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诫子书 课件(共24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诫子书 课件(共24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4 16:42:45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教学案
课题
诫子书
课型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翻译与理解。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道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词句翻译、课文背诵、积累警句、理解主旨
教学难点
充分理解文章内涵,理清逻辑层次
教学方法
教学中,采用讲授法、点拨法、练习法。
单元解读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1说说他是谁: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出示幻灯片:对联)2作者介绍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政治家。字孔明,人称卧龙。师:诸葛亮是千古良相,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后人眼中他更是智慧的化身。这样的一位历史名人,这样的一位智者,他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对我们也是一种启迪。(二)朗读课文: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2、播放录音。要求: (1)标记生字注音。(2)注意词句停顿。(出示幻灯片:生字)3、学生仿读提示:注意朗读节奏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出示幻灯片:朗读节奏)4、指定学生朗读,余生评价,后齐读。(三)展示目标(四)学生自学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自主译读课文。2记录词句、内容疑点,或自学发现。(师巡回指导)(五)交流合作: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师生梳理:(1)词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遂成枯落(2)句子: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④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3)课文理解:①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②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语句看多用什么句式?(淡泊、立志、惜时)(双重否定、对偶句)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③请找出论点句,并说说论证方法。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正反对比论证法(出示幻灯片:知识梳理)(六)巩固练习(1)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2)做《伴你学习》,巩固词句翻译。(3)背诵指导:课文论述过程:论点——淡泊——治学、立志——惜时语言特点:对偶句(出示幻灯片:课文背诵)(七)课堂总结1学生交流学习收获。2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能够真正地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八)达标测试1解词:淫慢\驰2译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默写课文(九)作业设置:1、巩固背诵,积累警句。2、搜集关于“淡泊”、“立志”、“惜时”方面的诗句、名言,整理在读书笔记本上。(出示幻灯片:家庭作业)根据对联内容猜人物。介绍作者情况了解本节课学习内容,激发学习欲望。说说题目含义听录音,标记生字注音,注意词句停顿。识记生字,了解节奏,学生仿读。朗读课文,余生评价。齐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学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2记录词句、内容疑点,或自学发现。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集体交流,明确识记。练习巩固:词句翻译思考讨论交流明确再次朗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做练习听讲,理清文脉,把握句式特点。背诵课文交流学习收获做检测题听记作业板书设计提出论点   治学        静以修身             正(静)反(躁)     俭以养德           修身        
板书设计
提出论点   治学        静以修身             正(静)反(躁)     俭以养德           修身        
PAGE《诫子书》复习题单
复习任务一
1《诫子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字_________,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2积累: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写诸葛亮的诗句:


3按要求默写:
(1)在
《诫子书》中阐述作者主要的观点句子:
_________,
_______。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_______。
(3)阐述“学”、“志”、“才”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4)阐释过度享乐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好影响的句子:
___________,
________。
复习任务二
1解释加点的词语
诫子书
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遂成枯落
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2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热任务三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反思:能自觉修正错误的奖励两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拓展(14分)
【甲】?????????????????????《诫子书》?
◆诸葛亮?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选自诸葛亮《诸葛亮集》?)?????????
【乙】??????????????????????《勉谕儿辈》????????????????◆周怡?
由(??)入(??)易,由(??)入(??)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选自明?周怡《尺牍精华》)????
1.?请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意与日去??????(????????
??)??
③不馋不寒足矣???(?????????
?)?????
??④莫待无时思有时(??????????

