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3 13:1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部编版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第一首词,是所选三首宋词的第一首。这篇课文选择的三位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的作品,兼顾了宋词豪放与婉约的两种典型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本词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学习该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特别是对苏轼这位旷世奇才的官场经历及其思想经历要有一定的了解,从词人身上体会他面对人生“苦难”的旷达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苏轼的《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浣溪沙》》等作品,对作者应该是比较熟悉,而如何鉴赏古典诗词,还是处于较茫然的状态。初中对于古诗词的考查不外乎就是默写,几乎这两年都不考查简单的鉴赏题型。故对刚上高一的学生而言,由简单的识记到理解再到鉴赏,还需要一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好,但对于诗歌教学而言,与上一单元的诗歌比较,词相对浅显一些。在高中第二单元学习本词,培养学生喜欢诗词的兴趣应该是首要的,可以借助多媒体,利用配乐诗朗诵,有趣的词人简介小视频等,由朗读入手,再对本词进行解读,讨论探究,最后进行扩展延伸,多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慢慢爱上诗词。
三、教学设想
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视频展示、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调。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点拨本词的语言特点、手法、思想感情等。联系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本词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释、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本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高一阶段,学生在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了古典诗歌,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现在的学生对西方文化、前卫文化了解甚多,相对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上可以侧重于对词中文人情感的探究,进行文化上的拓展。
(一)在本课教学上根据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通过反复诵读,合理地进行想象,感受本词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体会婉约词与豪放词的不同魅力。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本词,感受词人被贬黄州时的精神世界,体会词人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
通过课外推荐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苦难”。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品味作品语言,领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人生如梦”的内涵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学习法、讨论点拨法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辅助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激趣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序言里说“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象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如果让你给苏轼一个评价,你怎么说?也许只有更多地了解他及他的作品才有发言权。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知识导入可以快速地将学生带入课文学习情境中)
(二)自主学习检查内容和方法
1.对苏轼,你了解多少?
知人论世:结合《导学教程》“知识卡片”和PPT。
2.你知道多少关于宋词的“豪放派”的知识?
文学常识:见《导学教程》“知识卡片”和PPT。
3.你能准确朗读这首词吗?
检查朗读,看同学们能否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4.你独立完成了[预习梳理]部分练习吗?
课前教师批改部分,然后要求各小组间相互检查。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三)组织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分析文本
A、上阕:
1.词章写了什么内容?上阕着重是在写什么?
明确:以长江为背景,着重在写赤壁的壮丽景色,并称颂当时的英雄人物。
2.
开头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3.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
?
以此点明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
4.上片又具体写了那些景?请从词中找出?
明确: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
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
6.“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在全词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又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总结上阕,引起下阕。?
7.学生自读上阕,体会景中之情,总结上阕内容。?
小结上阕: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设计意图:1、通过学生们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有感而发,有情能言,有心能悟;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享问题的成果展示,进一步感悟豪放词语言的独特魅力。3、教师通过一定的点拨进行有效的展示评价。)
B、下阕:
1.下阕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回忆什么?感慨什么??
前五句:所忆——周郎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后五句:所感——自己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下阕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明确:周瑜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
苏轼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
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以上这些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
3.词人为什么只写周瑜,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又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人物
周瑜
苏轼
年龄
34岁
47岁
婚姻
幸福美满
三十丧妻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务
东吴都督(24岁)
黄州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设计意图:形象对比,领会神伤)
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
?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待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
4.下阕后五句作者是怎样抒发人生感慨的?
?
明确:“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热诚向往。但想到自己头发斑白,空有才华,一事无成,作者用自嘲的方式表现自己的伤感,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与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所以最后诗人以酒酹月,表现自己的伤感。
?
5.下阕中“人生如梦”是在感叹什么?结句“一尊还酹江月”是不是太消极了?
