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
第二次发生于 ,……
第三次在1949年……
1911年
第13课 辛亥革命
江苏省宿迁中学 叶娇
1、资产阶级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有什么样的必然性?
材料一: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19亿多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倍。
慈禧:“量中国之物力,给与国之欢心”
材料二: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民族企业。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
材料三:
在封建制度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产品,政府用苛捐杂税勒索民族工业,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必然性:
民族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改良道路行不通
准备:
(可能性)
3、军事:
1、思想:
2、组织: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准备:
(可能性)
3、军事:
1、思想:
2、组织: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团体、政党
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中国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 。
三民主义:民族、 、民生
统一纲领、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政党
民权
准备:
(可能性)
3、军事:
1、思想:
2、组织: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团体、政党
一系列武装起义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准备:
(可能性)
3、军事:
1、思想:
2、组织: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团体、政党
一系列武装起义
2、如果说必然性决定了历史的发展方向,那么偶然性则是起到了加速历史发展速度的作用。
武昌起义作为革命的第一枪,有什么样的偶然性 ?
材料一:
武昌昌起义前,革命党机关被清破获,三位领导人牺牲,当时清方搜出名册一本,内有新军多名。有人给湖广总督瑞徵献计,说香帅(张之洞)处理此类方法是将名单当众烧掉,可安军心。瑞觉得有理:“我也当众烧掉,但要抄录一份保存”。这席话不久传开,新军中革命者更不安。
材料二:
1911年5月由清朝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四川最为猛烈,清朝急调三批鄂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大大削弱,客观上为武昌起义提供了大好时机。
材料三:
湖北新军,……共有官兵一万六千人左右。事发前,除被端方带往四川和瑞澂派外各地的以外,剩下八千多人。这八千人中,纯粹的革命党人,有两千多;同情革命的,四千多;坚决“反革命”的,只有一千余人;其余,基本属于摇摆分子。
偶然性
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机遇
若无四川保路起义,武昌起义要迟一年半载。
——孙中山
湖北新军的宣传动员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首义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陆军总长黄兴
副总统黎元洪
成立中华民国
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时间、定都、国旗等
宣统帝退位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有人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翻版。
1、结合材料理解政权性质。
2、为何明确责任内阁制?
材料一:
自2月7日起,召集临时约法起草会议,组织编辑委员会,着手起草《临时约法》。辛亥前,孙一直主张革命成功后实行美国政体。
——《南方周末》
材料二: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第三章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须副署之。”
材料三:
……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可能不好……”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革命党
列强
袁世凯
旧官僚
立宪派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武力、欺诈
内部施压
妥协、软弱
如果让你在辛亥革命的丰碑上写碑文,你如何写?
政治:
经济:
思想:
风俗: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风俗文化的近代化
危机
使命
丰碑
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
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
第三次在1949年……
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 … ,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江苏省宿迁中学 叶娇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做呢?还是你能这样做呢?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
《与妻书》节选
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
江苏省宿迁中学 叶娇(共31张PPT)
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
第二次发生于 ,……
第三次在1949年……
1911年
第13课 辛亥革命
江苏省宿迁中学 叶娇
1、资产阶级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有什么样的必然性?
材料一: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19亿多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倍。
慈禧:“量中国之物力,给与国之欢心”
材料二: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民族企业。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
材料三:
在封建制度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产品,政府用苛捐杂税勒索民族工业,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必然性:
民族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改良道路行不通
准备:
(可能性)
3、军事:
1、思想:
2、组织: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准备:
(可能性)
3、军事:
1、思想:
2、组织: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团体、政党
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中国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 。
三民主义:民族、 、民生
统一纲领、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政党
民权
准备:
(可能性)
3、军事:
1、思想:
2、组织: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团体、政党
一系列武装起义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准备:
(可能性)
3、军事:
1、思想:
2、组织: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团体、政党
一系列武装起义
2、如果说必然性决定了历史的发展方向,那么偶然性则是起到了加速历史发展速度的作用。
武昌起义作为革命的第一枪,有什么样的偶然性 ?