2.?请理解文意,把“奢”和“俭”这两个字填入乙文空缺处。(2分)
?由(??
)入(??
?
)易,由(???
)入(???
)难。?
3.?请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5.?甲乙两文都是告诫子孙道理的文章,但侧重点不同,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周怡勉谕儿辈的中心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文的共同点是告诫子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积累运用
从以上两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作为名言警句,并能简述你喜欢的理由。你由此联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4分)
要求:1.2号同学推荐名言,3.4号同学只做一问即可。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的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诫外甥书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shù)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xián)吝(lìn),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思考:你从此文中明白什么道理?
诸葛亮为相数十年,
效忠先主,辅佐后主,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三句话和同学们共勉: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祝愿同学们早立大志,静心读书,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
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文言文《勉谕儿辈》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
  1俭
:节俭。
  2奢
:奢侈费用。
  3费用
:花费钱财。
  4着
:穿。
  5办
:用来做成。
  6莫
:不要。
  7饥
:饥饿。
  8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9若
:如果。
  10馋
:这里指饥饿的意思。
  11图
:贪图
  12粗饭:粗茶淡饭
  13特:只、仅
  14则:那么
  15待:等待
  16足:足够
  【翻译】
  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得节俭却困难了。饮食穿衣,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事情的艰难,就不会轻易地花费钱财了。每一顿饭吃肉喝酒,可以置办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不饿不冷就够了,何必图个吃好穿好?经常在拥有的时候想着没有的时候,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想着拥有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能)常常享受到温饱了。?(共24张PPT)
诫子书
诸葛亮
学习目标
1、能准确记忆作者的相关常识,熟练背诵、默写课文。
2、能准确积累文言词语,顺畅地翻译课文,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道理和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积累故事: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顾茅庐、空
城计
积累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作者常识
复习任务一
要求:自己迅速记忆,完成学习任务单。1题全做对的同学加一颗
。2题积累写对加两颗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告诫,劝勉
复习任务一
要求:对座互背,完成学习任务单。1.2号流畅背下来,加一颗
,3、4号流畅背下来,加两颗
,全默写对的同学加三颗

疏通文意
要求
1快速记忆课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
2对座结合篇子重点词句互考。
3能快速准确完成篇子上的词句加2----4颗
,能帮助不会译句的同学学会的,奖励两颗

复习任务二
重点词语:
诫子书
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遂成枯落
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重点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文言文翻译,一般采
取这样的过程:
以上过程,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过程,我们现阶段文言文的学习,必须认真掌握以上方法,努力遵循这个过程。
逐字翻译
调整语序
适当替换
省略补充
整体润色

故事引入
诸葛亮为相数十年,
效忠先主,辅佐后主,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内容理解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2、找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复习任务三

要求:1、班展时语言简洁、声音洪亮、表达流畅。
2、非展示同学认真听并及时补充质疑。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能志存高远。
2文中提到“志”的语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
志与学的关系
人首先要坚定自己的志向,有远大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些志向、理想,才能要求自己去学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增长才干,才能学业有成。
教师寄语
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祝愿同学们早立大志,静心读书,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
拓展阅读
诫外甥书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思考:你从此文中明白什么道理?
拓展阅读
诫外甥书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思考:你从此文中明白什么道理?
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具有远大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
【甲】?????????????????????《诫子书》?
????????????????????
??
◆诸葛亮?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诸葛亮集》?)??????????????
??????????????????????????????????????????????????????????????
【乙】??????????????????????《勉喻儿辈》???????????????????????????????????
?
◆周怡?
由(??)入(??)易,由(??)入(??)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选自明?周怡《尺牍精华》)????
?
巩固提升
答案
明确
消失
满足
等到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
?不?敢?轻?易?费?用。
修身养德
节俭简朴
生活要节俭
名言警句
淡泊: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惜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谚语)
节俭: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
司马光
1、说说你对下列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为本文补充论据
惜时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事实论据:
立志:
1.毛泽东:从小立有远大志向——立志救国、献身革命,最终缔造了新中国。
2.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令世人敬仰的人。
3.张海迪:身残志坚,胸怀理想,她说:“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她发愤努力,学会了多门外语,成为当时青年人的楷模。
宁静:
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精心研究,最终发现了镭,获得诺贝尔奖。
检测巩固
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3、阐述“学”、“志”、“才”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4、阐释过度享乐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好影响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