“人生如梦”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人生如梦一样

(短暂、虚幻、无常、飘渺…)
教师:“人生如梦”我更倾向于作者是在感叹“人生短暂”。依据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永远滚滚滔滔,千古人物不过风流一时,在永恒的自然面前,再大的功业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依据二,这层意思在同时期的《赤壁赋》中表现得十分明确,借客之口表达人生苦短,江月永恒的悲哀。
〔PPT展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结句非消极之语
〔PPT展示《赤壁赋》的相关内容:“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既然人生犹如梦一般短暂,所有风流人物也都随着大江而洗涤荡尽了,那么又何必过于执着呢?那就放下吧,人生的内容并不仅仅是这些。“一尊还酹江月”显示作者的感情由惆怅伤感中解脱出来,复归于平静。表现了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胸襟。
6.朗读下阕,总结下阕内容。
?
下阕第一层描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设计意图:1、通过学生们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有感而发,有情能言,有心能悟;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享问题的成果展示,进一步理解体会“人生如梦”的内涵和作者的人生态度;3、教师通过一定的点拨进行有效的展示评价。)
C、内容探究:
???
俞文豹《吹剑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东坡豪放词的风格可见一斑。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
明确:1、描绘壮丽之景。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2、刻画豪迈之人。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3、抒发壮志豪情。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
(四)课外拓展
1、苏轼的涅槃之路
苏轼的人生几度沉浮。他并非天生就是那么超脱的。苏轼曾经想过自杀。
〔PPT展示〕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7月29日的夜晚,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有一艘官船停在太湖里,这个船上有一伙官兵,一个钦犯叫苏轼。那年是44岁,他一生活了66岁。原本是在湖州做知州的,朝廷突然派人将他抓捕,连夜押走。船舶坏了,在这里休息。苏东坡心情焦虑,弟弟曾派人送信告诉他,罪名很重,诽谤朝政,命运不测。他想,此时此刻跳进湖里,了此残生。对于古代的士大夫来说,士可杀不可辱。但是,当时官兵看管得很严。也由于对弟弟有很深的感情,于心不忍。在自杀的关口停下了脚步。
苏轼在黄州走向了人生的成熟,在黄州山水的慰藉和启迪中,从“小我”实现了“超我”的蜕变。
〔PPT展示〕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2、苏轼“超脱”的内涵
苏轼的超脱是随遇而安,坦对现实;是懂得放下,积极生活。这绝不是对人生无追求的得过且过或遇到一点挫折困难就放弃,而是对命运的坦诚拥抱和个人生命的充分绽放,其本质是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苏轼的超脱,是大度的包容,是历经风暴雨骤后的云淡风轻,是直面多舛人生的坚韧和豁达,是阅尽生活波澜、看遍世事变迁、熔铸儒道佛思想精髓的生命智慧。
3、苏轼的“超脱”给我们的启示
〔PPT展示〕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人生是应该有所追求的。对于年轻的我们,需要奋斗。
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面对绝境,不妨放下,换一条路,继续前行,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设计意图:引领提升,指导人生)
(五)全文总结
1、全词总结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2、朗读传情
(设计意图:把握特点,以声传情)
(六)作业布置
1、比较《雨霖铃》与《赤壁怀古》运用意象、表达情感上的特点。
2、课后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余秋雨《东坡突围》
莫砺锋《东坡的文化意义》(扬州讲坛)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拓展视界)
教学反思
本词意蕴深厚,以学生的兴趣和阅历要读懂的确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学中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时时牵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故考虑创设情境,设疑引导;不时插入一些新鲜的材料。二是搭建合适的梯子,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到。比如赏析写景部分,指导学生抓关键词,想象还原,感受赤壁的壮阔雄奇,从而领略作者胸中的“丘壑”;赏析怀古抒怀部分,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比较异同,进而理解“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自嘲中所蕴藏的功业未就的苦涩、酸辛、惆怅和伤感,并通过个性化解读、对话交流、比较异同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的人生感慨与人生态度。对苏轼“放下”“超脱”的深入解读及其拓展正是本教学设计的亮点所在。
板书设计
(衬托)
写景
(对比)
思人
(动作)
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