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2、掌握地表形态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的具体影响。
3、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的概念及分类:
聚落: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房屋建筑、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的集合体。
分类:城市
乡村
乡村和城市的区别:城市:规模大,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乡村:规模小,以农业人口为主
阅读P46
半坡村落
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
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建于距今6800~6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先民在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的河流阶地上,建造的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该遗址表明当时的村落已经有了初步的功能分区,如居住区,公共活动区,制陶区,墓葬区,防御壕沟等。在我国,类似的遗址还有许多,这些遗址大都坐落在河流阶地上,这说明先民在选择居住地时,已充分考虑到地形和水源对聚落的影响。
半坡村落分布在河流阶地上,河流的凸岸。
阅读P46
半坡村落
半坡村落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居住环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供水充足利于发展耕作业。且因为凸岸水浅、水流缓而取水方便;便于水运;河流阶地位置较高,不会受到洪水威胁。
地形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选址河流阶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供水充足;水运便利;少洪涝;利于发展耕作业。
聚落选择凸岸:水流缓,水浅,取水方便;凸岸流水沉积显著,不断淤积土地,土壤肥沃,且用地面积不断扩大;泥沙淤积使地基稳固,利于房屋设施的建设;比凹岸洪涝灾害少。
丽江古城
丽江坐落在云贵高原上,丽江坝子西北部,海拔2400米,她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流(东诃、中河、西河)引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流流贯大街小巷。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造就了独具风情的高原水乡。
活动P47:
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丽江古城的建设,利用了当地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坝子平坦开阔。
北面山地抵御秋冬季西北风,东南面比较开阔,利于接纳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使其冬无严寒;古城坐落在云贵高原上,地势较高使得其夏无酷暑。
活动P47:
地形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选址河流阶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供水充足,少洪涝,利于发展耕作业。
聚落选址凸岸:水流缓,水浅,取水方便;凸岸流水沉积显著,不断淤积土地,土壤肥沃,且用地面积不断扩大;泥沙淤积使地基稳固,利于房屋设施的建设;比凹岸洪涝灾害少。
聚落选址冬季风背风地带、阳坡:高大地形阻挡寒冷冬季风,阳坡光照充足,气候较为温暖。
在低纬热带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海拔较高处:气候凉爽。
相反,普遍高寒的地区,聚落多分布在谷地:海拔较周边低,气候相对温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较为平坦,利于农耕。例如:青藏高原上,聚落分布在谷地。
塔里木盆地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河流和交通线的关系?
聚落分布在①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中下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高山冰雪融水提供充足灌溉水源,利于农耕。平坦地区交通便利。②沿交通线分布。③沿河流分布。
活动P47:
地形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选址河流阶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供水充足,少洪涝,利于发展耕作业。
聚落选址凸岸:水流缓,水浅,取水方便;凸岸流水沉积显著,不断淤积土地,土壤肥沃,且用地面积不断扩大;泥沙淤积使地基稳固,利于房屋设施的建设;比凹岸洪涝灾害少。
聚落选址冬季风背风地带、阳坡:高大地形阻挡寒冷冬季风,阳坡光照充足,气候较为温暖。
在低纬热带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海拔较高处:气候凉爽。
相反,普遍高寒的地区,聚落多分布在谷地:海拔较周边低,气候相对温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较为平坦,利于农耕。例如:青藏高原上,聚落分布在谷地。
聚落选址山间盆地低地(避开陡崖底部)、冲积扇洪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利于农耕。地形平坦,利于交通建设。陡崖底部有滑坡威胁。
总之,聚落分布在平原地区最优: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利于农耕;利于交通建设;节省建筑投资。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利于人口大规模聚居;因此聚落规模大,聚落形态为团聚型或棋盘式。
山区地区地势起伏大,出行不便,不利于人口聚居;因此聚落规模小,空间分布分散。
区分平原与山区聚落的差异及成因
活动P46:
地形对聚落规模、形态的影响
平原地区:聚落规模大、团聚型、棋盘式、人口多。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利于农耕;利于区域平面布置,节省建筑投资;利于交通发展。促进聚落规模的扩大。
低山丘陵地区:聚落规模小、分散、人口少。原因: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限制了聚落的发展。
河网密布的地区:聚落呈带状分布。原因:水运便利,水源供应充足,河流两岸地势地平,土壤肥沃,利于农耕和交通的建设。
山区聚落
条
带
状
(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活动1
P49
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海拔越高,坡度越陡,地面交通修建难度越大,成本越高,交通线路密度越小。
活动2
P49
四川省地形复杂,大致上分为两部分: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四川盆地。盆地中部又有平原、丘陵和低山等。不同的地形区,交通线路布局方式不同,交通线路形态也各有差异。读图,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
思考:
四川省大致可分为哪两个地形区?地形有何特点?
