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8 07:2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左旗第八中学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主编 俞文静 使用教师 俞文静 审核 刘晋铭 审批 刘晋铭
授课内容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课时 1
重点难点 重点: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难点: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理解。
知识目标 知道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记住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能力目标 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导学流程 学习任务 时间预设
自主学习 (认真细致阅读教材,在课本上勾画要点,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的问题,用红笔将疑难问 题标出,同桌或小组讨论解决,注意随时巩固基础知识)认真阅读教材56-59页内容,并用 、 、△等符号勾划你的收获,然后完成下列知识结构(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原产南美洲的_______和_______等高产粮食作物在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朝时从外国引进的_______、______和_____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2、手工业:⑴棉纺织业:在明朝时从 推向 ,南北方都有棉纺织业基地。⑵丝织业:__________是明朝丝织业中心,清朝时_____________后来居上。⑶制瓷业:明朝时,_______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所产的 ,畅销海外。3、商业:明清时期______空前繁荣,______和_________成为全国性的商贸城市。4、资本主义萌芽:(1)时间: 以后(2)地区: 、 等江南地区(3)行业: (4)特点:以生产 为目的,“ 出资, 出力。”(5)实质:机户是早期的 ,机工是早期的 。他们之间是 与 的关系,实质是一种 性质的生产关系。⑹发展:到了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______部门增多了,__________也进一步扩大了。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原因:⑴清朝统治者坚持________的传统观念,推行“________”政策⑵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 _____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________,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________。⑶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________受到外国侵犯。⑷害怕_______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2、“闭关锁国”的措施:⑴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_____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______。⑵清朝统一台湾后,前阶段:开放________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做出严格的限制。后阶段:只开_____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___________”统一经营管理贸易。3、“闭关锁国”的影响:⑴积极方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_____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________。⑵消极方面: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________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________和________,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展示后的问题
互助交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后,仅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方、一些行业稀疏的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材料二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材料三 苏州城里面有几千个没有固定工作的机工,每天清晨聚集在一些桥头巷口等待雇佣。每座桥还有介绍工作的经纪人。机工工作条件差,工作时间长。他们一天没活干,就得挨饿,过着“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贫困生活。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出“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出现的时期和地区?这种生产关系出现的前提是什么?① ② ③(2)“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实质上是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3)材料二中“机户” 、“机工”分别指什么?① ②(4)材料三中“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说明了什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下令“片板不准下海”。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1)依据材料一中说出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 (2)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点拨和讲解 1、机户与机工之间的关系2、“机户”与地主的不同3、明清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4、“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巩固训练 对外开放与闭关锁国比较表:对外开放汉朝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造纸术的外传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唐朝遣唐使对日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鉴真东渡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玄奘西游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宋朝指南针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明朝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戚继光抗倭抵抗外来侵略者。闭关锁国清朝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清政府与世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检测反馈(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1.明朝中期,广东人陈益去安南,当地酋长用甘薯招待,陈益觉得它味道甘美,便想方设法得到薯种并带回家乡种植。你知道甘薯原产自哪一地区吗(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非洲2.据考证,“南海1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在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的瓷器应该是( )A.越窑的青瓷B.邢窑的白瓷 C.哥窑的冰裂纹瓷器D.景德镇的青花瓷3.在我国古代苏州城中出现这样一件事情:由于苏州税官的横征暴敛,使得苏州许多机户关门停工。全城失业的机工有万余人。在葛成的带领下,苏州机工展开了抗税斗争。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A.秦汉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朝中期以后 D.清朝初期4、《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则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使用机器生产B.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C.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D.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5.清朝统治者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推行的政策是( ) A.以农为本 B.“重本抑末” C.鼓励官办工商业 D.严格限制商品出口6.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A.继续禁止对外贸易B.实行闭关锁国C.加强思想控制D.鼓励商业发展7.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8.清朝诗人黄遵宪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中国古代实行“海禁”政策主要是在( )A.隋唐时期 B.唐宋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9.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C.完全没有积极作用D.推行了近三百年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封建专制空前强化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清明军民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在平定国内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努力,请各举一例。(3)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近二百年,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课后收获
教师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