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3 20: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前预习】
1.朗读古诗至少3遍,自学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建议借助注释、查字典、结合
图片或者联系上下文了解大意。
3.自主查找苏轼的相关资料,了解生平背景及相关作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感悟画面美的同时,体会夏日西湖骤雨的美,感觉诗人苏轼豪放的作品风格。
【教学重点】
感悟画面美的同时,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
1.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西湖边是杭州美景之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诗篇,你能说上几句吗?
生回忆交流。
2.今天我们随宋代大诗人苏轼一起去西湖看一看美景。
简单介绍作者与望湖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边。
设计意图:
从学生了解的西湖诗篇入手,引入作者和望湖楼的介绍,形成初印象。
二、新授
(一)探究一:初学古诗,感知大意
1.出示诗题并理解。
(1)出示诗题,注意读准节奏朗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理解诗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六月二十七日
地点:望湖楼
事情:喝醉酒
书:写
2.提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再读古诗,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1)对照插图,自主感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自学。
(2)指生朗读并指导节奏(四三断句),理解重点词语。
黑云翻墨:形容乌云很黑,来势凶猛。
忽吹散:忽然就吹散了,时间很短暂。
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连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
提出初读要求,并在初读的基础上顺势检查学生的预习和生字词掌握情况,借助注释正音、节奏理解,初步感知古诗词意思。
(二)探究二:想象画面,感悟景美
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着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哪两幅画面?
图1——黑云汇聚图
云:黑
雨:白,颜色对比,运用比喻。
“未遮山”,说明乌云来势凶猛,大有吞噬一切的快速变化之感。
图2——西湖骤雨图
“乱入船”刻画出雨的大而猛。
师: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呢?请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说一说。
夏天,天空中变化不定,霎时间乌云滚滚,像泼翻的墨水一样扩散开来,开始时,并未遮遍青山。黑云继续扩展,不多会儿,倾盆大雨就下起来。白色的雨点打在船面上,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往船里乱滚。
(3)多生朗读,读出雨来得快而急。
2.再读后两句,你又看到了哪两幅画面?
图3——狂风散云图,“忽”字体会变化之快。
“卷地”说明风儿特别大,来势凶猛。
图4——雨后西湖图
“水如天”说明水天相接,水儿特别大。
(2)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呢?请展开说一说。
忽然,一阵卷地大风吹过,把黑云吹散。雨过天晴,从望湖楼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3)多生朗读体会这两幅图,适时评价。
3.借助景物,感悟写法,体会全诗的意境之美。
(1)感悟写法: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景物,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绘声绘色地将四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要仔细观察,抓住形、色、声来细致刻画,就会让景物活灵活现。
(2)体会感情:通过描写望湖楼下“白雨跳珠”、“水如天”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夏日之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3)品味意境:全诗运用白描手法,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让读者也似乎身临其境,置身其中,和诗人一起突遇暴雨,眼前有景有色,耳畔有声,乐在其中,乐哉!
设计意图:
重点学习四句诗句,采用“想象画面,入境悟情”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四幅景物画面,通过想象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当时的雨前、雨中和雨后的风景,理解作者借助景物抒情的方法,多种朗读形成共鸣。
(三)探究三:对比总结,感受豪放
1.对比《宿建德江》和本诗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1)细致描写眼中景,写出景物特点。
(2)借景抒情。《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的是对西湖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
2.再识作者,豪放本色
是的,这就是大文豪苏轼,小小一场夏日雷雨,都能如此生动传神表达,淋漓尽致地将自己的内心情感毫无保留地在文字中宣泄,这就是他豪放派风格的体现。其实,苏轼还有很多诗也有同样的特点,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晓景》
学生欣赏交流品评,景物背后的感情与豪放风格。
设计意图:
对比学习《宿建德江》,知道诗人借助景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并迁移苏轼其他作品的欣赏,更加深入认识他豪放的风格。
三、练习
背诵理解全诗,试着用简笔画配图。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诗,体会情感。
4、小结
这节课,在苏轼的笔下,我们看到西湖边夏日一场雷雨,生动四幅画面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原来,雨,也能让人如此陶醉,也是如此之美,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豪放不羁的大文豪——苏轼,学古诗,真正一举多得啊。
(?http:?/??/?control.blog..cn?/?admin?/?article?/?article_edit.php?blog_id=679fddc50100nxna"
\l
"SinaEditor_Temp_FontName?)
(?http:?/??/?control.blog..cn?/?admin?/?article?/?article_edit.php?blog_id=679fddc50100nxna"
\l
"SinaEditor_Temp_FontName?)
五、作业
1.基础作业:背诵理解本诗。
2.拓展作业:自行选择欣赏学习苏轼的一首诗,并收集有关西湖的诗句。
设计意图:
从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延伸,巩固生字词,了解更多作者作品和风格,积累更多有关西湖的古诗,增加语文积淀,提升古诗鉴赏水平。
【板书设计】
3.古诗词三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
黑云汇聚图
白雨
西湖骤雨图
喜爱
豪放
风吹散
狂风散云图
留恋
水如天
雨后西湖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