西部川西高原
东部四川盆地
川西高原:海拔较高,地形崎岖,起伏大。
成都平原:地形平坦
活动2
P49
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
川西高山峡谷,交通线路较稀疏。沿河谷或沿等高线呈“之”字形分布
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地势较平坦,交通线路较稠密。一般呈网络状。
(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平原:交通线路较稠密。一般呈网络状。
原因:
山区:交通线路较稀疏。公路沿河谷或沿等高线呈“之”字形分布。
原因:
地形平坦,利于施工,筑路成本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需求量大。
起伏较小,工程造价低;运行安全。
阅读
P50
雅西高铁从四川雅安到西昌,全长240千米,于2012年4月全线通车。雅西高速由四川盆地边缘向横断山区高地爬升,线路展布于崇山峻岭之间,平均每向前延伸1千米,海拔就上升7.5米,被称为天梯高速云端上的高速公路。
科技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
雅西高铁
(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平原:交通线路较稠密。一般呈网络状。
原因:
山区:交通线路较稀疏。公路沿河谷或沿等高线呈“之”字形分布。
原因:
地形平坦,利于施工,筑路成本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需求量大。
起伏较小,工程造价低;运行安全。
技术的进步,高速公路、高铁通过桥隧工程克服地形限制在崎岖山区修建。桥隧工程的优势:1.线路短;道路起伏小,利于提速,节省运输时间、燃料。2,克服地形高程上的障碍,运行安全。3.减少落石造成危险,4.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地表形态对其它交通建设的影响:
地形对港口建设的影响:1.沿岸地形平坦,利于港区平面布置。2.水深,少泥沙淤积。3.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地表形态对其它交通建设的影响:
地形对桥梁选址的影响:水下地基稳固,水浅,利于桥基建设。两岸平坦,利于施工。
地形对河运选线的影响:平坦地区,水流平稳,利于河运。
地形对航空港选址的影响:1.避开洼地,盆地,因为易积水,易多雾,不利飞机起降。2.选择平坦、略有坡度的地形,利于排水。3.周边少高地、少高大障碍物。地形对管道选线的影响:尽量少穿越山地河流,选择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避开断层活动多发区。
杭州湾跨海大桥
地表形态对其它交通建设的影响:
地形地质对隧道工程选址的影响:背斜。原因:天然拱形,稳固。不易透水。
山高谷深地区多桥隧工程。
地形对海运选线的影响:要求水深,避开暗礁。
交通建设共同要求:避开滑坡,泥石流,地震断层活动多发区,地质稳固,保证运行安全。
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交通线路选线除了考虑自然条件,也要考虑经济、社会、技术和生态等方面因素。
阿尔卑斯山区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自然灾害)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资源开发、政治因素对交通需求的影响)
生态环境
科技
基础条件
决定条件
基础条件
保证条件
河谷地形呈现东西走向,铁路沿河谷延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区利于城区平面布置,导致城区布局呈现东西走向。
黄
河
为什么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
活动
P51
兰州市是一个典型的河谷型城市,黄河自西向东流贯该市。城区南北两侧山峦对峙。城市主体集中于黄河河谷,并沿着河谷向外围扩展。
沿岸地形平坦,河流淤积肥沃土壤,黄河提供充足水源,利于农耕。
人口分布集中。地形平坦,利于交通建设。
据相关知识,推断兰州城区走向。
地形影响聚落的形态、分布、规模和发展。
以兰州城区为例,讨论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布局、密度形态和走向。
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影响: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平整土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旅游农业的发展。
修筑梯田:
地形条件:缓坡
活动1
P53
坡地开垦与梯田耕作,哪种方式利于保持水土?
修水库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对上游库区:水位抬升,流速减缓,淤积加快;入库河流形成河口三角洲;库岸崩塌,滑坡加剧;水位上涨,压力增大,渗漏增强,地下喀斯特复活。
对下游:水库截流,下游水量减少,含沙量下降,湖泊萎缩;水库截流,下游水量减少,冲刷减弱,河床淤积,变浅变窄;当库区清水下泄,冲刷增强,下游河床侵蚀,河床粗化。
对河口:入海口三角洲萎缩,盐分增加。
修水库:
条件:多浅滩;人多地少,用地紧张;资金充足,建筑技术水平高。
影响:扩大用地面积,缓解人地紧张的局面;破坏海岸带生态环境;地理位置重要,填海造陆利于维护领土及海洋权益。
填海造陆:
探究
P45:郭亮村
河南辉县郭亮村地处太行山深处,背靠高山,前临绝壁,一条长约2千米的巨大悬崖隔开了村庄与外界的联系。自1972年开始,村民们花了5年多时间在绝壁中凿出一条长约1300米的挂壁公路__发郭亮洞,终于打开了村庄与外界交流的通道。如今郭亮村已成为知名旅游地,当地独具特色的村落和民风风俗,吸引着各地艺术家前来创作。
挂壁公路开凿前,郭亮村是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当地村民的活动,制约了该村的发展?
地形封闭,交通不便,制约了该村的发展。
探究
P45:郭亮村
一条公路,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议一议,挂壁公路的开凿对郭亮村具有哪些重要意义?据此讨论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意义:郭亮村挂壁公路的开凿,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加强了对外联系;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农产品外运,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类遵循自然规律,改造地表形态,如修建梯田、修筑水库、填海造陆,就会产生有利影响。
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破坏地表形态,如:坡地开垦、烂挖浅滩,就会产生不利影响。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