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散步-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课后练习
一、字词书写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分qí(____)
xìn(____)服
chāi(____)
散dūn(____)下
霎时(____)
水波粼粼(____)
嫩芽(____)
熬过(____)
二、选择题
2.下边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zhī)
委屈(qū)
鱼塘(tánɡ)
熬过(áo)
B.拆散(chāi)
散步(sǎn)
温馨(xīn)
嫩芽(nèn)
C.粼粼(lín)
毕竟(jìnɡ)
水波(bō)蹲下(dūn)
D.铺着(pū)和谐(xie)
憧憬(chóng)
盎然(àng)
3.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信服 挺住 铺着 水泡
B.分岐 取决 强壮 拆散
C.委屈 桑树 蹲下 鱼搪
D.幼小 毕竞 嫩芽 温馨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的母亲又______过了一个严冬。
②母亲______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______地铺着。
A.熬
无奈
随意
B.度
无奈
随便
C.熬
信服
随意
D.度
信服
随便
5.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忍受,艰苦支持。)
B.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C.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形容水的明净。)
D.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意见不一致。)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快回来!”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C.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7.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C.课文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课文通过散步这一件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三、语言表达
8.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9.9.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A.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________)
B.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________)
C.“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________)
D.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_______)
四、作文
10.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一家人一同散步这件极为普通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五、填空题
11.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__________)
(2)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__________)
(3)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2.将本文所叙故事的几个要素补充完整。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们”一家人为什么要去散步?
14.“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几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5.如果你手里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6.如何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做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女儿(
)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17.“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五岁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十一岁时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18.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那个冬天,很冷……
19.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20.“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参考答案
1.歧信拆蹲shàlínnènáo
【解析】
【解答】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信”造字法为会意,可根据会意字的特点来辨形。而“蹲”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粼”等字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嫩”不要读成“lèn”。
2.C
【解答】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分歧(qí
);B项应为散步(sàn);D项应为和谐(xié),憧憬(chōng)。故选C。
3.A
【解析】试题分析:B.岐—歧;C.搪—塘;D.竞—竟。
4.C
【解析】
【解答】答此类题需先将所给词语逐一浏览,就词义与词性做到全面掌握。总之,判断正确答案要从多角度去考虑,把语境、语法、常识、固定搭配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是做好选词填空题的最佳方法。选词填空一定要观察语境,然后斟酌词义,选择后再通观一遍。如从“严冬”一词分析,应用“熬”。从语境看,母亲认为“我”出去多走走的建议对身体好,所以应用“信服”。“随意”:随着自己的意愿。“随便”:不加限制,不受拘束。这里应用“随意”,把新绿拟人化。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B项理解有误,.“委屈”意思应为“使人受到委屈”,在句中指“不按儿子的意愿办事而使儿子伤心难过”。
6.B
【解答】A项,“散步”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起提示作用。C项,引用的部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做了前面词语的句子成分了,“乐”后的逗号应放在引号外。D项,“历史再现”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前后为并列关系。
7.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主题、写作手法以及文学常识的把握,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C项对课文的分析不够准确,课文在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是以记叙为主的。“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8.(1)“熬”字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在漫长的冬季,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经受的痛苦之大。
(2)“慢慢地”写速度慢,“稳稳地”说明脚步沉稳而有分寸,“很仔细”形容走路很留神。表明了“我”和妻子对生活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揭示中心。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熬”是忍受艰苦的生活之意,融入了作者的感情。“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作者的意思是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实际上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9.
