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B卷 能力提升_2021-2022学年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A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机械运动 B卷 能力提升_2021-2022学年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AB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5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23 15:2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B卷
能力提升——2021-2022学年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AB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在淄博,体育已经纳入了中考,其中的1000
m长跑是必考项目。在小轩就读的学校,1000
m长跑测试是初中阶段每个年级都要进行的测试项目。七年级时,小轩的成绩是3分50秒,八年级时小轩的成绩是3分30秒,关于小轩的1000
m长跑成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七年级时小轩的平均速度大
B.八年级时小轩的平均速度大
C.小轩七年级时跑1000
m的平均速度为7
m/s
D.在七年级时小轩前500
m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后500
m的平均速度
2.《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从全程看,乌龟的平均速度更大
C.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D.以乌龟为参照物,正在睡觉的兔子是静止的
3.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的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4.(多选)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3
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4
s时,乙在甲前方
C.0~5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5
m/s
D.5
s时,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5.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火箭升空
B.爱国运动
C.下落的雨滴
D.飞奔的猎豹
6.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
A.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
7.甲、乙两车同时从P点出发,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两车先后到达距P点18米的Q处,时间差为,则(
)
A.甲比乙先到达Q处,
B.甲比乙先到达Q处,
C.乙比甲先到达Q处,
D.乙比甲先到达Q处,
8.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前10
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的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9.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由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其中海底隧道长6.7km.小明乘车通过海底隧道,在进、出隧道口时,他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甲、乙所示,那么该车通过海底隧道的平均速度为_____km/h.坐在汽车上的小明以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则他是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0.2015年3月17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喷气式客机ARJ21-700(如图甲)完成首次航线演示飞行。一位试乘员描述了飞机起飞时的场景:接到控制塔信号后,飞机启动并加速,跑道往后移动越来越快。突然飞机离开了地面,喷气发动机的推动力使它向空中疾驶。
(1)试乘员看到窗外的跑道往后移动时,是以_______(选填“地面”“跑道”或“飞机”)为参照物的。
(2)飞机水平飞行时,试乘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乙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试乘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_______(选填“斜向上爬升”“斜向下俯冲”或“竖直向上爬升”)。
11.图像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图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_____车的速度大;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m。
12.(1)如图,青岛南车集团制造的“复兴号”高铁驰名中外。小雨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这是以_______(选填所有符合要求的选项序号)为参照物。
①列车轨道
②小雨自己
③路边的房屋
④行驶的列车
(2)若列车此时的速度为324
km/h,合_______m/s。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8分)
13.(14分)如图甲所示,的距离分别是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分别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进行测量的,请用给出的符号表示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_;
(3)实验中某同学按照图乙测量小车的运动路程,并正确测量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他能正确测量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段的平均速度
B.段的平均速度
C.段的平均速度
14.(14分)在学习有关速度的知识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时,纸锥每次从相同的高度由静止释放,用停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纸锥编号
下落高度
扇形纸片半径
剪掉的扇形圆心角
纸锥锥角
下落时间
1
1.9
10
90
81.9
2.20
2
1.9
10
135
71.1
1.84
3
1.9
5
90
81.9
2.20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图乙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
(2)分析表中数据,根据实验探究目的,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______。
A.4号纸锥先到地面
B.5号纸锥先到地面
C.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5.小明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运城市游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请你根据标志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甲可知,汽车此时的最快速度不能超过多少km/h?
(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甲的标志牌到运城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3)若以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1.5
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16.长寿长江铁路大桥为渝怀铁路重点控制工程之一,大桥全长900m,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510m,如图所示。全桥墩台均按一次复线设计,是目前我国最大跨度的双线铁路下承式连续钢桁梁。一列长180m的火车正匀速行驶,已知整列火车都在大桥上的时间为24s。
求:
(1)火车的速度是多少km/h?
