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3 21:4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公元5世纪——公元15世纪)
欧洲文明三元素: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基督教,日耳曼
蛮族。这三个元素可以说是构成欧洲文明的重要基石。
——澳大利亚作家约翰·赫斯特《极简欧洲史》
1.476——8世纪,中世纪早期(黑暗时代,蛮族进击,古典文明衰败)
2.8世纪——11世纪,封建时代(封建制下,权力分散;基督教势力强大)
3.11世纪——1350年,鼎盛时期(人口增加,经济恢复,城市复兴,王权加强)
4.1350——1500年,中世纪晚期(黑死病消减2/5人口消费锐减,制度崩溃)
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
(1304年
-
1374年)
彼特拉克认为,在他所崇拜的古代和寄予无限希望的
新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使人深恶痛绝的时代。这个
时代既毁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又毁灭了"公共美德",
因而是个黑暗、愚昧、倒退的时代。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第7课
1
2
3
希腊
罗马
中世纪
人是自然的
人是被困的
人是有罪的
北大历史教授朱孝远对不同时期“人”的描述。
请问,为什么说中世纪的人是有罪的?

基督教的兴起
基督教文明的诞生——
读图巴勒斯坦地区在哪?




概括基督教诞生的背景?
苦难→从宗教寻求出路
(国亡/税重/歧视/战败)
基督教时间及创立者?
1世纪
;救世主-耶稣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是从犹
太教中产生的,后来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宗教。
【教义】
救世主耶稣
忍受苦难,
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观点】
1
3
2
4
5








1世纪
4世纪
5世纪
8世纪
800年
诞生于巴勒斯坦
确立为罗马国教
成为蛮族信仰
丕平献土
教皇为查理加冕
罗马帝国因蛮族的入侵而灭亡,基督教却日渐兴盛,出现了宗
教的大一统局面。
(积极/消极评价基督教)
法兰克王国

蛮族接受基督教的洗礼
匈奴人西侵引发欧洲民族大迁徙。在灭亡西罗马帝国的过程中,日耳曼民族建立起大量的“蛮族王国”。




481
年,克洛维建立
法兰克王国并开始扩张。
你还记得西罗马帝国何时被谁灭亡的?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
486
年击溃西罗马在
高卢的残余势力,占领
高卢地区。以他祖父的
名字命名为墨洛温王朝,
以巴黎为都。
阅读课文,归纳克洛维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
克洛维
(466-511)
1.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的地位,取得支持。
2.克洛维保留了罗马地主的大量土地,成为最大的地主。
3.无偿赏赐土地给教会和部下,获得广泛支持,促进了土地私有。
加速了日耳曼农村公社的瓦解
第一位受洗者
到克洛维去世时,法兰克王国已经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
版图延伸到高
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7世纪的法兰克王国
【墨洛温王朝的没落】
1.克洛维去世前,按照传统将王国的领土
平均分配给了四子。分裂导致国力衰落。
2.为笼络人们效忠,王室土地不断外赠,
到7世纪末墨洛温家族已贫困不堪。国家
的管理权落入宫相手中。
3.7世纪末,
查理·马特继承了父亲的宫相
官位。这时王国处于内忧外患。在平定内乱
和抵抗外敌的过程中,发现中央朝廷所拥有
的武装力量捉襟见肘,数量太少。
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兵源匮乏的困境?
阿拉伯帝国
封君与封臣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普及
据材料和课文,说出查理·马特改革的目的?改革的核心是什么?
材料1:国王无条件赏赐土地,在经济上削弱了王权,在政治上造成割据。为了加强王权,必须改革土地的分封形式。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参考》
材料2:查理·马特时期改革土地制度,分给贵族的土地称采邑。领地不能世袭,死后归还国家;受封者要为国王服兵役。采邑制的实行,建立了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以及以中小封建主为基础的骑兵制度。
——《世界中古史名词解释》
核心:实行有条件的(提供兵役服务)分封土地
查理·马特
(688-741)
职务:宫相
(到九世纪,采邑逐渐变成了世袭领地。)





