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综合检测(一,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综合检测(一,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8 12:0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综合检测(一)
一、选择题
1、苏州某初级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为某期黑板报的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据此,你可以判断,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
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B.十年内战,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泽东在1936年写的《沁园春·雪》中的著名词句。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
A.实现了井冈山会师 B.到达了吴起镇C.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D.渡过了金沙江
3、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抗击外来侵略 D.推翻国民政府
4、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与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苦难十四年”应开始于(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5、2009年9月,杨虎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的特别伟大之处是1936年同张学良联合发动了(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西安事变 D.百团大战
6、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1937年7月8日,中共通电全国,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在此前一天的夜晚,北平爆发
A.百日维新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8、永州市某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举行“1919 —l949 年历史图片展”。小军找到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
A.国民革命 洪流奔涌 B.十年对峙 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 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
9、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局部抗战时期 C.全民族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0、在央视“非常6+1”知识竞答中,一选手对屏幕提示(如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难以决断。若给你打求助电话,你应该选择(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11、1938年,田汉为庆祝某一战役的胜利写了一首歌词。词中写道:“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这一战役是( )
A.贺胜桥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2、中国共产党经过二十多年革命探索后,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最早提出这个政治主张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13、某电视台组织了一次“追寻历史足迹”活动,途经卢沟桥和山东的台儿庄等地,是为了纪念(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4、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有一段誓词:“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血战到底!”誓词反映的情境应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15、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C.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 D.重返联大扬眉吐气
16、“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陈毅的这句话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B.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17、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8、右图中的建筑物是东北解放纪念碑,它位于沈阳市和平广场。碑文记载了东北三省军民浴血奋战解放全东北的业绩。下列与东北解放相关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19、三大战役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北平 B. 南京 C. 沈阳 D. 天津
20、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____。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① D.①②④
21、右图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一个片段,这一片段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2、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重庆谈判 ②南昌起义 ③五四运动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23、“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24、古代有“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班超,近代有中过状元后来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 )
A张謇 B.孙中山 C.周学熙 D.荣宗敬
25、下列有关近代前期社会生活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周某在《申报》上读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非常气愤
B.戊戌变法期间,郑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C.吴某乘坐火车,沿京张铁路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26、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了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报童在街上叫卖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C.人们用手机相互问候 D.西装革履的男子在吃西餐
27、“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阳历兴”开始于( )
A.1898年 B.1912年 C.1919年 D.1949年
二、填空题
(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运动_______(2)旨在变法图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资产阶级改革__________(3)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__________(4)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中国近代一次空间的思想大解放运动_________(5)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运动_________
三、材料题
1、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连。
材料一、阅读下面这首体现国共两党关系的歌谣:
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
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要和平,陪都谈判展大义;
庆解放,南京城头悬凯旗;盼统一,伟人构想定大计。
材料二、

(1)写出这首歌谣中提及的重大史实。
(2)图一报道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报纸上日期是“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该事件发生在哪年哪月哪
(1)图一报道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报纸上日期是“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该事件发生在哪年哪月哪日?周恩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请写出图二照片拍摄的时间和地点?图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次谈判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国共两党进行这次谈判的目的各是什么?毁坏了这次谈判成果的事件是什么?
(3)国共之间曾经有哪两次合作?目的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4)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国民党一大在什么地方召开?你知道这次合作国共双方的领导人是谁?它掀起的国民革命的高潮是什么?
(5)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分裂造成了怎样恶果?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呈现什么特征?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得出什么启示?
2、近代以来,日本曾经单独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人民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材料一:2007年4月11日,温家宝指出,中日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材料二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给天皇的奏折中声称:“欲征服支那(即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材料三:1945年8月,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八年间的死亡流涉,苦难艰辛,在这一天获得了报酬。”
(1)材料一中的“甲午战败”是指清政府在哪一战争中的失败 “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是指哪一条约 “甲午战败”和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你认为中国屡次被打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征服满蒙”,日本制造了那一次事变?材料二中为“征服支那”, 日本制造了那一次事变?
(3)“50年不幸的历史”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两次侵略战争结果各对中国产生过什么深远影响?从两次战争的结果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4)各举一例说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展望“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请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句寄语。
3、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汲取先进思想,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1)简要说明魏源编著《海国图志》的历史背景?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的主张与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最相似?有些事件是对魏源思想的实践,请举两例?
(2)图二译著提出了哪些进步观点?请你推断该书的译作者应该是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代表?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图三与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5)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哪一重要理论成果?
答案:
一、选择题
1—10:BCBBCDDCCC
11---20:CBCBCBBAAA
21---27:DDCACCB
二、填空题: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三、材料题
1、材料一这首歌谣中提及的重大史实名称:①北伐战争;②南昌起义;③抗日战争;④重庆谈判;⑤渡江战役;⑥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1)①西安事变、②1936年12月12日,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①1945年、重庆、②重庆谈判、③签定双十协定。④a、蒋介石:希望取得准备内战的时间;b、毛泽东: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⑤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3)①合作:a、1924年—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b、1937年—1945年第二次国共合作。
②目的:a、第一次国共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b、第二次国共合作:打倒日本侵略者。
③成就:a、第一次国共合作:创立了黄埔军校,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b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①广州;②国民党:孙中山;共产党:陈独秀。③北伐战争。
(5)①恶果:在全国形成内战局面,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后果。②特征: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③因素: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环境和国际势力的影响等。④和则两利,战则两伤。
2、(1)①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②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③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3)①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②a、主要原因:实行全民族抗战。b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c、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打击。③a、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抗日战争的影响: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④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民族振兴之路。
(4)①南京大屠杀;在日本的广岛、长崎美国投掷了两枚原子弹。②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视历史,珍爱和平。
3、(1)①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更多地了解了世界;鸦片战争的失败,暴露出清政府的腐败与技术的落后。②魏源;③师夷长技以制夷。④地主阶级洋务派;⑤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京师同文馆的创办。
(2)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②资产阶级维新派。
(3)①三民主义;②辛亥革命。
(4)①民主,科学;②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学习过程。
(5)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②毛泽东思想。
彭德怀
1940年、华北
粉碎日军“囚笼政策”
图一
图 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