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2021-2022学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2021-2022学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9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3 16:5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2021-2022学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卷
(时间:
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如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水池中除去的是不溶性杂质
B.滤水池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C.消毒用的液氯是化合物
D.供水系统流出的水是纯净物
2.为了验证分子的特点,小华和小文分别按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进行实验,他们分别取一瓶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一瓶无色的空气口对口放置,取下中间的玻璃片,发现甲和乙中的两瓶气体都逐渐变红,且甲变红快些,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存在间隔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3.富氢水指富含氢分子的水,在医学、体育等领域有重要用途。下列有关富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纯净物
B.含氢、氧两种元素
C.所含氢分子不运动
D.
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4.下列有关水电解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甲、乙管中气体体积比大于2:1,可能与两种气体的水溶性有关
C.乙管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D.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水银制温度计
B.石墨制铅笔芯
C.干冰作制冷剂
D.天然气作燃料
6.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该反应能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
7.右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图中表示的是
B.该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氢、氧原子
C.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2:1
8.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
A.23.6g
B.27.4g
C.32.3g
D.32.6g
9.下列各组物质中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的一组是(
)
A.澄清石灰水、蒸馏水、水银、自来水
B.洁净的空气、天然气、煤、煤气
C.可燃冰、乙醇、碘蒸汽、干冰
D.高锰酸钾、氧化铁、铁、钢
10.以下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
B.X表示
C.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
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11.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几个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
A.用烧杯量得91.0mL蒸馏水
B.用托盘天平称得3.36g锌
C.用托盘天平称得11.7g食盐
D.用量筒量得5.20mL盐酸
12.①最外层电子数为8;②核外有2层电子;③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下列粒子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
A.
B.
Ne
C.
D.
13.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它的一个原子X与元素Y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
)
A.
B.
C.
D.无法计算
14.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
B.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
D.某同学将密封良好的塑料零食包装袋从平原带到西藏后,发现塑料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中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
15.图甲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原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
B.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
C.镁原子的质量为24.31g
D.镁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6.(15分)如图Ⅰ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与甲试管相连的是电源的_______极。
(2)电解一段时间后,甲、乙两试管内水位均下降,水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试管水位下降较快。
(3)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将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成图Ⅱ,则可以看出0~4min及4~8min期间A、B气体体积比都约为_______,说明B气体是_______。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电解水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
17.(10分)几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最外层电子数为7
B.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C.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元素名称为硫,元素符号为S
D.X元素与磷、氯元素位于同周期,与氧元素位于同一族
(2)一种碳原子叫作碳12,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3)图乙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X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乙中______(填序号)的化学性质相似。
18.(15分)水是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之一,天然水需净化才能饮用,如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
(1)下列属于该自来水厂净水方法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沉淀B.过滤C.消毒D.蒸馏
(2)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自来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Ⅰ:图甲中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在该操作中,小刚的操作如图乙所示,请你写出其中两处明显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图甲操作②常用活性炭来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性。
Ⅲ:小刚发现经净化后的液体D是硬水,要降低水的硬度,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通过过滤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项正确,B项错误;消毒用的液氯是单质,C项错误;供水系统流出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甲中的两瓶气体混合较快,说明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此实验能直接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两种气体能混合,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本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温度改变,故不能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及分子的性质。富氢水指含有氢分子的水,即有氢分子又有水分子,水混合物,A错;氢分子和水中共有氢、氧两种元素,B正确;分子都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氢分子也在运动,C错;富氢水属于混合物,水和氢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D错。
4.答案:B
解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不正确;电解水时收集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其原因可能是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B正确;乙管收集的气体为氧气,不能燃烧,C不正确;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发生了变化,D不正确。
5.答案:D
解析:水银制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且具有深灰色,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故D正确。
6.答案:D
解析:该反应能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7.答案:B
解析: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图中表示的是,A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该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氢、氧原子,B正确;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中不含氢气和氧气,C错误;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是2:1,D错误。
8.答案:B
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调零后,应当“左物右码”,即左盘中物质的质量=右盘中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因为该同学把要称量的烧杯和砝码放颠倒了,30g为砝码质量,2.6g为游码质量,此时应为左盘中砝码质量=烧杯质量+游码示数,故烧杯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30g-2.6g=27.4g。
9.答案:C
解析:自来水中含有水和可溶性矿物质等,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天然气煤、煤气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可燃冰属于混合物;乙醇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碘蒸汽是碘单质的气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高锰酸钾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钢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10.答案:A
解析: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A选项说法正确;X是氮元素,元素符号是N,B选项说法不正确;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C选项说法不正确;碳原子核外电子数是6,氮原子核外电子数是7,氧原子核外电子数是8,D选项说法不正确。
11.答案:C
解析:不能用烧杯量得91.0mL蒸馏水,A错误;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得3.36g锌,B错误;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故可用托盘天平称得11.7g食盐,C正确;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不能用量筒量得5.20mL盐酸,D错误。
12.答案:C
解析: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所以核外有2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但是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A错误;
Ne核外有2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但是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错误;是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所以核外有2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C正确;是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但是核外有3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D错误。
13.答案:B
解析:设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因为“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它的一个原子X与元素Y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又因为“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故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
14.答案:D
解析: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质量大,但不能说分子比原子大,A正确;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B正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分子构成的,C正确;零食包装袋从平原带到西藏后,塑料包装袋鼓起,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增大,D错误。
15.答案:B
解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A错误;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B正确;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C错误;镁元素名称有“钅”字旁,是一种金属元素,D错误。
16.答案:(1)负
(2)生成的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均比水小,所以会聚集在试管的上部,使水位下降;甲
(3)2:1;氧气(4)水氢气+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1)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甲试管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与甲试管相连的是电源的负极。
(2)电解一段时间后,甲、乙两试管内水位均下降,水位下降的原因是生成的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均比水小,所以会聚集在试管的上部,使水位下降。由于甲试管收集的气体多,所以甲试管水位下降较快。
(3)由图Ⅱ可以看出0~4min及4~8min期间,A、B气体体积比都约为2:1,说明B气体是氧气。
(4)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据此写出文字表达式,电解水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7.答案:(1)B(2)(3)3;A
解析:(1)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最外层电子数为7,A选项说法正确;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B选项说法不正确;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元素名称为硫,元素符号为S,C选项说法正确;X原子与磷、氯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位于同周期,与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位于同一族,D选项说法正确。
(2)根据题意,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3)图乙所示粒子共表示3种元素,即氧元素、镁元素和氯元素;X元素(硫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乙中A的化学性质相似,因为它们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8.答案:(1)ABC(2)混合物
(3)Ⅰ:过滤;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贴烧杯内壁;Ⅱ:吸附;Ⅲ:煮沸
解析:(1)由题图可知属于该自来水厂净水方法的是沉淀、过滤、消毒,故选ABC。
(2)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的水中含有水和可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3)Ⅰ:图甲中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在该操作中,两处明显的错误是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贴烧妚内壁。Ⅱ:图甲操作②常用活性炭来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Ⅲ:小刚发现经净化后的液体D是硬水,要降低水的硬度,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煮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