国王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封君封臣制】
1.定义:给予土地者为封君;接受土地者为封臣。
2.特点:层层分封,封君与封臣是直接隶属的
臣属关系;相互依附,互有义务;特定仪式,
形成契约关系。(封主独立性较大)
经过改革形成了金字塔
般的等级制度。各级封
建主层层分封,形成了
不同等级的贵族:公爵、
侯爵、伯爵、子爵、男
爵、骑士等。
西欧封建制是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形成的
【封建等级制度】
3.性质:封建等级制度(等级森严)
契约关系
臣服礼
授职礼





封君
国王
骑士
农奴
(土地)
(资助/效忠/军事支持)
(土地)
(保护)
(资助/效忠/军事支持)
(资助/效忠/劳役)
依据示意图,说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封臣得到封地时,同
时获得封地上农民的管
辖权。农民为获得土地的使用权,成为依附于封建领主的农奴。农奴是处于封建社会最底层的被统治阶级。
【封建农奴制度】
教会
西欧
封建
制度(前期)
经济上:庄园经济(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
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封建割据/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文化上:基督教神学(思想禁锢/宗教迫害)
丕平三世
(714年-768)
公元751年,罗马主教为查理·马特之子丕平加冕,使其成为
法兰克国王。由此开创了加洛林王朝。因其身材矮小被称为“矮
子丕平”。
为了回报教皇的支持,向教皇进献了意大利
中部的大片土地,史称“丕平献土”。教皇终
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直属领地,这也成为中世纪
教皇国的开端。
从此,世俗的王权与基督教权两股势力进一步结合。
丕平献土
教皇国的疆域
丕平三世加冕图
今天的梵蒂冈广场
查理曼帝国

教权与皇权的相互利用
查理大帝
(742-814年)
查理,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国王(丕平三世之子)。他在
位期间,武功赫赫—征服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建立起查理曼帝
国;文治成果—出现了短暂的文化复兴时期(加洛林文艺复兴);发展与教会的关系—传播了基督教,教皇为他加冕。他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
【武功赫赫】
法兰克
王国
国旗
查理曼在位四十余年,对外征战达五十三次之多,平均每年都要
外出征战一次。他建
立起西罗马帝国灭亡
后西欧最大的王国。
【文治成果】
查理曼创办皇家学校,
开办教会学校。保存
和传播了古典文化,
促进了文化的繁盛—
“加洛林文艺复兴”。
【与教会关系】
查理大帝像
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
教区,命令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
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使教会在经济上得以壮大,影响力不断强化。
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加冕,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从
法兰克国王晋升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皇帝)。从此,查理被称为
“查理大帝”或“查理曼”,史称“查理曼帝国”。
【国王到皇帝】
教皇为查理加冕(教皇给皇帝加冕,皇帝给教皇加餐)
查理曼大帝
814年去世
传位给四子
840年去世
843年
一分为三
查理大帝
路易
路易

兰西
意大利

意志
《凡尔登条约》




1.对下边两组图片表述正确的有(

①两图表明各阶层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②图一体现的是我国西周的分封制
③图二表明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④两图都是以封赐的土地为纽带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B




图一
图二
2.《法国通史简编》的作者认为,古代法兰克人的继承制度是诸子平分
土地。下列文献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凡尔登条约》
D.《人权宣言》
C
3.公元8世纪,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
皇打败他的敌人,并把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
丕平献土说明(

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统治
B.教皇和统治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且相互利用
C.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
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B
罗马帝国因蛮族的入侵而灭亡,基督教却日渐兴盛,出现了宗教的
大一统局面,天主教会控制和操纵了世俗政权成为凝聚全欧的主要力量。
天主教会成为中世纪西欧无可比拟的大封建主,教皇与世俗国王争权夺
利的斗争,构成了中世纪天主教会历史上的一大主题。
——澳大利亚作家约翰·赫斯特《极简欧洲史》
2021-6-2·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