材料一:
武昌昌起义前,革命党机关被清破获,三位领导人牺牲,当时清方搜出名册一本,内有新军多名。有人给湖广总督瑞徵献计,说香帅(张之洞)处理此类方法是将名单当众烧掉,可安军心。瑞觉得有理:“我也当众烧掉,但要抄录一份保存”。这席话不久传开,新军中革命者更不安。
材料二:
1911年5月由清朝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四川最为猛烈,清朝急调三批鄂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大大削弱,客观上为武昌起义提供了大好时机。
材料三:
湖北新军,……共有官兵一万六千人左右。事发前,除被端方带往四川和瑞澂派外各地的以外,剩下八千多人。这八千人中,纯粹的革命党人,有两千多;同情革命的,四千多;坚决“反革命”的,只有一千余人;其余,基本属于摇摆分子。
偶然性
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机遇
若无四川保路起义,武昌起义要迟一年半载。
——孙中山
湖北新军的宣传动员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首义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陆军总长黄兴
副总统黎元洪
成立中华民国
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时间、定都、国旗等
宣统帝退位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有人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翻版。
1、结合材料理解政权性质。
2、为何明确责任内阁制?
材料一:
自2月7日起,召集临时约法起草会议,组织编辑委员会,着手起草《临时约法》。辛亥前,孙一直主张革命成功后实行美国政体。
——《南方周末》
材料二: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第三章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须副署之。”
材料三:
……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可能不好……”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革命党
列强
袁世凯
旧官僚
立宪派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武力、欺诈
内部施压
妥协、软弱
如果让你在辛亥革命的丰碑上写碑文,你如何写?
政治:
经济:
思想:
风俗: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风俗文化的近代化
危机
使命
丰碑
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
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
第三次在1949年……
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 … ,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江苏省宿迁中学 叶娇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做呢?还是你能这样做呢?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
《与妻书》节选
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
江苏省宿迁中学 叶娇(共41张PPT)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摘自“胡锦涛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让我们一起重温100年前历史……
“宝善里炸弹案”发生后,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等三十余人被捕。10月10日凌晨,彭、刘、杨英勇就义。这就是“首义三烈士”的遗像。
1911年 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
1911年 10月11日 湖北军政府成立,举清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是日晚,汉阳,汉口驻军起义。
1911年 10月22日 长沙起义。
1911年 10月22日 西安起义。
1911年 10月23日 九江起义。
1911年11月6日,无锡宣告独立。
1911年 11月13日 山东宣布独立。
1911年 11月27日 成都和平独立。……
到十一月下旬,
全国有十几个省区
脱离清廷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到1911年11月底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学习与思考(一)
武昌起义是偶然事件吗?为什么它会如一颗火星,点燃了大半个中国的革命烈火?
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使人们痛感国家要灭亡了!
统治中国的清朝政府已是个一味媚外的政府!
“朝廷固然是不可违拒,难道说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拒吗?”——陈天华
革命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辛亥革命
是中国人多年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
——金冲及(历史学家、中国共产党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
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月3日黎元洪当选副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 ★
1月14日袁世凯在北京、天津大肆搜捕革命党人。
1月16日京津同盟会张先培等谋炸袁世凯未中,3人均被捕遇难。
1月28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29日,选举林森为议长。★
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
2月13日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职。
2月15日参议院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2月27日蔡元培等抵北京,迎袁南下。
2月29日袁世凯密令曹锟部在北京发动兵变。3月6日,参议院允袁在北京就职。
3月3日中国同盟会在南京召开本部全体大会。宣布其宗旨为“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并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黎元洪为协理。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
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临时大总统职。
4月2日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至北京;4日,又议决该院迁至北京。
学习与思考(二)
在1912年初的大事记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是否可以结合课本上的材料加以说明?或者提出质疑?
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缺乏实力
立宪派
拥护
旧官僚
对 清: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
迫孙中山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学习与思考(三)
结合革命后无锡的发展,说一说辛亥革命该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实现了三民主义的哪些目标?
“辛亥革命在无锡的成功,‘兵不血刃’地迫使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退出历史舞台,无锡迎来了十余年的黄金发展期,百年工商文明的辉煌由此奠定。”无锡市史志办副调研员郁有满介绍说,辛亥革命后,民主思想得以公开传播,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无锡的政治舞台,他们大力发展工商业,保境安民,维持社会秩序。从民国元年到民国26年抗战爆发前,无锡保持了十余年的安定,工商经济迅速发展,“小上海”的美誉也在此时开始叫响全国。
从无锡看中国
这个时期,无锡发生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变革。选举产生无锡县临时县议事会和县议事会;有了警察、审判、检察机构和律师公所,有了商会、农会、教育会等各种社团和结社;设立劝学所,城乡出现一大批公立、私立学校;改革财政,减免田税,简化纳税手续;开设光复门,开通从城中到火车站的马路;建立公花园,开辟菜场等。在安定开明的社会环境下,一大批实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最终形成了荣、杨、薛、唐蔡、唐程、周等闻名全国的六大资本集团,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创业创富的深刻印记。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政府;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用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我们的思考
适逢辛亥百年,对于这一事件的评说可谓众说纷纭,现在来谈谈我们的想法吧!
