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济南的冬天 公开课课件(共26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济南的冬天 公开课课件(共26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3 18:11:32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新课导入
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怎样的,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
有人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就全赐给了济南。”同学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夏天最美的地方在瑞士,春天最美的地方在西湖,秋天和冬天最美的地方就在济南。能作出这样的评价,说明在评价者心里,济南的地位非同一般。)
那么大家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谁吗?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
(学生浏览课下关于作者的介绍,然后老师简单补充写作背景。作者老舍,北京人,但是在济南生活了四年,对济南情有独钟,说济南是他的第二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有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好。
新课导入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拭写的方出休人晃物描写中融人的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3.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品味课文精羊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领会自然之美,体会写景技巧。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有“人民艺术家”之称。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及运用的群众语言,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断魂枪》等。
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略有改动。
老舍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多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他的“第二故乡”。
本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字词清单
读读写写
xiānɡ
把东西嵌到物体上,或在物体外围加边。
shì
zhuó


kuān
chɑnɡ
zhù
chénɡ
línɡ
tǎn
dūn

xiá
pínɡ
zǎo
只,仅仅。
镶(

单单
安适(

着落(

慈善(

肌肤(

秀气
宽敞(
)贮蓄(

澄清(

空灵(

地毯(

伦敦(

响晴
一髻儿(

狭窄(

绿萍(

水藻(

多音字


)澄清

)澄清
chénɡ
dènɡ


)单单

)单于
dān
chán
【串句记忆法】
1.他正在济(jǐ)南的救助站接受救济(jì)。
2.夏天的早晨,红日露(lòu)面,露(lù)水便会慢慢地隐身而去。
形容词,清亮;动词,弄清楚(认识、问题等)

)姓单
shàn
动词,使杂质沉淀,液体变清
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
多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马脚”“露一手”。
镶(

