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饮 酒
陶渊明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背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饮 酒
陶渊明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
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
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饮 酒
陶渊明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
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
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根据提示背诵本诗
行 路 难
李 白
行 路 难
李 白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行 路 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开始
暂停
停止
zūn
zhù
sè
行 路 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
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
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黄河冰塞住河流,
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
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啊,行路难,
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这首诗充满了隐喻。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本来就有慷慨悲歌的韵味,加之诗人对自己政治追求的含蓄表达和形象描述,使诗意更加扑朔迷离。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推敲诗意,这首诗当是李白入长安求仕无路时的作品,所以既作激愤之语,亦存有“长风破浪”之志。
诗歌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行路难》的主旨是什么?
行 路 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
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
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黄河冰塞住河流,
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
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啊,行路难,
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根据提示背诵本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
选自《杜工部集》。杜甫,唐朝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称为“诗圣”。
诗仙、诗魔、诗鬼、诗佛,分别是谁?
(李白、刘禹锡、李贺、王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为:被。歌:诗的体例。
意思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坏。
安史之乱,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溪筑草堂(茅屋)。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在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背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开始
暂停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惨
(2)群童抱茅……悲
(3)长夜难眠……哀
(4)广厦庇寒……愿
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又被雨水浇淋,但诗人想到的却不仅仅是自己,而是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之情由此可见。
思想内容
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关键语句
最末一段,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思想境界。
艺术特色
全篇重在揭露现实,结尾闪耀理想之光芒,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并体验到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岑参就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成为边塞诗的名篇佳作。
背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qiú
qīn
hàn
lán
qiāng
chè
yuán
开始
暂停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
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
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
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
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将军的硬弓都拉不开了,
都护的盔甲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
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
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
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
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
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
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将军的硬弓都拉不开了,
都护的盔甲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根据提示背诵本诗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
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
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 ,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背景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开始
暂停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
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并非无情无义,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
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并非无情无义,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根据提示背诵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