评价辛亥革命
对中国
对世界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思想方面
社会习俗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场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了不起的巨变。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把辛亥革命同新中国诞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改革开放摆在一起,称为“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这是极高的评价,比其它千言万语更明白准确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定位”。
拓展学习资源
模块链接:
必修二 民族资本主义 “短暂的春天”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必修三 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发展
选修四 孙中山(历史人物评说)
拓展学习资源
参考书目:
1、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2、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网络资源
1、辛亥革命网:http://www.xhgmw.org/
2、辛亥革命网:www.xinhai.ofg
3、辛亥革命纪念馆:http://xhgm./
4、孙中山纪念馆:http:///
5、中国近代史研究所:www.zgjds.org
拓展学习资源
历史文献导读
1、林觉民:《与妻书》
2、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3、邹容《革命军》
4、孙中山:《大总统誓词》
5、《清帝退位诏书》
视频资料
辛亥档案专题节目
清政府的新政措施(摘编)
第一,筹饷练兵。
第二,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第三,废科举,育才兴学。
……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从传统阵营内部泛起的另一股思潮也汇合到革命运动中来。……1898年的维新运动失败之后,有一翼变得更加激进,而且自此以后,主要在梁启超领导下,它摇摆于革命和改良之间。
共和派革命分子与激进维新派这两个集团都在海外留学生中间寻找支持。从1902到1905年,留学生人数增至约八千人,足以引起政府及其政敌的注意,足以在一切中国革命者中间构成人数最多、喊声最高和行动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二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政府;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用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摘自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
材料三 同盟会的前身是湖南华兴会(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和广东兴中会(孙中山、胡汉民、汪精卫等)。继兴中会之后,全国各地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出现,主要还有江浙光复会(陶成章、章炳麟、蔡元培、秋瑾等)、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
——摘自百度百科“中国同盟会”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摘自林觉民《与妻书》
自1906年起,同盟会联合地方会党,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摘自百度百科“中国同盟会”
最壮烈的当属黄花岗起义,那些青年才俊, 受过良好的教育,文雅而英俊,皆是人中龙凤,诚如唐德刚先生在《晚清七十年》中所说的,他们个个有方面之才,却充当了冲锋陷阵而身亡的卒子。
保路运动的兴起
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 日,清廷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由于拒不归还四川的股金。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倾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返回
清帝退位诏书
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各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内刈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返回
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达国家于安全完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凡此志愿,率履勿渝。俟召集国会,选定第一期大总统,世凯即行辞职,谨掬诚悃,誓告同胞!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
返回
南北议和
1911年10 月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为诱胁革命军向袁世凯妥协,向湖北军政府多次试探,11月26日由英国驻汉口总领事葛福出面“调停”,向湖北军政府提出议和条件。湖北都督黎元洪等以军事失利,竭力主张妥协。
1911年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双方代表随即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举行谈判。伍廷芳代表革命军方面提出:清朝皇帝退位、选举总统、建立共和政府等条件;唐绍仪代表袁世凯向革命军进行要挟。与此同时,英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法国等帝国主义对议和施加压力,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促使双方尽快达成协议。
旧官僚和立宪派也竭力把南方引向拥袁的道路。在内外胁迫下,革命势力作出让步,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
返回
南京临时政府组织机构表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临时副总统 黎元洪
陆军总长
兼参谋长 黄 兴 海军总长 黄钟瑛 外交总长 王宠惠
次长 蒋作宾 次长 汤芗铭 次长 魏宸组
司法总长 伍廷芳 财政总长 陈锦涛 内务总长 程德全
次长 吕志伊 次长 王鸿猷 次长 居 正
教育总长 蔡元培 实业总长 张 謇 交通总长 汤寿潜
次长 景耀月 次长 马君武 次长 于右任
总统府
秘书长 胡汉民 南京卫戍
总 督 徐绍桢 南京临时
参议院院长 林 森
各部总长中仅陆军、外交、教育三部是同盟会会员,其余各部总长都是立宪派人士中同情革命者。次长几乎全是革命党人。
返回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5、实行责任内阁制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临时约法》性质
《临时约法》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钦定宪法大纲》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返回
1911年12月,孙中山回到广州,曾对胡汉民说:“你们大家都不信任袁世凯,觉得袁世凯阴险狡猾,不知道将来会干什么坏事,这是对的,但是我们要利用袁世凯,如果将袁世凯利用得比较好的话,那就比用兵打仗强过10倍。袁世凯将来也许会做坏事情,但是当他做坏事情的时候,他的统治基础已经不牢了,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再推翻他就会很容易。”
返回(共28张PPT)
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
第二次发生于 ,……
第三次在1949年……
1911年
第13课 辛亥革命
江苏省宿迁中学 叶娇
1、资产阶级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有什么样的必然性?
