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8 06:4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与意义。
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4.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体会人民民主的意志得到反映的喜悦,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的认同.
2010年江苏考试说明: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召开,
全面展开筹建新中国政权的工作。
(1)背景:
①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②新政协筹备会的召开。
(2)时间地点:1949.9北平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634人,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
(3)内容
A、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B、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C、决定首都、国旗、代国歌
D、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长
(4)作用: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初
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作为统战组织而存在,成为民主党派等力量参政议政的舞台
(3)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组成爱国统一战线。
(1)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2.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内容:
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
意义: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1954年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的政治制
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意义:
1、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
2、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大制度
3、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4、它的颁布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第一,两者的经济基础不同
第二,两者的行政权力主体不同
第三,两者的活动原则不同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
三权分立制度的本质区别:
中:公有制;
西:私有制。
中:劳动人民;
西:资产阶级。
中:民主集中;
西:分权制衡。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基本内容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
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
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
黎、傈僳、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
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
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
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
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
珞巴、基诺。
宁夏回族
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成立于1947年
5月1日,面积118万平方公里,首府呼和浩特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
齐市。1955年10月1日成立自治区。新疆地域
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首府南宁市。成立于1958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首府银川。成立于1958年。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
首府拉萨市。自治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1965年9月成立自治区。
四.本课总结:
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有三:
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三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请认真阅读教材97页的“本课要旨”。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954年宪法
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
各级自治区、自
治州、自治县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1.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A
2.(08年江苏高考)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C
3.(07年山东高考)右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D
4.(09年天津文综)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C
5.(2008广东单科)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D
6.(2009广东)《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 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C.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B
7.(2009广东)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A
8.(2007海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士担任。这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
9.(2010年江苏卷)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说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故正确答案为B。
10.(2010年北京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A。
11.(广东佛山)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C
12.(09年哈尔滨市九中)1954年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
1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①借鉴了近代西方的代议制 ②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③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最主要方式④是直接民主制的一种形式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A
14.(2008陕西师大附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3)到1992年,我国的民主党派有几个?试举出三个。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8个。中国民主同盟、九三学社、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等。
(4)材料二中提出了怎样对民主党派的方针?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好党,还是几个好党?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好党。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15.(2010.江苏省姜堰中学月考)(13分)看下面四个国家中央行政管理体制,分析比较,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秦朝: 集权专制 雅典:民主制 (2分) 原因: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和狭隘性,统治者重农抑商,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雅典的商品经济发达,贸易活动频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此基础上,人民的民主意识较浓.(4分)
(1)秦朝与雅典政治体制有何显著区别?试从经济角度分析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6分)
(2)美国政治体制是近代西方典型的代议体制,这种政治体制建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从图中可以看出其政权组织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影响?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1分)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2分)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1分)分权与制衡原则或三权分立(1分)
(4)从西方和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什么认识?(2分)
政治民主化是一种世界潮流,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它逐步由人治走向法治;经济基础对政治文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随着社会进步政治文明朝着更加民主的方向发展。在推进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充分运用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5)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3分)
①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
②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③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