xiānɡ
壤(

rǎnɡ
形近字
镶嵌
土壤
长时间地站着。
【口诀记忆法】贮(zhù)蓄粮食好过冬,伫(zhù)立花径嗅芬芳。
贮(

zhù
伫(

zhù
贮蓄
伫立
晴朗无云。
安静而舒适。
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形容蓝得发亮。
灵活而不可捉摸。
词语集注
响晴
安适
形容天气好。
近义词:安逸。
着落
常用于事物,很少用于人。
慈善
空灵
可形容景色或诗文。
蓝汪汪
相同点
不同点
辨析
词语巧辨
贮蓄——储蓄
都有“积存、储藏”的意思。
“贮蓄”指储存、积聚,对象包括粮食、物品、金钱等。使用范围比“储蓄”更大。
“储蓄”指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或物积存起来,多指把钱存到银行里。使用范围比“贮蓄”小。
1.动物们常会在秋天(
)过冬的食物。
2.他把积攒下的钱拿到银行(
)起来。
贮蓄
储蓄
二、鸟瞰全文
1.给画题词,抓主句。
读课文之前,大家先看文中的插画,并在插画的右下角写上这幅画的名字:《济南的冬天》。
这幅画的左上角,有大量的留白,我们不妨给它补点文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文字,适合作为这幅画的配图文字。
【交流点拨】第二自然段: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把这段话结尾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交流点拨】这就是个理想的境界。
把这句话工工整整地抄写在这幅画的左上角,当作配图文字。最后用破折号注明作者老舍。
【交流点拨】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就是个理想的境界。—老舍
全班抄写完毕后,齐声朗读。
2.概括特点,析条件。
老舍先生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说冬天的济南是个怎样的地方?
【交流点拨】理想的境界。
作者概括了这个“理想的境界”具备哪些条件?
【交流点拨“一个老城”说明它历史悠久,“有山有水”说明它具备好的地理条件,“暖和舒适”说明它具备好的气候条件。
教师补充:据说济南的历史有3000多年,但是设置济南郡却是在汉代,距今2216年。济南城多是石墙,历史底蕴丰厚,散发着古香古色的魅力之光。
三、品读课文
1.感受气候特点。
(1)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是“温晴”的。作者具体怎么解释清楚的?
【交流点拨】温晴就是有阳光,没有一点风声,没有一点雾气,一点也不毒。无风声(与北平比),无雾气(与伦敦比),无毒日(与热带比)。
(2)“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承上启下。
2.感受地理特点。
有了良好的气候特点和特殊的历史条件,我们再来看看济南冬天的地理条件:有山有水。那到底济南有什么样的山,又有什么样的水,才共同完成了一个“理想的境界”呢?
(1)赏“山”。
“三面包围的小山”给人带来怎样的感觉?
【交流点拨】温暖、慈善……
“下点小雪的山”给人怎样的感受呢?用原文的词回答。
【交流点拨】秀气。
全班齐读本段。边读边完成:找出方位词,划出关键句,总结各个位置的特点?
山上:树尖上有雪就像日本看护妇,美丽温柔,秀气。
山尖:全白了,仿佛给蓝天镶上了上道银边,美妙精巧,秀气。
山坡:草地上有的地方有雪,像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美丽诱人,秀气。
山腰:小雪在夕阳的照射下,像害羞的姑娘,娇美动人,秀气。
城外:卧着小村小雪的远山。
作者说这是一幅小水墨画,这幅画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交流点拨】淡雅、安详、舒适、和谐。
把“卧”字换一下:山坡上坐落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堆着点雪,这样改好不好?
【交流点拨】不好。卧,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庄的小和雪的少,仿佛躺在母亲怀里,写出了远山的安详、宁静、舒适、和谐。
教师板书:
有三面包围成摇篮的小山——温暖,慈爱
有山
有小雪覆盖着的山——秀气,美好
有城外卧着小村小雪的山——宁静,祥和
(2)赏“水”。
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水呢?
【交流点拨】济南冬天的水冒着热气,不结冰。还有绿色的精神。还有很清的水。
教师板书:
有冒着热气的水(热)
有水
有绿意盎然的水(绿)
有蓝汪清亮的水(清)
(3)赏“境”
读完全文,大家觉得济南的冬天好不好?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我们不妨把我们刚才看到的山和水的特点代入到先前的配图文字“有山有水”里去,再大声朗读一遍。
【交流点拨】一个老城,有三面包围成摇篮的温暖、慈爱的小山,有小雪覆盖着的秀气、美好的山,有城外卧着小村小雪的宁静、祥和的山,有冒着热气的水,有绿意盎然的水,有蓝汪清亮的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就是个理想的境界。
四、探究主旨
我们一起欣赏济南的山和水,作者引领我们感受了一个不一样的冬天。难怪作者最后一段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大家发现没有,题目明明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却偷换了顺序,变成了“冬天的济南”,这是不是个错误?
【交流点拨】这就是作者描写济南的冬天的最终目的,也就是文末才揭示了本文的主旨:作者通过写济南的冬天,表达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五、课后作业:
课后,再去读读《济南的冬天》的姊妹篇《济南的秋天》,结合《春》学到的写景方法,写一篇作文《____(填地名)的____(填季节名)》。
温馨提示:
u
学习用对比比喻拟人写景
u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
u
学习多角度写景
u
学习虚实结合
u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写景
学习有层次写景。