必然性:
民族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改良道路行不通
准备:
(可能性)
3、军事:
1、思想:
2、组织: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准备:
(可能性)
3、军事:
1、思想:
2、组织: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团体、政党
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中国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 。
三民主义:民族、 、民生
统一纲领、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等
政党
民权
准备:
(可能性)
3、军事:
1、思想:
2、组织: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团体、政党
一系列武装起义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准备:
(可能性)
3、军事:
1、思想:
2、组织: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团体、政党
一系列武装起义
2、如果说必然性决定了历史的发展方向,那么偶然性则是起到了加速历史发展速度的作用。
武昌起义作为革命的第一枪,有什么样的偶然性 ?
偶然性
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机遇
若无四川保路起义,武昌起义要迟一年半载。
——孙中山
对湖北新军的宣传动员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首义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陆军总长黄兴
副总统黎元洪
成立中华民国
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时间、定都、国旗等
宣统帝退位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有人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翻版。
1、约法中体现了哪些思想?从中理解政权性质。
2、为何明确责任内阁制?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革命党
列强
袁世凯
旧官僚
立宪派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武力、欺诈
内部施压
妥协、软弱
如果让你在辛亥革命的“丰碑”上写碑文,你如何写?
政治:
经济:
思想:
风俗: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风俗文化的近代化
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 … ,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江苏省宿迁中学 叶娇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
《与妻书》节选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做呢?还是你能这样做呢?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
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
江苏省宿迁中学 叶娇激情 探究 对话
第13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执教者:叶娇 江苏省宿迁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性质;概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情况。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伟大功绩和失败的主要原因。
2、情感目标: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教学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材料: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
第二次发生于 年,……
第三次在1949年……
师:请你们一起告诉我,第二次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革命是哪一年?
生:1911年
师:很好,正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正值辛亥百年之际,让我们再回首,一起回到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中。(板书:辛亥革命)
教学过程
二、山雨欲来风满楼(革命背景)
问题1:资产阶级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有什么样的必然性?
问题2:如果说必然性决定了历史的发展方向,那么偶然性则是起到了加速历史发展速度的作用。武昌起义作为革命的第一枪,有什么样的偶然性?
材料问题已经在课前以学案的方式展现给了学生,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前提下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
必然性:
1、民族危机(列强、清政府)
2、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3、改良道路行不通
课中提问:为了这场革命,资产阶级做了哪些准备:
思想:
组织:
军事:
在组织准备这一板块简单的和学生探讨一下同盟会(革命政党)与兴中会(革命团体)相比较优越性,简述同盟会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
在军事组织着着重学生情感教育,学习革命党的精神。介绍学生阅读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与妻书》
偶然性:
谣言
湖北新军
保路运动
三、惊天动地普新颜,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经过、高潮)
以图片、音频的方式展现,不做过多的探讨。
重点放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问题1:有人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翻版。
①结合材料理解政权性质。
②为何明确责任内阁制
引导学生抓住材料中的重点词:主权、国民全体、平等、权利等,说明政权属于资产阶级共和性质
责任制内阁对袁世凯的限制。
四、共和终成一场梦(结果)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问题:如何窃取
内因、外因
五、民主进程立丰碑(意义)
问题:
1、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如果让你在辛亥革命的“丰碑”上书写碑文,你如何表述。
尽量帮助学生用材料和书本结合自己的想法写出碑文。
总结
六个字概括:危机、使命、丰碑
结束
最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这场任务在1949年的时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选段。
“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 … ,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结束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最终取得胜利,中国站起来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富起来了。生活在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中的我们,必须要了解祖国曾经的艰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凝聚在一起,强大中国的革命还没有完成,这场革命必须要由我们来完成!!
