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3 22:1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古代两河流域
01
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
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不仅最早发现了“勾股定理”,他们还发明了钟表等60进位的数字、星期制等历法知识。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用到的知识,古代两河流域人类早在公元前4000到3000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代两河流域人的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01
古巴比伦王国
02
《汉谟拉比法典》
03
其他文明成就
04
目录
content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0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两河”概念
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巧记方位:底格里斯不在“底”;
幼发拉底不在“右”。
前3500年
前18世纪
前2400年
两河流域南部:
出现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出现统一王国:古巴比伦王国。
实现初步统一。
古代两河流域兴衰历程
古巴比伦王国
02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头像》约作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
国王:汉谟拉比
1
策略:各个击破
2
地区:两河流域中下游
3
制度:君主专制
4
5
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城遗址
古巴比伦王国地区
自然环境与国家的统一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旱地区,自然环境其实并不算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了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由于这样的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又依赖人工灌溉,这样一来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这种巨大的水利工程,绝非一家一户所能完成,它需要较大范围内人们的集体协作。这样,人们的相互往来和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从而推动了两河流域国家的形成。
《汉谟拉比法典》
03
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世界上最具“分量”的法律?
它的载体是一块黑色玄武岩的石柱。
它是两河流域文明、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看,它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与实质
其他文明成就
04
科技成就
使用轮子—发明货车、战车
02
04
01
03
太阴历
勾股定理
拱顶建筑
05
星座图
,精确计算日食、月食
星期制度
两河流域的人们,通过观察月亮圆缺变化的规律,编制了太阴历。他们规定七天为一星期,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勤”,从星期天到星期六分别是太阳神、月神、火星神、水星神、木星神、金星神、土星神。在计时方法上,他们把一天分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60分,每分钟分为60秒。我们现在使用的七天一星期的制度和计时法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楔形文字
楔(xie)形文字
(1)发明:公元前3100年前,苏美尔人发明并使用。
(2)特点: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
(3)书写材料:用芦秆、木棒或骨棒压刻在粘土泥板上,都是就地取材。
(4)历史价值: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空中花园
巴比伦空中花园
前3500年
前18世纪
前539年
前2400年
两河流域南部:
出现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出现统一王国:古巴比伦王国。
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灭亡。
实现初步统一。
新巴比伦王国。
古代两河流域兴衰历程
前7世纪末到6世纪前期
下课啦!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