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3 22:0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体会壮志难酬的无奈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感。
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辛词的含蓄蕴藉及深远意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诵读,运用丰富想象描绘词所表现的画面。
难点:体会辛词的含蓄蕴藉及深远意境,感悟词所表达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古诗文基础较薄弱,因为对诗人情感的把控不是十分到位,对诗词意思的理解也有困难。尝试用找资料讲故事看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人论世,让学生能够比较积极的参与教学。
古诗文主要从比较基础的文常,内容理解和思想情感进行教授,让学生有所习惯。
教材分析
这是辛弃疾被迫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颇令人玩味。整体构思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以年少时懵懂无知却故作深沉的情态,对比如今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显示了词人精神上的苦闷。“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巧妙对比,突出强调今日词人内心愁苦之深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联系旧课导入新课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南宋爱国词人陆游的《诉衷情》,深切体会到了词人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和无路请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宋另一位词人的作品——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看看辛弃疾字里行间传达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情怀?
回顾,感受
同为南宋词人,爱国的情感与悲愤的心情是共同的。通过回顾旧课,创设联系的纽带。
初读感知反复诵读
1、明确多音字:强、还2、教师指导:明确句读,停顿。3、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大意。4、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思考:“这是什么年龄的词人,他有怎样的言、行,让你觉得他……?”并分别概括上下片的内容和你初步的阅读感受
1、学生散读、个别读2、师生正音,齐读。
3、学生对照注释,理解大意。
4、思考回答
诵读永远是古诗词学习的主要途径及有效方法。词作大意的理解有别于文言文的翻译,对于语文能力总体一般的学生,还是有必要的。问题设计意在让学生先作整体感知。
知人论世再读品味
1、简析上片①少年
“不识愁滋味”
时为何“爱上层楼”?
为什么要“上层楼”,才能找到“愁滋味”?②词人也许会联想到哪些文人的登高(楼)思乡、怀思之作呢?③品析“强”中的人物形象。
学生思考理解:1、“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登上高楼,效仿前辈的文人雅士们抒发一下所谓的忧苦之情。”2、回顾所学:《黄鹤楼》《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蝶恋花》《登幽州台歌》
在分析分句间内在联系的同时,渗透古典诗词中的“层楼”意象的运用,品味“强”字中体现出来的“少年”时纯真的特点。
2、详析下片:品“欲说还休”之“愁”①学生结合所查资料,结合词人生平,写作背景,说说辛弃疾有着怎样的忧愁?为何“欲说还休”?为何“却道天凉好个秋”?②教师补充词人生平等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词人“愁”之源,深切体会词人壮志难伸的忧愁苦闷。③作者在这首词末了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闲淡的话中内含浓烈的感情,这是从不得志英雄血泪中迸发出来的。
学生结合预习布置的几个关键词“张安国、飞虎营、归正人”等所查资料,结合词人生平,写作背景,理解、交流。2、学生品味:这好比绘画,浓墨重彩的画固然收到艺术效果,而淡淡的水墨画的艺术效果,有时更加感人。
“知人论世”的方法,结合初中生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较为感性的材料,如一些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这样有助于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让学生了解词作中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这一高妙的抒情方法。
拓展比较加深理解
教师提供两首创作于同一时期的词作《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让学生感受词风的清新、闲静、闲适,并思考与《丑奴儿》中体现的浓重的悲愁忧愤是否矛盾?
同学讨论交流回答:不矛盾。这类词作,并不意味着辛弃疾的心境随着年岁的增长与生活的闲适而淡化。这是一时的忘情,也是忧愤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他只能在恬静的田园乡村中为自己的感情寻找寄寓,抚慰饱受创伤的心灵。这是一个英雄人物在一个平庸苟且的社会中的不得已的选择。
通过将创作在同期的不同词风作品的比较,理解辛弃疾忧愤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课后作业
1、背诵《丑奴儿》,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2、预习《破阵子》《菩萨蛮》3、推荐阅读梁衡《把栏杆拍遍》一文。
《把栏杆拍遍》一文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辛词的人生历程与作品风貌。
教学反思
词上片的教学我侧重在语言文字的品味,词意象的解读;词下片的教学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词人“愁“的内涵。在“知人论世”的环节,学生结合预习作业,通过辛弃疾人生历程中的几件壮举,结合教师对辛弃疾生平的梳理、解读,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辛弃疾深重的“愁”之源,深切体会到了词人源于矢志不渝的爱国而壮志难酬的忧愤悲愁无奈。课堂语言可以再简洁优美些、板书跟进得再及时些,有些地方的品味再挖得深一些。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