附:学案
第13课 《辛亥革命》学案
【学习目标】
1.课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重点: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学习方式】
1 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本进行预习。
2 小组共同进行探究问题的讨论,结合课本知识和学习资料以文字的形式表达,方便课堂交流。
【预习梳理】
1.背景
(1)经济:清末“新政”、“ ________”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思想:____、邹容、陈天华等以____、东京为阵地,宣传西方的_____、____学说。
(3)组织: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________,然后华兴会、光复会等相继建立。②1905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在东京建立。
(4)军事:中国同盟会发动了________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高潮。
(5)时机:1911年四川________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3.高潮
(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____,以五色旗为国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①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_______;国内各民族一律________;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和选举、________权;确立________、立法、________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②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的民主宪法。
③意义:具有反对________制度的进步意义。
4.结局
(1)结局:________窃取革命果实。 (2)原因: ①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法,势力强大。②列强以______、______、经济封锁为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③革命营垒中的______和旧官僚向革命党人进攻。④______被迫妥协退让。
5.功绩
(1)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制度,建立起______,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推翻了“________”,沉重打击了________。
(3)为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重点探究】
探究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探究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体现了那些资产阶级的理念和原则(连线)
内容 体现原则 否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人权平等 万世一系的世袭制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三权分立
国民有人身、居住等自由 主权在民 封建等级观念
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人权自由 君主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 主权在君、君权神授
探究三:对辛亥革命“丰碑”的理解
【过关检测】
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2、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你认为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一种观念?(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 )
A.明确了人民的权利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地位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有一位老人说他是民国五年生,你知道民国五年具体是指公元多少年(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5.(2009·广东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
6.对孙中山被迫向袁世凯妥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有人认为是一种错误,究其原因,孙中山也别无选择,下列所表述中的原因,你同意的是( )
①南京临时政府在外交和财政上陷入极度困境 ②立宪派和旧官僚对革命派发动进攻
③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说明他是赞成共和 ④孙中山民主革命受到列强的军事威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B.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C.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D.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完成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11.南京既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又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对于南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42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B.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与清政府对峙
C.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1912年,袁世凯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2.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13.(2010·全国卷)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探究问题一:
材料一:《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19亿多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倍。慈禧:“量中国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材料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材料三:在封建制度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产品,政府用苛捐杂税勒索民族工业,阻碍了资本主义境经济的发展。 1、资产阶级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有什么样的必然性?
材料一:武昌起义前,革命党机关被清破获,三位领导人牺牲,当时清方搜出名册一本,内有新军多名。有人给湖广总督瑞徵献计,说香帅(张之洞)处理此类方法是将名单当众烧掉,可安军心。瑞觉得有理:“我也当众烧掉,但要抄录一份保存”。这席话不久传开,新军中革命者更不安。材料二:1911年5月由清朝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四川最为猛烈,清朝急调三批鄂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大大削弱,客观上为武昌起义提供了大好时机。材料三:湖北新军,……共有官兵一万六千人左右。事发前,除被端方带往四川和瑞澂派外各地的以外,剩下八千多人。这八千人中,纯粹的革命党人,有两千多;同情革命的,四千多;坚决“反革命”的,只有一千余人;其余,基本属于摇摆分子。 2、如果说必然性决定了历史的发展方向,那么偶然性则是起到了加速历史发展速度的作用。武昌起义作为革命的第一枪,有什么样的偶然性?
探究二:
材料一:自2月7日起,召集临时约法起草会议,组织编辑委员会,着手起草《临时约法》。辛亥前,孙一直主张革命成功后实行美国政体。——《南方周末》材料二: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第三章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须副署之。”;材料三:……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可能不好……” 有人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翻版。1、结合材料理解政权性质。2、为何明确责任内阁制?
探究三:
材料一:1912年2月12日,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创立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 宣统颁布退位诏书。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材料三:“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材料四: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在称呼上,逐步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代替了“老爷”“大人”等称谓。 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如果让你在辛亥革命的“丰碑”上书写碑文,你如何表述。
PAGE
6激情 探究 对话
第13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执教者:叶娇 江苏省宿迁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性质;概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情况。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伟大功绩和失败的主要原因。
2、情感目标: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教学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材料: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
第二次发生于 年,……
第三次在1949年……
师:请你们一起告诉我,第二次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革命是哪一年?
