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11课 古代日本
孝德天皇
源赖朝
日本武士
学习目标:?
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准确无误地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2、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3、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北海道
本
州
四国
九州
古代日本
日本概况
国旗:日章旗
国徽: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图案
国歌:《君之代》
国花:樱花
一、6世纪前的日本
(一)1-2世纪时的日本
材料一:《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肯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材料二:《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材料三:《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汉倭奴国王印
(二)5世纪时的日本
平城京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1)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2)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3)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材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出现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背景
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外:中国唐朝制度先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中臣镰足,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及祖辈是朝中世袭的祭祀官,属于朝廷重臣。中臣镰足继承父亲的官职不久,即辞官退隐。
他对当时的权臣苏我入鹿父子等人擅权专政的做法非常不满。要想改造日本社会,只有除掉苏我父子。
中臣镰足
(614——669年)
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权臣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即位后,效仿中国定年号为“大化”。
大和国宫廷政变——乙巳之变
大化改新
政治
经济
646年6月,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照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
政治
经济
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官职的任免权都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改新之诏》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私有,转为国有。国家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农民获得了渴望的土地。
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
-----《改新之诏》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改新之诏》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私有,转为国有。国家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农民获得了渴望的土地。
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
-----《改新之诏》
大化改新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
1.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2.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
3.统一赋税。
结果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从大化改新的措施中,我们明显看出它所实行的新制度与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非常相似,虽非原创,但也取得了成功。从这个事例大家能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
合作探究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
2.大庄园“不输不入”,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
地方势力强大,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一)背景
(三)形成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
(二)目的
地方豪强把自己家庭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镰仓幕府
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赖源朝
幕府与天皇的关系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天皇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武士阶层的长期统治
武士道(展现武士阶层道德与行为规范)
强调忠义节烈,宣扬忠诚、无畏。
武士道的实质
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日本武士
1.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A: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
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B
2.幕府制度是日本封建时代的一种军事集权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统治大权归封建武士首领“将军”,天皇形同虚设。日本进入武士专权的幕府始于(
)
A.德川幕府
B.镰仓幕府
C.室盯幕府
D.江户幕府
3.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下列不属于武士道精神的是(
)
A.忠义节烈
B.宣扬忠诚
C.忠于国家
D.无畏
B
C
4.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5.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6.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C
B
B
7.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8.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9.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C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