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
考号
班
级
姓
名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龙凤区
九年级
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理综(物理、化学),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2.化学全卷共分四道大题,总分100分。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Ca—
40
Cl--35.5
Cu—64
S—16
C--12
N--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将正确答案选出并涂在相应的位置。)
1.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不同
B.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
C.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CO2比CO中的氧原子多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结晶
B.稀释浓硫酸
C.滴管用后不洗插回原瓶
D.用力塞紧橡皮塞
3.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
A.用熟石灰制生石灰
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B.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
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复分解反应
C.用酒精作燃料
C2H5OH+3O2===2CO2+3H2O
吸热反应
D.用Al(OH)3中和胃酸
2Al(OH)3+3H2SO4═Al2(SO4)3+6H2O
复分解反应
4.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的
pH一定大于7
C.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
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5.在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pH没有改变的是( )
A.CO2
B.
Cu(NO3)2
C.
CaO
D.
HCl
6.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7.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8.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B
C
D
A.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B.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C.将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分别滴入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中
D.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
9.某一溶液由盐酸、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氯化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形成。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混合液至少含有硫酸或盐酸中的一种,也可能两种同时含有
B.该混合液中不可能含有碳酸钠
C.该混合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铜不能确定
D.从上述信息可知该混合液的组成只可能有一种情况
10.向质量为m克的CaCO3和KHCO3的混合物中,加入质量分数为a%的稀盐酸n克,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是w克。
(已知:KHCO3
+
HCl
=
KCl
+
H2O
+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的质量比一定是1:1
B.混合物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m+n×a%-w)克
C.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均为n克
D.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均为w克
二、填空题:(将答案填在相应的位置。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一分,共
32
分)
11.(7分)(1)用化学用于填空:
1)氨分子:____________
;
2)3个铝离子:__________;
3)分析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化钠(Na2O2)的氧元素的化合价,可写出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
4)现有下列微粒:①2O
②2O2
③Al3+
④SO42—,其中能表示2个分子的是_____(填序号);
由③和④两种微粒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如右图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
5)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
;
6)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____
周期。
12.(4分)(1)当空气受SO2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
+2SO2+O2==2CaSO4
+2CO2,X的化学式为
。
(2)为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煤的气化过程会产生物质A和B,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物质C是一种清洁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5分)黄铜是Zn以主要元素的合金,黄铜渣中约含Zn-7%、ZnO-31%、Cu-50%、CuO-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已知:ZnO+H2SO4=ZnSO4+H2O;CuO+H2SO4=CuSO4+H2O
①步骤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有
填(化学式)
③步骤ⅠⅡ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为
,此操作和步骤Ⅲ中的蒸发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④溶液A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C的质量
14.(9分)下列是与水有关的几个描述,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完整:
①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
(填物质名称)具有吸附性,可用于水的净化;
③硬水是
,区分软水和硬水的试剂是
。
④电解H2O时,与直流电源的
极相连的电极附近得到H2
;若得到20毫升H2,则同时得到
毫升氧气。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⑤
℃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⑥t3℃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
变为不饱和溶液。
⑦t1℃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15.(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常见物质转化时,发现部分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三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已知:
①图中每个小三角形的三种物质中至少含有一种相同元素,E与F含有完全相同的元素的气体.
②D为黑色固体单质、其余物质为常见化合物.③固体H、固体C、J的浓溶液与水混合时都会放出热量.
④
E与C或I反应都能生成R.⑤G是常见的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L常用于金属除锈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J__________R_________
K_________
(2)I→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K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将答案填在相应的位置。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6.(8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需做一点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便可开始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G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收集的氧气完成图E铁丝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预先放入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F向装满CO2的软塑料瓶注入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2分)实验室用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铜的一种氧化物的实验来测定该氧化物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所用干燥剂均为碱石灰)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a仪器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F装置的作用分别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点燃D装置中酒精灯以前,要将氢气通过整个装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D装置中铜的氧化物的质量为7.2g,当其完全被还原时,称得E装置增重0.9g,则这种铜的氧化物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的原始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6)如果B、C装置的顺序颠倒,将造成铜、氧两元素的质量之偏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将答案填在相应的位置。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
8分)
18.取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51.88g,逐滴滴加10.6%的碳酸钠溶液。所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和混合溶液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段溶液pH>7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充分反应至C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6
2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龙凤区化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B
4.B
5.C
6.D
7.D
8.A
9.B
10.D
二、填空题:
11.1)2NH3
2)3Al3+
3)CaO2
4)
Al2(SO4)3
5)P
6)3
12.
(1)CaCO3
(2)2CO2
+
6H2
==
C2H4
+
4H2O(反应条件是:催化剂和加热)
(3)3:8
CH4+2O2点燃CO2+2H2O
13.(1)Zn
+
H2SO4
===
ZnSO4
+
H2↑
(2)Cu2+、Zn2+
(3)过滤
玻璃棒
(4)小于
14.①
混合物
②
活性炭
③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肥皂水
④
负
10
⑤
t2℃
⑥
丙
⑦
甲>乙>丙
15.(1)D
:C
J
:H2SO4
R:H2O
K:HNO3
(2)I→G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J→K的化学方程式:H2SO4+Ba(NO3)2
===
BaSO4↓
+
2HNO3
(3)置换反应
三、实验题:
16.(1)A;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2)BC;CaCO3+2HCl=CaCl2+H2O+CO2↑;?
能够随时使反应进行或停止;
(3)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塑料瓶变瘪
17.(1)长颈漏斗
防止生成的氢气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2)B、C、F装置的作用分别是:B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C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F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进入E装置
(3)排除整个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4)产生大量气泡,锌粒逐渐溶解
Zn+2HCl=ZnCl2+H2↑
7.2g-0.9g×1618
0.9g×1618
(5)
Cu2O
(6)低,
原因是:B装置中的水蒸气会随气流进入E装置,使测出水的质量增加,从而导致由水计算出的氧元素的质量增大,铜元素质量减少,最终导致结果偏低
四、计算题:
18.解(1)Na2CO3+2HCl═2NaCl+H2O+CO2↑
(2)CD段是碳酸钠过量由于CD段溶液pH>7的原因是:碳酸钠溶液本身显碱性,pH>7。
(3)设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而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z,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a。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20g×10.6%
y
x
==
x=0.88g
y=2.34g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17
10g×10.6%
z
a
==
z=1g
a=1.17g
充分反应至C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4%
答:(1)AB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2)CD段溶液pH>7的原因是:
碳酸钠溶液本身显碱性,pH>7。
(3)充分反应至C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