生:1911年
师:很好,正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正值辛亥百年之际,让我们再回首,一起回到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中。(板书:辛亥革命)
教学过程
二、山雨欲来风满楼(革命背景)
问题1:资产阶级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有什么样的必然性?
问题2:如果说必然性决定了历史的发展方向,那么偶然性则是起到了加速历史发展速度的作用。武昌起义作为革命的第一枪,有什么样的偶然性?
材料问题已经在课前以学案的方式展现给了学生,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前提下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
必然性:
1、民族危机(列强、清政府)
2、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3、改良道路行不通
课中提问:为了这场革命,资产阶级做了哪些准备:
思想:
组织:
军事:
在组织准备这一板块简单的和学生探讨一下同盟会(革命政党)与兴中会(革命团体)相比较优越性,简述同盟会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
在军事组织着着重学生情感教育,学习革命党的精神。介绍学生阅读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与妻书》
偶然性:
谣言
湖北新军
保路运动
三、惊天动地普新颜,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经过、高潮)
以图片、音频的方式展现,不做过多的探讨。
重点放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问题1:有人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翻版。
①结合材料理解政权性质。
②为何明确责任内阁制
引导学生抓住材料中的重点词:主权、国民全体、平等、权利等,说明政权属于资产阶级共和性质
责任制内阁对袁世凯的限制。
四、共和终成一场梦(结果)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问题:如何窃取
内因、外因
五、民主进程立丰碑(意义)
问题:
1、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如果让你在辛亥革命的“丰碑”上书写碑文,你如何表述。
尽量帮助学生用材料和书本结合自己的想法写出碑文。
总结
六个字概括:危机、使命、丰碑
结束
最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这场任务在1949年的时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选段。
“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 … ,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结束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最终取得胜利,中国站起来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富起来了。生活在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中的我们,必须要了解祖国曾经的艰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凝聚在一起,强大中国的革命还没有完成,这场革命必须要由我们来完成!!
附:学案
第13课 《辛亥革命》学案
【学习目标】
1.课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重点: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学习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本进行预习。
小组共同进行探究问题的讨论,结合课本知识和学习资料以文字的形式表达,方便课堂交流。
【预习梳理】
1.背景
(1)经济:清末“新政”、“ ________”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思想:____、邹容、陈天华等以____、东京为阵地,宣传西方的_____、____学说。
(3)组织: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________,然后华兴会、光复会等相继建立。②1905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在东京建立。
(4)军事:中国同盟会发动了________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高潮。
(5)时机:1911年四川________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3.高潮
(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____,以五色旗为国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①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_______;国内各民族一律________;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和选举、________权;确立________、立法、________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②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的民主宪法。
③意义:具有反对________制度的进步意义。
4.结局
(1)结局:________窃取革命果实。 (2)原因: ①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法,势力强大。②列强以______、______、经济封锁为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③革命营垒中的______和旧官僚向革命党人进攻。④______被迫妥协退让。
5.功绩
(1)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制度,建立起______,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推翻了“________”,沉重打击了________。
(3)为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重点探究】
探究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探究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体现了那些资产阶级的理念和原则(连线)
内容 体现原则 否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人权平等 万世一系的世袭制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三权分立
国民有人身、居住等自由 主权在民 封建等级观念
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人权自由 君主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 主权在君、君权神授
探究三:对辛亥革命“丰碑”的理解
【过关检测】
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2、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你认为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一种观念?(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 )
A.明确了人民的权利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地位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有一位老人说他是民国五年生,你知道民国五年具体是指公元多少年(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5.(2009·广东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
6.对孙中山被迫向袁世凯妥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有人认为是一种错误,究其原因,孙中山也别无选择,下列所表述中的原因,你同意的是( )
①南京临时政府在外交和财政上陷入极度困境 ②立宪派和旧官僚对革命派发动进攻
③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说明他是赞成共和 ④孙中山民主革命受到列强的军事威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B.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C.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D.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完成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11.南京既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又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对于南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42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B.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与清政府对峙
C.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1912年,袁世凯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2.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13.(2010·全国卷)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探究问题一:
材料一:《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19亿多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倍。慈禧:“量中国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材料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材料三:在封建制度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产品,政府用苛捐杂税勒索民族工业,阻碍了资本主义境经济的发展。 1、资产阶级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有什么样的必然性?