动作描写
动作、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辨析能力,难度不大。(1)“点点头”“拿外套”属于动作描写。(2)“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是动作描写,“还是走小路吧”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3)“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4)“蹲下来”“背起了”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
10.示例:从四年级开始,我学会了下象棋,多年来,渐渐发现这小小的棋盘也反映着偌大的人生。
棋逢对手的确是一件快事。双方坐定,大战三百回合,直杀得天昏地暗,仍不分胜负,双方都免不了心情烦躁。偶尔大意失荆州,被对手抓住机会,穷追不舍,似乎败局已定,胜利无望,忽又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回马一枪,直捣黄龙。对手亦无防备,终以败局告终。此时顿觉特别畅快,回味无穷……
其实人生也是一局棋,生活便是对手,是不易言败的对手,自己也只有在行棋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完善自我,方能取得胜利。我总想,能在这一方小天地中发现这生命的玄机,也就不枉此生了。
所以,与其说棋如人生,不如说人生如棋。
【解析】
本题考查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与母亲、孩子一同散步这个极为普通、细小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可以仿照这种写法写一个片段,用小事揭示深刻的道理,注意加上议论,表明主题,注意字数的要求。
点睛:?所谓“以小见大”,是指用小材料来体现大主题。这些小材料是日常常见的、身边的,甚至是琐碎的,很多同学都熟视无睹或不屑一顾,但运用恰当却“可以点石成金”,用它们来体现“大道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可以使文章更加吸引人。
11.(1)反复
(2)拟人
(3)对比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1)“太迟了,太迟了”,反复修辞;(2)“随意”,拟人修辞;(3)前后句形成对比,对比修辞。
12.时间:春天的一天;地点:田野;人物:“我”的母亲、妻子、儿子和“我”;事件:一家人散步时发生分歧,“我”想依从母亲走大路,母亲却让着孙子走了小路。
13.天气很好,田野的风景很美,“我”也想让母亲外出走走锻炼一下身体。
14.显示了春天不可遏制的生机,同时暗示了熬过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也自然引出下文的散步。
15.送给文中的“我”,“我”在面临分歧时,能选择依从母亲,这是孝顺的表现,值得表扬。
16.“我”和妻子都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我们身上肩负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责任。而我们这三代人合起来正好就是整个世界。
【解析】
12.本题考查把握记叙要素的能力。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表明时间是春天的一天;“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表明地点是田野,人物是“我”的母亲、妻子、儿子和“我”;概括事件要抓住关键句子回答,如“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答题格式可用“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形式回答。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结合文章内容,抓关键句子回答。“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另外,“天气很好”“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些都是散步的原因,用精练的语言整合即可。
14.本题考查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由第③段的“初春的田野”“
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
树上的绿芽”“
田里的冬水”不难判断出属于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代季节或天气情况,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生存状况、为下文作铺垫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语言环境分析。此处景物描写,描写田野的“新绿”,绿芽的“密”,冬水的“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都显示了春天不可遏制的生机,结合上文中写
“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暗示了熬过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这样富有生机的春天,为下文写我们散步做铺垫——“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15.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内容、主旨及人物形象分析。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尤其是“我”作为中年人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在发生分歧时,“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写出“我”的孝顺,疼爱孩子是天性,孝敬老人,才真正体现了人性之美。做题时,先明确送给谁,再从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谈理由。
16.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考虑它有几层意思,要无一遗漏的写出。本句有两个分句组成,要结合文章内容答出它的语境义。结合上下文可知,“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生怕稍有点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因此"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我"和妻子确实如同背着整个世界:一个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世界和未来的时代。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也是对生活的使命感。
17.觉得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不许别人欺负奶奶,尊重,保护奶奶
18.指冬天的寒冷;这里的冬天又指人生的冬天,写出“我”看见婆婆因为得了精神病所做的一些事情感到伤心和无奈,是心理上的寒冷。
19.作为儿媳:①心地善良,关爱关心婆婆,从“我”为了婆婆的事情教育女儿可以看出。②理解,孝顺婆婆,宽容识大体,从理解婆婆做的一系列“不正常行为”却依然关爱婆婆可以看出。作为母亲:①爱女儿,从心疼女儿的行为可以看出。②教子有方,循循善诱,从教育女儿尊重婆婆可以看出。③爱家庭,从缓和女儿和婆婆的关系中可以看出。
20.启示:第一,“女儿”小时候不能理解和尊重生病的老人,而是仅仅看到了虚荣的一面,经过妈妈的教育长大后终于懂得了尊重老人,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讨厌到尊重保护奶奶这样的成长过程。第二,我们都要珍惜像“母亲”这样一直宽容教导我们的人,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接收别人指出的不足,才能更好更快的成长。第三,“女儿”的成长经历让我明白,人总是不断长大,不断成熟,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天,我们应该尊重老人。第四,母亲爱的教育是我们成长路上最重要的财富。第五,有时候,爱和包容是成长最好的良药。
【解析】1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写出了女儿对奶奶态度的变化过程:五岁时,认为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七岁时,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九岁时,在奶奶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护着奶奶;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游戏,疼爱奶奶。结合上述分析,学生可总结出答案。
1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本句在奶奶生病后,把感冒药当做毒药扔掉,女儿、奶奶、“我”感到难过都痛苦后的一句话。这句话表面上写天气,其实是写家庭的困境让“我”无助、压抑,内心像冬天一样寒冷。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要在把握主旨、分析主要情节的基础上作答。文中“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那么就需要“我”孝敬照顾老人,又要教育女儿。通过“我”批评女儿要换掉奶奶、觉得奶奶可笑、婆婆生病等事件可以看出:作为儿媳,“我”心地善良,孝敬老人,包容体谅患病的婆婆;作为母亲,“我”关爱孩子,教子有方,用心引导呵护女儿成长。
20.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联系实际谈启示的能力。这是一种开放题型,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学生在读懂原文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然后将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结合实际谈获得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示例:①成长需要时间。②成长过程是曲折的。③成长过程中要勇于改正错误。④成长过程中既有烦恼,也有快乐。⑤成长过程中需要关爱他人。⑥成长需要引导呵护。
试卷第2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