(2)整列火车全部通过这座大桥需要的时间是多少s?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因为小轩每次长跑的路程是相同的,都是1000
m,所以他两个年级运动的路程相同,而他在两个年级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八年级用的时间少,因此八年级时他的1000
m长跑时的平均速度大,故A错误,B正确;小轩七年级时跑完1000
m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因为不知道在前500
m和后500
m的时间,故无法比较前500
m和后500
m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2.答案:B
解析: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跑得快,故A错误;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用的时间短,所以乌龟运动得快,故B正确;本次比赛中,兔子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乌龟和兔子运动的时间相同,运动的路程不同,是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故C错误;以乌龟为参照物,正在睡觉的兔子与乌龟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D错误。
3.答案:D
解析:因为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根据旗帜随风飘动情况判断,风是从右向左吹的。甲火炬可能静止,可能向右运动,也可能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如果乙静止不动,那么火焰飘动的方向应该和旗帜飘动的方向相同,而现在的乙火焰飘动的方向明显和旗帜飘动的方向相反,如果乙向右运动,火焰只会更向左偏,所以乙一定向左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大,这样才会出现题图的情况。
4.答案:ABD
解析:0~3
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表示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由题知,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由图得出,4
s时,乙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甲物体通过的路程,乙在前方,故B正确;0~5
s内,乙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处于静止状态,总路程,乙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由图得出,5
s时,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都是15
m,大小相等,故D正确。
5.答案:B
解析:A.火箭升空,火箭的位置发生改变,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B.爱国运动属于政治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符合题意;
C.下落的雨滴,雨滴的位置改变,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D.飞奔的猎豹,猎豹的位置改变,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是向西行驶的;杯子中的水原来随车一起向西运动,当车突然减速时,杯子随车减速,但杯内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会向西洒出,C正确。
7.答案:C
解析:本题以图像为载体,考查图像信息处理能力、模型建构思维能力和运用“速度”物理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图像可知,时,时,;则甲车的速度为,乙车的速度为,甲车通过18米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乙车通过18米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故乙车先到达Q处,两车到达Q处的时间差为。
8.答案:C
解析:由题图知,前10
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
m、200
m,甲车运动的路程大,故A正确;甲车到达600
m处所用的时间为20
s,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
s,乙车所用时间长,故B正确;在相同的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乙车不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甲、乙两车在40
s内通过的路程均为,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9.答案:80.4;静止
解析:由图知,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汽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为:;
小明乘车通过海底隧道过程中,小明以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两者没有位置变化,所以小明是静止的.
10.答案:(1)飞机
(2)斜向下俯冲
解析:本题通过飞机飞行特点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英文简称STSE)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对科学和技术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
(1)由题意可知,跑道与飞机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当以飞机为参照物时,跑道是向后运动的。
(2)当飞机斜向上爬升时,试乘员以飞机为参照物,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倾斜向下;当飞机斜向下俯冲时,试乘员以飞机为参照物,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倾斜向上;当飞机竖直向上爬升时,试乘员以飞机为参照物,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是水平的,且与飞机的距离越来越远。
11.答案:甲;60
解析:由图像知道,甲、乙运动路程时,,,由知道,
即甲车的速度大。
由图像知道,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60m。
12.答案:(1)②④
(2)90
解析:(1)小雨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认为树木是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是与树木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的小雨自己和行驶的列车,故②④正确;
(2)列车的速度为。
13.答案:(1);(2)小(3)C
解析:(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由题干可知:小车通过段的路程为,时间为,则平均速度。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3)按照图乙测量小车的运动路程可知,到达B点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应该等于,到达C点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应该等于;段运动的路程为,所用时间是正确的,可见只有段的路程、时间是正确的;所以根据只能求段的平均速度,故选C。
14.答案:(1)A
(2)纸锥下落的速度与扇形纸片的半径无关,与纸锥的锥角有关,纸锥的锥角越大,下落的时间越长,下落的速度越小
(3)B
解析:(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得快慢,应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图乙A中两纸锥下端的高度相同,B中两纸锥上端的高度相同,而落地时下端触地,故应选A中的位置释放,然后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
(2)根据表格中编号为1、2的数据知,下落的高度、扇形纸片的半径相同,纸锥的锥角不同,纸锥的锥角越大,下落的时间越长,下落的速度越小;根据表格中编号为1、3的数据知,下落的高度、纸锥的锥角相同,扇形纸片的半径不同,下落的时间相同,下落的速度相同,即纸锥的下落速度与扇形纸片的半径无关。综合分析可得出结论:纸锥的下落速度与扇形纸片的半径无关,与纸锥的锥角有关,纸锥的锥角越大,下落的时间越长,下落的速度越小。
(3)由(2)知纸锥的锥角越大,下落的时间越长,下落的速度越小,由于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所以4号纸锥的下落时间长,下落的速度小,即5号纸锥先到地面,故B正确。
15.答案:(1)100
km/h
(2)1.2
h
(3)120
km
解析:(1)从图甲中可知汽车此时的最快速度不能超过100
km/h;
(2)从图甲的标志牌到运城需要的时间最少为:;
(3)图乙所示的速度是80
km/h,汽车行驶的路程:。
16.答案:(1)108;(2)36
解析:(1)整列火车都在大桥上行驶的路程
火车的速度
火车的速度108km/h;
(2)整列火车全部通过这座大桥行驶的路程
根据速度公式,整列火车全部通过这座大桥需要的时间
全部通过这座大桥需要的时间为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