材料一:武昌起义前,革命党机关被清破获,三位领导人牺牲,当时清方搜出名册一本,内有新军多名。有人给湖广总督瑞徵献计,说香帅(张之洞)处理此类方法是将名单当众烧掉,可安军心。瑞觉得有理:“我也当众烧掉,但要抄录一份保存”。这席话不久传开,新军中革命者更不安。材料二:1911年5月由清朝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四川最为猛烈,清朝急调三批鄂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大大削弱,客观上为武昌起义提供了大好时机。材料三:湖北新军,……共有官兵一万六千人左右。事发前,除被端方带往四川和瑞澂派外各地的以外,剩下八千多人。这八千人中,纯粹的革命党人,有两千多;同情革命的,四千多;坚决“反革命”的,只有一千余人;其余,基本属于摇摆分子。 2、如果说必然性决定了历史的发展方向,那么偶然性则是起到了加速历史发展速度的作用。武昌起义作为革命的第一枪,有什么样的偶然性?
探究二:
材料一:自2月7日起,召集临时约法起草会议,组织编辑委员会,着手起草《临时约法》。辛亥前,孙一直主张革命成功后实行美国政体。——《南方周末》材料二: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第三章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须副署之。”;材料三:……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可能不好……” 有人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翻版。1、结合材料理解政权性质。2、为何明确责任内阁制?
探究三:
材料一:1912年2月12日,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创立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 宣统颁布退位诏书。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材料三:“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材料四: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在称呼上,逐步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代替了“老爷”“大人”等称谓。 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如果让你在辛亥革命的“丰碑”上书写碑文,你如何表述。
PAGE
6(共28张PPT)
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
第二次发生于 ,……
第三次在1949年……
1911年
第13课 辛亥革命
江苏省宿迁中学 叶娇
1、资产阶级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有什么样的必然性?
必然性:
民族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改良道路行不通
准备:
(可能性)
3、军事:
1、思想:
2、组织: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准备:
(可能性)
3、军事:
1、思想:
2、组织: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团体、政党
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中国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 。
三民主义:民族、 、民生
统一纲领、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等
政党
民权
准备:
(可能性)
3、军事:
1、思想:
2、组织: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团体、政党
一系列武装起义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准备:
(可能性)
3、军事:
1、思想:
2、组织: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团体、政党
一系列武装起义
2、如果说必然性决定了历史的发展方向,那么偶然性则是起到了加速历史发展速度的作用。
武昌起义作为革命的第一枪,有什么样的偶然性 ?
偶然性
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机遇
若无四川保路起义,武昌起义要迟一年半载。
——孙中山
对湖北新军的宣传动员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首义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陆军总长黄兴
副总统黎元洪
成立中华民国
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时间、定都、国旗等
宣统帝退位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有人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翻版。
1、约法中体现了哪些思想?从中理解政权性质。
2、为何明确责任内阁制?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革命党
列强
袁世凯
旧官僚
立宪派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武力、欺诈
内部施压
妥协、软弱
如果让你在辛亥革命的“丰碑”上写碑文,你如何写?
政治:
经济:
思想:
风俗: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风俗文化的近代化
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 … ,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江苏省宿迁中学 叶娇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
《与妻书》节选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做呢?还是你能这样做呢?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
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
江苏省宿迁中学 叶娇(共35张PPT)
山雨欲来风满楼,
武昌起义谱春秋。
立国行宪废帝制,
有花无果恨悠悠。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一个偶然的事件
却点燃了一场必然发生的革命;
一个并不成熟的新生力量
却一举推翻几千年的陈旧制度;
一个用革命者血肉换取的政权
却最终拱手送给了反革命者;
一个充满悲壮和矛盾的故事……
第13课 辛亥革命
江苏省天一中学 刘瑜
狭义:
广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
的武昌起义
资产阶级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是历史
的必然吗?改革行不行? ——必然性
如果革命是必然,那需要哪些准备呢?
——可能性
革命的关键节点,锁定在1911年的武昌,
这里又有怎样的偶然性呢? ——偶然性
背景篇:山雨欲来风满楼
必
然
性
你的地盘
我做主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无能
无耻
必
然
性
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冲破封建束缚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必须推翻
改良道路的一再失败
资产阶级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是历史的必然吗?改革行不行?
可
能
性
1、政治准备
2、思想准备
3、军事准备
革命已是必然,还需要哪些准备呢?
