片废墟。
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体会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巨大变化。
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地震使地面出现了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
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地震时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
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地震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大地震会使房屋倒塌,公路毁坏,铁路变形,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安全,有时还会海啸冲毁港口。
地震是可怕的,在可怕的地震面前,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
在楼房里时,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
活动三:在地震中如何自救
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
认真观察这些插图,说一说这些图中的人物在地震中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这三种做法都是正确的。在地震中,如果在楼上就要选择走楼梯下楼,如果来不及下楼,就要在家中选择比较安全的地方,护住头部蹲下来,等待救援。
地震来临时,乘坐电梯和站在阳台上大声呼救是错误的。因为在地震发生时,乘坐电梯容易被困在电梯中。在地震中阳台也是一个危险的地带,地震容易使阳台断裂塌陷,因此站在阳台上呼救也是错误的。
地震自救口诀
遇到地震不惊慌,镇静听从老师教。
先后有序慢慢走,不抢不捡好宝宝。
来到操场有秩序,一个一个往外跑。
记住地震小儿歌,一定一定要记牢。
地震发生的原因是由地壳的运动形成的地壳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岩石层因过度挤压会形成褶皱,承受不了作用力时便会发生断裂、错动与抬升,从而导致地震。
科学知识
问题1: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事实,我们能为先前对岩石弯曲原因的猜测找到依据吗?
研
讨
可以为先前岩石弯曲原因的猜测找到依据。
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变化,从而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在地壳某些脆弱的地带,当它承受不了巨大的应力作用时,或者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壳相互挤压就会造成岩层的弯曲变形。
问题2: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能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这个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
研
讨
地震的发生是由地壳的运动形成的地壳板块之间互相挤压而导致的。
强烈的地震能导致山崩地裂、地面沉降与隆升、地表错位,河道堵塞。
这个改变是剧烈的。
这节课,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初步了解了地震是怎样形成的,知道了地震发生时的可怕情景,同时了解了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堂总结
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地震方面的知识。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