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物通讯三篇《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4.人物通讯三篇《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3 17:2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物通讯三篇《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部编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教学和说反思四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课标
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答案都在《课程标准》中,它是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方向和指南。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要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求,它要求我们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
二、说教材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体现,所以接下来说一说教材。
【教材】部编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共计八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第三单元和第七单元为“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第五单元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第六单元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第八单元为“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八个单元分属不同的任务群,其教学方向自然是不一样。
【单元】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二单元属于必修课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6,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但是,本单元课程安排和设计,还渗透了“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五个任务群相关的内容教学。可以说,“课程标准”的任务群也不是割裂的,而是相通的。故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完成单元教学的同时,通过教学过程,打破各个任务群藩篱,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实现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单元作为该任务群的第一个单元,以“劳动光荣”为人文主题,或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或倡导践行工匠精神,或歌咏劳动的美好与欢乐。这些文章内容形式俱佳,从不同角度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充分展现“君子之风,甘之如饴”的劳动精神。
学习本单元,通过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突破了单篇精细化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整合梳理单元文本,以本单元中的四个学习任务为导向,把本单元第6课作为第一课时,与第一单元诗歌相衔接,同时又在时间上带领学生感受自古至今劳动之美。而第二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第一单元的“青春的价值”和第一课时诗歌学习,进一步带领学生感受劳动者身上充满感染力的精神价值。
三、说教学
本课时的教学,我将从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说一说。
(一)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较初中生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不成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但学习习惯相对差一些,知识面相对较窄,审美能力亟待提高。他们刚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应继续引导他们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因而,教学的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不断促使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能力的提升。为此,我在本课时教学设计中,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阅读三篇文章,勾画文本中对劳动者的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赏析品味,并揣摩情感,感受劳动者的精神价值。
2.进一步走近三位劳动者,组织学生呈现三位主人公在劳动过程中克服的种种艰辛,从而让学生明白“劳动的崇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借助课外资料,欣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钟扬的颁奖词,理清劳动中的艰辛、痛苦和快乐之间的关系,挖掘人物身上体现的劳动精神和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对教材中劳动者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的筛选、鉴赏品味。因为涉及三个人物,各自领域不同,所做事情不同,短时间里在长的文本里筛选,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提升。而本课的教学难点,应是通过对三位劳动者经历的种种艰辛地梳理和概述,挖掘人物身上体现的劳动价值和劳动者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我将以三个“学习任务单”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讨论探究法、点拨法来开展教学;而学生则通过筛选归纳、合作探究、思考评价
以及课堂展示,来完成课堂学习。
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的环节一共有五个。
环节一,导语设计,以第一课时的诗歌导入,温故知新,课时之间巧妙衔接。
环节二,完成学习任务单一:观察劳动者。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勾画文本中劳动者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赏析品味,并揣摩情感,概述劳动者的精神状态,完成学习任务单一,并课堂展示。通过任务单一的完成,我们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品味、鉴赏,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科素养的完成。通过此环节,实现了教学重点的突破。
环节三,完成学习任务单二:体悟劳动者。让同学们再次阅读三篇新闻通讯,走近三位劳动者,组织学生呈现三位主人公在劳动过程中克服的艰辛,分别写出三位劳动者克服的劳动艰辛,然后小组内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单二,在课堂展示,从而让学生明白“劳动的崇高”。通过此环节,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科素养的完成。也实现教学重点的突破。
环节四,完成学习任务单三:致敬劳动者。通过欣赏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钟扬的颁奖词,理清劳动过程中的艰辛、痛苦和快乐之间的关系,完成学习任务单三,进一步挖掘劳动者身上体现出来劳动价值和劳动精神,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通过此环节,既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科素养的完成,又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环节五,作业布置,进一步完成读与写的结合,进而渗透“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1.让同学们课外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袁隆平、钟扬的相关视频,并仿照二人的颁奖词,为劳动模范张秉贵写一段颁奖词,不超过100字。
2.自主阅读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梳理感受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
(六)板书设计
四、说反思
经过本课的教学设计,本人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能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探究,做到教学主体为学生;
2.将学生的动手与动脑一同调动起来,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3.基本完成任务群的任务,达成核心素养的提升。
不足之处:对多媒体的运用较少,应该尝试多种媒介手段的使用,实现“夸媒介阅读与交流”。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您的聆听!不妥之处,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