六、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济南的冬天【统编七上语文市级获奖公开课教案配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拭写的方出休人晃物描写中融人的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3.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品味课文精羊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领会自然之美,体会写景技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就全赐给了济南。”同学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夏天最美的地方在瑞士,春天最美的地方在西湖,秋天和冬天最美的地方就在济南。能作出这样的评价,说明在评价者心里,济南的地位非同一般。那么大家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谁吗?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
(学生浏览课下关于作者的介绍,然后老师简单补充写作背景。作者老舍,北京人,但是在济南生活了四年,对济南情有独钟,说济南是他的第二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有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好。
二、鸟瞰全文
1.给画题词,抓主句。
读课文之前,大家先看文中的插画,并在插画的右下角写上这幅画的名字:《济南的冬天》。
这幅画的左上角,有大量的留白,我们不妨给它补点文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文字,适合作为这幅画的配图文字。
【交流点拨】第二自然段: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把这段话结尾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交流点拨】这就是个理想的境界。
把这句话工工整整地抄写在这幅画的左上角,当作配图文字。最后用破折号注明作者老舍。
【交流点拨】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就是个理想的境界。—老舍
全班抄写完毕后,齐声朗读。
2.概括特点,析条件。
老舍先生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说冬天的济南是个怎样的,地方?
【交流点拨】理想的境界。
作者概括了这个“理想的境界”具备哪些条件?
【交流点拨“一个老城”说明它历史悠久,“有山有水”说明它具备好的地理条件,“暖和舒适”说明它具备好的气候条件。
教师补充:据说济南的历史有3000多年,但是设置济南郡却是在汉代,距今2216年。济南城多是石墙,历史底蕴丰厚,散发着古香古色的魅力之光。
三、品读课文
1.感受气候特点。
(1)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是“温晴”的。作者具体怎么解释清楚的?
【交流点拨】温晴就是有阳光,没有一点风声,没有一点雾气,一点也不毒。无风声(与北平比),无雾气(与伦敦比),无毒日(与热带比)。
(2)“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承上启下。
2.感受地理特点。
有了良好的气候特点和特殊的历史条件,我们再来看看济南冬天的地理条件:有山有水。那到底济南有什么样的山,又有什么样的水,才共同完成了一个“理想的境界”呢?
(1)赏“山”。
“三面包围的小山”给人带来怎样的感觉?
【交流点拨】温暖、慈善……
“下点小雪的山”给人怎样的感受呢?用原文的词回答。
【交流点拨】秀气。
全班齐读本段。边读边完成:找出方位词,划出关键句,总结各个位置的特点?
山上:树尖上有雪就像日本看护妇,美丽温柔,秀气。
山尖:全白了,仿佛给蓝天镶上了上道银边,美妙精巧,秀气。
山坡:草地上有的地方有雪,像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美丽诱人,秀气。
山腰:小雪在夕阳的照射下,像害羞的姑娘,娇美动人,秀气。
城外:卧着小村小雪的远山。
作者说这是一幅小水墨画,这幅画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交流点拨】淡雅、安详、舒适、和谐。
把“卧”字换一下:山坡上坐落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堆着点雪,这样改好不好?
【交流点拨】不好。卧,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庄的小和雪的少,仿佛躺在母亲怀里,写出了远山的安详、宁静、舒适、和谐。
教师板书:
有山
有三面包围成摇篮的小山——温暖,慈爱
有小雪覆盖着的山——秀气,美好
有城外卧着小村小雪的山——宁静,祥和
(2)赏“水”。
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水呢?
【交流点拨】济南冬天的水冒着热气,不结冰。还有绿色的精神。还有很清的水。
教师板书:
有水
有冒着热气的水(热)
有绿意盎然的水(绿)
有蓝汪清亮的水(清)
(3)赏“境”
读完全文,大家觉得济南的冬天好不好?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我们不妨把我们刚才看到的山和水的特点代入到先前的配图文字“有山有水”里去,再大声朗读一遍。
【交流点拨】一个老城,有三面包围成摇篮的温暖、慈爱的小山,有小雪覆盖着的秀气、美好的山,有城外卧着小村小雪的宁静、祥和的山,有冒着热气的水,有绿意盎然的水,有蓝汪清亮的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就是个理想的境界。
四、探究主旨
我们一起欣赏济南的山和水,作者引领我们感受了一个不一样的冬天。难怪作者最后一段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大家发现没有,题目明明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却偷换了顺序,变成了“冬天的济南”,这是不是个错误?
【交流点拨】这就是作者描写济南的冬天的最终目的,也就是文末才揭示了本文的主旨:作者通过写济南的冬天,表达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五、课后作业:
课后,再去读读《济南的冬天》的姊妹篇《济南的秋天》,结合《春》学到的写景方法,写一篇作文《____(填地名)的____(填季节名)》。
温馨提示:
u
学习用对比比喻拟人写景
u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
u
学习多角度写景
u
学习虚实结合
u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写景
u
学习有层次写景。
六、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