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上《微小世界》单元教学设计
)1.放大镜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塘小学
赵丽娜
【教材简析】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学生使用过放大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带着新的问题,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发现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续学习观察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
本课聚焦部分提出了“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的问题,明确了本课的研究对象是“放大镜”,实现了从使用放大镜到研究放大镜的转变,问题指向放大镜的结构特点,引起学生观察镜片的兴趣。探索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通过三种不同功能镜片的比较,发现放大镜与其他两种镜片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从而了解放大镜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初步建立放大镜镜片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第二个活动是比较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这一活动指向凸度对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影响。在研讨环节中,“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这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地思考。在拓展部分,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自制放大镜,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放大镜特点的理解,通过活动,认识到和放大镜一样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具有放大功能。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他们知道放大镜的功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观察过放大镜的结构,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关系并不了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学生通过使用放大镜知道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多种镜片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学生通过资料阅读和实践操作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发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
学生通过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学生通过“自制放大镜”活动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结构的镜片的活动,表现出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学生通过资料阅读,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认识到从用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学生通过课堂交流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等许多方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知道放大镜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难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发现放大镜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放大镜、放大镜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镜片、同直径不同倍数的三个放大镜镜片、圆底烧瓶、水、烧杯、学习单。
【教学过程】
聚焦:放大镜的使用和作用(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放大镜]
1.出示放大镜,这是什么?
揭示课题:放大镜(板书)
2.提问:你知道哪些地方会应用到放大镜?
(预设:珠宝玉石鉴定、学生观察小动物、精密仪器修理、考古文物研究、农林专家研究植物、公安物证检验……)
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用到放大镜。
3.实践:你会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么?
学生操作演示并介绍使用方法。
(预设:镜动,物不动;物动,镜不动;看到大而清晰的图像)
4.提问:通过观察指纹,你发现放大镜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
放大镜作用: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二、探索和研讨:放大镜镜片特点(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同直径不同倍数的三个放大镜、学习单]
过渡:放大镜的这种功能与它的镜片有关,那么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观察”、“比较”的科学学习方法来找找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特点吧!
(一)观察比较放大镜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
放大镜的镜片
玻璃片
近视眼镜的镜片
能否放大物体
特点
(简图+文字)
1.指导:通过使用三种镜片观察文字并将观察发现记录在表格第二行,可以用简图或文字来表述镜片的特点。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交流:
(1)放大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从侧面观察,放大镜镜片有什么特点?请你将它画下来。
(预设:放大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图像,从侧面观察发现它中间凸出,比较厚,边缘比较薄。)
玻璃片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画画它的特点吗?
(预设:玻璃片不能放大物体图像,从侧面观察它是厚薄均匀的。)
(3)近视眼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图表示吗?
(预设:近视眼镜的镜片不能放大物体图像,从侧面观察它是中间有点凹进去的。)
(4)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和不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预设:中央凸出,比较厚,边缘比较薄。)
(5)这三个镜片虽然有一些不同,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预设:都是透明的。)
研讨: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预设: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小结:我们发现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是透明的,人们把放大镜的镜片也叫凸透镜。
(二)观察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过渡:这是三个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他们的镜片会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再一起通过“观察”、“比较”的科学学习方法来探寻答案吧,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放大3倍
放大5倍
放大15倍
镜片侧面观察
(用简图表示)
1.学生分组观察对比三个放大镜。
(建议把三个镜片一起水平放在平整桌面上,从侧面观察。)
2.交流发现:通过观察和比较,我发现放大15倍的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更大。
概念说明:我们把凸透镜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叫凸度。
3.研讨: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预设:凸度不同)
4.分别用三个放大镜观察文字,再比较一下,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5.学生实验后研讨: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预设:用三种镜片分别观察文字,我发现用放大15倍的镜片观察的图像比用放大5倍的镜片的图像更大而清晰,所以我觉得镜片的放大倍数跟凸度有关。)
6.追问:有什么关系?
小结: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三、拓展:自制一个放大镜(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圆底烧瓶、水、烧杯]
过渡: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中央厚、边缘薄且透明的物体可以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你想用身边的材料自制一个放大镜么?
1.用圆底烧瓶“自制一个放大镜”。
(1)提问:如何制作?
(预设:在圆底烧瓶里用烧杯加满水)
(2)提问:如何检验它是否具有放大功能?
(预设:观察书本上的文字,如果被放大,就说明具有放大功能)
(3)学生制作并检验。
(4)提问:为什么加满水的圆底烧瓶也具有放大图像的作用?
(预设:具有放大镜的结构特点: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提问:你还可以选择什么材料,怎样自制一个放大镜?
(预设:圆柱形玻璃杯、保鲜袋、烧杯装满水;冰块磨成中央厚边缘薄形状、载玻片上滴水滴、在铁丝圈中滴水……)
小结:只要具有放大镜的结构特点的都具有放大作用,期待你的创新!
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放大镜的作用,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了放大镜的结构特点以及了解了如何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放大镜,使我们对放大镜有了更深的认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利用放大镜来进行观察,发现更多微小世界的秘密。
【板书设计】
1.放大镜
一、作用:放大物体图像
二、特点: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三、放大镜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作业设计】
1.为看到放大倍数更大物体的图像,小科可以选择(
)的放大镜。
A.凸度大
B.材料好
C.直径大
D.透明度好
2.我们在海洋馆里,看到圆柱形鱼缸里的鱼(
)。
A.比实际大
B.比实际小
C.不一定
D.和实际一样大
3.清晨,小科发现透过叶片上有露珠的地方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叶脉结构,这是因为露珠类似于放大镜具有
、
的结构。
5(共14张PPT)
1.放大镜
聚焦:
你知道哪些地方会用到放大镜?
珠宝玉石鉴定
学生观察动物
精密仪器修理
农林专家研究
公安物证检验
考古文物研究
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用到放大镜。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放大镜有什么作用?
方法:观察
比较
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
探索:
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
和近视眼镜的镜片
不同镜片观察几种物体的比较
放大镜的镜片
玻璃片
近视眼镜镜片
能否放
大物体
特点
可以放大物体图像
不能放大物体图像
不能放大物体图像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镜片有什么特点?
凸透镜
研讨:
3倍
5倍
15倍
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镜片
观察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
放大3倍
放大5倍
放大15倍
镜片侧面观察
(用简图表示)
凸度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凸度
放大镜镜片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
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为什么加满水的圆底烧瓶也具有放大图像的作用?
自制放大镜
拓展:
你还可以选择什么材料,怎样自制一个放大镜?
自制放大镜
小
结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中间厚边缘薄且透明的物体可以把图像放大。放大镜又叫凸透镜,现在已经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