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十二章:内能和热机
12.
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沪粤版
新课
马上初三了,咱们出去happy吧~
What?这么热,我要在家好好学习
今年的夏天
新课导入
听说烤串和夏天更配哇!!!
好的,我要吃100串~
同样曝晒在阳光下的食用油变得很烫?但是水却还是依旧很凉?
前面已学过:同种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变化相同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等。
食用油比较热,水却不怎么热,两者温度变化不同,是它们接受的阳光不一样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提出问题: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温度不同,是因为某种性质不同?
“抗发烧体质”
猜想与假设: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初温差不多
质量差不多
吸收热量一样
易发烧
不易发烧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夏天同样曝晒在阳光下的鹅卵石和湖水人踩上去感觉温度不同。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根据实验目的,你选用哪两种物质进行实验呢?所选用的器材有哪些,要记录哪些数据?
1.相同质量
2.相同初始温度
3.吸收同样多的热量
温度差=结束时的温度——初始温度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易发烧”:
实验注意: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实验结论: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是,吸收的热量是“不相等”的。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进一步得知: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相等。
二、什么是比热容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
℃所吸
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为
c.
即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质量和变化的温度的乘积之比。
2.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理解: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既不随物质的
质量的改变而改变,也不随物质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
的变化而变化.
1.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2.所有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3.固体的比热容小于液体的比热容。
4同一物体的比热容可能不同。
从表格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南方海边的夏天早晚温差较低的原因?
现在请你回答为何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答:沿海地区水占比较多,内陆地区砂石占比较多,在白天两者吸收热量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水的比热容远大于砂石的比热容,所以沿海地区温度上升比较低内陆地区上升高。同样在夜晚两者放出的热量也大致相同,沿海地区温度降低的少,内陆地区温度降低的多,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放热及温度和质量都无关
思路点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特性.
B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2.如图所示,对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正确的是(
)
A
C甲大于C乙。
B
C甲等于C乙
C
C甲小于C乙
D
无法判断。
C
1.计算公式:Q=cmΔt,其中
Q
代表物体吸收或放出的
热量,c
代表该物质的比热容,Δt
代表物体温度的变化量.
物体吸热:Q吸=cm(t-t0);
物体放热:Q放=cm(t0-t).
2.对热量计算公式的理解
(1)运用公式时,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2)应用公式计算热量的前提是物态不发生变化.
三、比热容的计算
例.质量是
2
kg
的水,温度从
20
℃升高到
25
℃,则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思路点拨:直接应用热量计算公式,注意分清始末温度.
自主解答:
Q吸=cmΔt
=4.2×10
3
J/(kg·℃)×2
kg×(25
℃-20
℃)
=4.2×10
4
J
.
注意:升高了和升高到
课堂训练
1、某同学将5kg温度为60℃的水加入到8kg温度为20℃的水中,当达到热平衡后,水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不考虑热量的散失)
课堂训练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于2019年4月20日将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上太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箭使用液氢燃料,主要是利用了液氢的热值大
B.火箭升空过程中,燃料燃烧将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
C.北斗导航卫星加速升空过程中,其机械能不变
D.北斗导航卫星加速升空过程中,其惯性增大
A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