1、政治准备:
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并且组建了自己
的革命团体和政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时间、地点、领导、性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反清起义简表
时间 地点 领导 结果
1895年 广州 兴中会(孙中山) 计划泄露遭破坏
1898年 皖、赣、湘、鄂等地 自立军(唐才常) 领导人被捕杀而失败
1900年 惠州 兴中会(郑士良) 弹尽援绝,被迫解散
1904年 长沙 华兴会 计划泄露遭破坏
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中国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时间、地点、组成团体、纲领、刊物、性质等)
2、思想准备:
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 评 价
进步性 局限性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民族 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 没有明确的反帝旗帜
创立民国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
(核心) 体现的政治民主化要求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土地由国民共享 民生 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 没有提出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a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2中心,3人物)
3、军事准备:
湖北新军,……共有官兵一万六千人左右。事发前,除被端方带往四川和瑞澂派外各地的以外,剩下八千多人。这八千人中,纯粹的革命党人,有两千多;同情革命的,四千多;坚决“反革命”的,只有一千余人;其余,基本属于摇摆分子。
——《铁血华年--辛亥革命那一枪》
a 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形势,积累经验
b 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宣传革命
偶然性
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
提供了机遇
革命的关键节点,锁定在1911年的武昌,这里又有怎样的偶然性呢?
必然性与偶然性
必然性:历史发展不可改变的趋势
偶然性: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两者的关系:
没有完全的必然性
——没有完全设计好的辛亥革命
也没有纯粹的偶然性
——没有对湖北新军的革命动员, 就不会有武昌起义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
思考:武昌起义有没有建立全国性的政权?
时间
经过
结果
武昌起义
那用“谱春秋”来评价是否太高?
过程篇:武昌起义谱春秋
杭州
贵阳
昆明
广州
长沙
福州
南昌
苏州
上海
安庆
武昌
江宁
镇江
西安
太原
成都
桂林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丧钟为谁而鸣?
成就篇:立国行宪废帝制
1、立国:
2、行宪:
3、废帝制:
建立中华民国
(时间、政府、定都、国旗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性质、意义)
问题探究:
提出主权在民的意义是什么?
孙中山期望的政体是什么?
为什么特别实行责任内阁制?
1、立国:
2、行宪:
3、废帝制:
建立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问题探究:
是谁直接终结了清王朝的统治?
那为什么称其为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贡献”呢?
革命过程中又表现出哪些危机?
结局评价篇:有花无果恨悠悠
结局:
辛亥革命的结局是什么?(在教材中找到表述)
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为什么被窃取?(结合革命过程中隐藏的危机)
①革命党人
②立宪派和旧官僚
革命阵营
反革命阵营
①帝国主义
②袁世凯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
那么辛亥革命到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革命任务是否完成——反帝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软弱妥协
施压
阻挠革命
进攻+欺骗
环环相扣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有花无果恨悠悠”
1、何为 “有花”?
2、何为“无果”?
3、何为“恨悠悠”?
革命之花除了政治方面“立国行宪废帝制”之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材料二:“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请回答: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
如何评价“有花无果恨悠悠”?
1、有花
2、无果
3、恨悠悠
立国行宪废帝制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风俗文化的近代化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b没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没有真
正实现民主共和
——遗憾谁来弥补?
政治:
经济:
思想:
风俗:
辛亥革命的遗憾谁来弥补?
五四运动(1919年):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中共一大(1921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潮情绪化的结果,它打断了中国通过改革走向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最终在它的影响下产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观点对吗,为什么?
思维点拨:
辛亥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改良主义能成功吗?
改良的失败是因为暴力革命吗?
学习提升:
一个偶然的事件
却点燃了一场必然发生的革命;
一个并不成熟的新生力量
却一举推翻几千年的陈旧制度;
一个用革命者血肉换取的政权
却最终拱手送给了反革命者;
一个充满悲壮和矛盾的故事……
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巩固练习: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真正实现了民主共和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
是:( )
A、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自主学习推荐:
网站类:
1、辛亥革命网(www.xhgmw.org)
2、历史风云网(www.)
3、中学历史教与学(www.)
书籍类:
1、《辛亥革命史》
2、《铁血华年--辛亥革命那一枪》
3、《天变:辛亥革命纪实》
4、《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新审视》
清政府
被迫重用
帝国主义列强
支持
军事进攻
政治欺骗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革命党人
立宪派和旧官僚
施压
妥协退让
逼宫
辛亥革命期间各方力量的关系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