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7 22:4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托马斯·潘恩说过:“诉诸武力的办法是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接受了这个挑战。”他在《常说》小册子中痛陈英国的罪行,揭露英国的殖民暴政,号召北美殖民地人民勇敢战斗。
材料二:在面临国家分裂时林肯说:“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我们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折断”
材料三:奥巴马作为黑人的后裔当选为美国总统开创了美国历史的先河。追溯历史,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上,一艘艘满载黑人的船只不进驶过,他们被迫离开家园被运到美洲大陆。他们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为改变自身悲惨命运进行不懈的斗争。
第18课
(1)据材料一,指出为接受“这次挑战”“北美大陆”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美国独立战争
(2)据材料二,指出使双方“纽带紧绷”的焦点问题是什么?“绝不可折断”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众多黑人被迫远离家园进入美洲与哪一史实有关?在美国他们悲惨命运的改变与历史上哪一份重要文献有关?
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为维护国家的统一
“三角贸易”或黑奴贸易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
从17世纪——19世纪中期已经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通过什么事件确立的?
1、俄国1861年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
第19课
1.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俄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但是,与其他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
俄国 英国 法国
1850年 22.8万吨 228.5万吨 40.6万吨
1860年 29.8万吨 388.8万吨 89.8万吨
材料二:
1850年和1860年俄、英、法三国铁产量对比表
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起,俄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增多,交通运输业也有较大发展,对外贸易增加了一倍。
材料三:在当时的俄国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中近40%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他们没有劳动积极性,生产效率极低。农奴生活水平低下,也影响到国内市场的扩大,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地主在毒打农奴
“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一)改革原因
1.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农奴制严重威胁到沙皇专制统治,统治者被迫通过改革来挽救统治危机。
(根本原因)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时间:
人物:
目的:
内容:
影响:
1861年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挽救统治危机
内容:
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经济上: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自由劳动力
资金
国内市场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出自《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
(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农奴制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
进步性: ①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性质); ②有利于并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局限性: 这次改革很不彻底,留下大量封建残余。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在古代,日本是通过哪件事情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
大化改新
天皇
将军
大名
中下级武士

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



内忧:幕府统治已成众矢之的,极端孤立。
二、日本明治维新:
“黑船事件”
外患:美国首先敲开日本国门,外国势力渗入日本。
1868年,倒幕武装在京都附近的战斗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天皇开始掌握政权。
明治天皇名睦仁, 1867年继承王位1868 年以《易经》中“圣人向明而治”,改年号为明治元年。推翻德川幕府统治后,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日本使团出访欧美
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
1. 背景
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西方列强的侵略;
清朝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
国内武士阶层发起倒幕运动。
明治天皇的改革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
等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
经济上:
社会生活上:
军事: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技术。
允许土地买卖。
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近代化军队






三府七十二县
明治政府召开劝业博览会
日本赴欧美参观团出港
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
二、日本明治维新
1. 背景
2. 内容
3. 影响
明治维新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革?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那些影响?
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天皇陛下的变法诏书果然起到了作用,现在我们的生活完全因为变法而改变了。
穿西装的政府官员
剪发
理发馆的生意越来越好,大家都剪掉了丑陋的发髻,政府官员都脱下了繁琐的和服,换上了轻便的西装。
国营企业——纺纱厂
太郎做工的工厂现在由国家经营,全部换上了外国的机器,现在生产的布匹已经买到外国去了。
东京—横滨铁路通车图
东京和横滨之间都修通了火车,以后去横滨伯父家里过元旦节就更加方便了。
东京街头的燃气灯
东京街道上装上了燃气灯,黑夜有如白昼,再也不用担心走夜路会找不到路了。
明治时期的小学课堂
美惠子也到街上的小学堂上学去了,德川家尊贵的大小姐也愿意嫁给太郎做我们家的媳妇,这在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日本海军舰队
听说天皇陛下准备对清国开战了,次郎也被征去当了海军。好日子没过上几年,又要打仗了。唉……
(三)评价日本明治维新
1、性质:
是天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积极性: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是日本历史重大的转折点。
3、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日本从“锁国”到被迫“开国”,进而主动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历史性转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历史启示?
1、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2、科教兴国
3、善于向他国学习,取其精华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有哪些相同点?
资产阶级改革
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本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自上而下
性质
方式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日本、中国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改革。
(1)日本、中国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改革分别是什么?
(2)两国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
(3)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对本国的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4)由此我们得到的认识是什么?
(1)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2)背景:都面临民族危机
(3)结果的不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
影响的不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中国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4)认识:
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要走富国之路,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我会选:
1、俄国废除农奴制的主要原因是(  ) A、沙皇不喜欢农奴的存在      
B、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农奴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D、地主阶级的反对
2、1861年改革中,农奴“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这块份地是 ( ) A、沙皇赏赐的
B、地主分给的  
C、政府低价卖的
D、农奴出高价赎买的
B
D
3、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它对日本社会所起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
A、使日本结束了闭关锁国的历史
B、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C、使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D、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C
史料解读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1)材料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请回答:
农民暴动;
农奴制改革
挽救沙皇统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